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城扬州网 -> 看点 -> 改革印记

TOP

从荒山村变身“世外园林”,扬州这个村成功逆袭!
2018-07-06 09:48:35 来源: 作者: 【
导读:在扬州有这么一个小镇,花木产业全国盛名,是江苏省重点绿化苗木生产基地之一。

在扬州有这么一个小镇,花木产业全国盛名,是江苏省重点绿化苗木生产基地之一。2017年花木销售6亿元,全镇农民3.7万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有45%来源于花木产业。

 

但是,谁也不会想到,四十多年前,这里很多人吃不饱饭,仅靠种植粮食换取微薄的收入。短短这四十年,小镇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农民过上的好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

 

这个小镇就是坐落在江都区的丁伙镇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双华村
 

丁伙镇双华村栽苗木、种花木源于上世纪70年代,那是个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部分村民只好偷偷摸摸在八边隙地扦插绿化小苗。

 

“我记得,村里第一批栽植花木的是徐有培、张根清,他们先是扦插水杉苗,培植泡桐苗,后来偷偷扦插龙柏、蜀桧苗。有一次被队里发现,把小苗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全部铲除了。”回忆起当初的“惊心动魄”,70多岁的东风苗圃场老技术员朱联冠至今仍然唏嘘不已。



双华村党总支书记王华生在村里工作了近30年,对于村里花木业发展情况十分清楚。据他回忆,七十年代末引进的第一棵“摇钱树”是龙柏,在20米长1米宽的苗床里,可以种植约4500株龙柏木苗,如果全部成活的话能卖到
6千到8千块钱,许多人也因此走上了致富路。

丁伙最早的一批花木人

 

80年代,村里组建了江都第一家苗圃场——东风苗圃场。接着,每组建起苗圃场,带动全村村民栽植“摇钱树”,花木成为了双华村的特色产业。村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村民都是万元户,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楼房。

1997年,这个曾经的荒山村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经济高效产业专业示范村”的称号,更是成为省内外有名的“富裕村、花园村”。

2000年4月16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到双华村视察,他鼓励村民“多栽树、多栽摇钱树”。自此,丁伙镇的花木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从村到镇再到全区,急剧扩张。



花木产业引发旅游新形式


近些年,双华村苗木种植面积发展到了5000多亩,品种近250个。“双华的田95%以上都种花木,所以村民都是买粮吃。” 双华村党总支书记王华生满是自豪地介绍道。

 

但是,苗木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最红火的时候,一张办公桌大的苗圃地能卖七八千元,一棵蜀桧苗能卖10元。行情差的时候,‘龙柏烧肉’,一文不值。”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过去的双华村是卖小苗,现在和卖生态、卖旅游相结合。



“花开富贵、竹报平安”、“未出土处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竹子自古以来被赋予了“清华其外、澹泊其中”的精神,是文人雅士的咏颂对象。同样是出于在竹子的喜爱,大禹风景竹园的主人禹在定用自己全部的热情与精力,从1999年开始,在江都丁伙镇建立起了长江以北最大的风景竹园——大禹风景竹园。

 

15岁开始就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的禹在定当过篾匠,卖过竹子,他告诉记者,40年来前来购买竹子的顾客也在悄悄发生改变,从最开始顾客骑着自行车、拖着板车来,后来是开着拖拉机和汽车来,现在则是乘着高铁、飞机来赏竹、看风景。
 


在大禹风景竹园里,龙鳞竹、凤尾竹、斑竹等160多种竹子共同组成了一个竹子的博物馆,而更加让人称奇的是,园主人禹在定还在这里发现了新乌哺鸡竹的变异品种——金添玉,该品种也在2014年获得了国家林业局颁发的新品种权证书。


竹林茂盛,走过的是时光,园主禹在定也计划进一步汇集竹品种资源,做中国自己的种质资源库,让这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雅致植物能更多地应用到园林景观建设中去。同时,他也准备再扩大竹园面积,他的网大禹风景竹园逐步建成集生产、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农家生态观光竹园,给城里人一个休闲的好去处。
 

阿波罗——将花木销网全球


阿波罗,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现如今在江都,阿波罗花木批发市场就成了地方花木产业的太阳神。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盆花盆景交易市场,四万平方米的暖房中,几千种花木争奇斗艳。


这几年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阿波罗花木批发市场连续几个重点产业化项目投入1515万元,市场年销售达到1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江都花木销售的总和。

 

江都现有20万亩花木面积,但本市在阿波罗销售不过2亿元,“买全国,卖全国”是阿波罗市场的特色,他们甚至把销售做到了欧洲和非洲。据统计,在2017年阿波罗销售盆花盆景200余万盆,销售绿化苗木1.2亿株,2017年直接带动农民就业1.5万人(次),增加农民收入600多万元……

不管是寒冬亦或是酷暑,阿波罗花木市场的暖房内前来卖花卖树的人络绎不绝。据里面的商户介绍,这里不仅仅是花木批发市场,现在不少周边的市民甚至把这里当成了假日旅游和游玩的场所。

从自然分布到科学规划,

从小打小闹到规模开发,

从苗木盆景到献花大树,

从粗放种植到标准化生产,

四十年来,

扬州市江都区走出了一条花木发展的传奇之路。

 

作者/肖雯 华艳
摄影/黄培、郭志军、丁庆龙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走”过40年扬州人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