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 -> 新闻动态

TOP

“农业钟点工”“路”出水乡务工新时尚
2018-12-17 15:36:08 来源: 作者: 【
导读: “钟点工”,在城市家政服务业、商业乃至工厂企业,人们随处都能见到他们的忙碌身影。然而,在广袤的农村,人们却鲜有听闻。令人高兴的是,如今在苏北里下河平原的高邮市,“农业钟点工”正成为一种职业时尚,每个乡镇都有少则几百、多则上千的“农业钟点工”,而其..

    “钟点工”,在城市家政服务业、商业乃至工厂企业,人们随处都能见到他们的忙碌身影。然而,在广袤的农村,人们却鲜有听闻。令人高兴的是,如今在苏北里下河平原的高邮市,“农业钟点工”正成为一种职业时尚,每个乡镇都有少则几百、多则上千的“农业钟点工”,而其主角则是被称为“3860”部队的留守妇女和老人。
    高邮水乡活跃万名“农业钟点工”
    家住马棚镇东湖村的居永英大妈虽然60岁了,但手脚利索,干起活来一点也不输给年轻人,每天她把田里的农活和家务拾掇得井井有条以后,就到附近的农业园区、种养大户的田间地头帮忙栽种瓜果蔬菜、施肥、除草……周边的农业园或种养大户缺少人手时,都愿意找她帮忙,往往是这家还没干完,那家就来预约了,可谓“生意兴隆”。
“  每天干个5到6个小时,按照一小时8-10元的工钱计算,一天收入50-60元,如果不怕吃苦,起早带晚多干一点,每天最多可以拿100多元,一个月下来,进账2000元不费事。”说起一不离家、二不离土,在家门口就能赚钱的“钟点工”,居大妈满脸喜悦。像居永英这样的农业“钟点工”该市有近万人。
畅捷村路催生“钟点工”行业
    要谈“钟点工”行业在该市悄然兴起,与“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种过田、当过村干部、现任马棚镇乡村公路站站长的张定邦道出了个中缘由。他说,他所在的马棚镇西靠湖,东有荡,四分水,六分田,盛产鱼虾菱藕,“马棚茨菰”闻名里下河,但是身旁处处是宝的马棚人却一直富不起来,原因是这里交通难,没有路,东西再好再多运不出,卖不掉。从2003年起,该镇实施“农村道路通达工程”,4年投入6000多万元,修建了22条总长51公里的乡村公路,卡车一直开到村口地头,质优价廉的绿色农副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到上海、南京、苏州、常州、扬州等十几个城市,原本穷得鳖不生蛋的马棚,一下子成了投资香饽饽,一大批种养专业大户应运而生,外地客商纷纷来到这里兴办农业产业园。尝到“道路通、农业兴、农户富”甜头的干部群众越发感到修路兴业的重要性,镇政府因势利导进一步实施“村道畅达工程”,投资3000多万元,对乡村公路进行提档升级,并把通村水泥路一直延伸到千家万户、田间塘口,这一下又把闲在家里的留守妇女、老人们解放了出来,不管刮风下雨,他们都能便利地到农业园、种养大户那里去打工,水到渠成地造就了“农业钟点工”这个新行当。
    当下,农村的青壮年多数外出打工,随着农业产业的迅速发展,农村产业也逐渐出现了城市企业那样的“用工贵”、“用工难”。经营近千亩田地的马棚镇黄四庄生态农业园的黄先生说,农业生产季节性很强,他的农业园如果常年雇佣大批农民工,人力成本太大,不合算,生产经营旺季招“钟点工”帮忙,劳动生产效率高,既解决了用工难的问题,又节约了生产成本,真是一举两得。张定邦也说,过去留守的妇女老人农闲没事干,要么打牌消遣,要么走门串户闲聊,闹不好影响邻里和谐。现在大伙忙着做“钟点工”,既增加了收入,日子过得更红火,村里风气也变得更好了。
   “钟点工”撑起“六大特色产业”一片天
    对于“钟点工”这个新事物,该市的乡镇领导们都十分支持,也十分看好,并作为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的一个重要增长点来抓。他们说,“农业钟点工”是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灵活、便利而又经济的用工方式,也是农业生产向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留守的妇女老人在忙完自家的农活后,为周边的农业园区、农业种养大户提供“钟点”服务,成为不出村镇就能增收的新型农民,可以实现帮农致富双赢,前景十分广阔。他们还说,支持发展“农业钟点工”行业,决不可忘记让“钟点工”与农村产业结缘的村路,必须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
    为了让农村出行“更畅、更安、更便”,继2006年完成村村通水泥路的“农村道路通达工程”任务后,该市又启动了以提档升级为重点的的新一轮农村路网建设工程。2011年,该市决定投资1.25亿元,实施“乡村公路危桥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投资3000多万元,实施“乡村公路安保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目前,该市已累计改造乡村公路危桥(涵闸)508座,有近900公里的乡村公路达到安保工程标准,分别占危桥改造计划总数的75.6%和乡村公路总里程的64.3%。
    畅捷的村路催生了“钟点工”,“钟点工”撑起了农村产业的一片天,农村产业的勃兴又反哺村路建设和发展,促进“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村路建设发展新格局的形成。2012年,该市一个民营企业一次捐赠价值5万多元的路灯,将马棚镇东湖路全线“亮化”,沿线村民夜晚出行,“钟点工”们带晚回家更加舒心方便了。
一个“路—人—产业”的良性循环互动正在水乡高邮逐渐形成。目前,该市已建成了以高邮鸭、高邮湖蟹、扬州鹅、罗氏沼虾、有机稻米、花木果蔬为代表的“六大农业特色产业”,2012年全市累计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基地100万亩,“三品”总数达177个,全市41家高邮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96.96亿元,利润2.72亿元,该市从“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的道路越走越宽阔。
    在生机勃勃、日新月异的新农村建设中,以“路”为媒的农业“钟点工”透出农村务工新时尚,亮出农民收入倍增新希望。
 
 
撰 稿 人:程广德   童跃华               联系电话:0514-84666526
单    位:高邮市公路管理站              手    机:15189895528    
联系地址:高邮市文游中路164号          邮    编:225600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宝应公路站2012年精神文明建设受.. 下一篇依法配合公安部门 共同打造和谐公..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