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城扬州网 -> 扬州榜 -> 原创

TOP

萃园桥菜场搬迁半年后,他们还在原地不曾离开
2019-01-21 15:12:12 来源:壹周看 作者:鱼子 【
导读:萃园桥菜场已经搬走185天了。早晨四点多,菜场附近静悄悄的,除了偶尔能听到不远处文昌中路上汽车驶过的声音。

萃园桥菜场已经搬走185天了。
早晨四点多,菜场附近静悄悄的,除了偶尔能听到不远处文昌中路上汽车驶过的声音。
曾经萃园桥菜场门口来来往往送货拿货的车辆声,充斥在空气中特有的水产品的气味,都已经消失了。
从去年的大暑前三天,到今年的大寒,恰半年。185天,好像就抹去了很多这里曾经热热闹闹的痕迹。
早晨四点多,焦五九像往常一样,走到萃园桥菜场附近。
焦五九是在他奶奶59岁那一年出生了。
他是家里的长孙,他的出生带给了家里很多欢喜。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时刻,家里人按照他出生那年奶奶的年龄,给他取了“五九”这个名字。
焦五九如今已经年逾六旬,早几年就到了退休的年龄。
但他依旧还在萃园桥盆菜商店工作,从早晨四点到晚上七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大年初一休息,其余的364天都在店里。
萃园桥盆菜商店原本是家国有店。“商店”的叫法,延续了上世纪老派的风格。焦五九是萃园桥盆菜商店的第14任负责人。
到了退休年龄的那一年,单位负责人找到他,希望他能继续担负起这家盆菜商店的运营工作。在萃园桥盆菜商店工作了30多年的焦五九认真地点点头,留了下来。
老扬州人对这家店都很熟悉。
“我的妈妈就经常在这里买盆菜了,当时没有这么多的品种。今年她已经100多岁了。”今年70多岁的朱奶奶经常来这里称点肉皮。
焦玲敏是焦五九唯一的女儿,16年前,她来到萃园桥盆菜店帮忙。
她一边帮朱奶奶称肉皮,一边说着不搬迁的原因,“盆菜商店开在这里70年了,老城区的人都习惯了。每个品种每天生产100斤左右,当天卖完下班。”
她把称好的肉皮递给朱奶奶,继续说萃园桥菜场搬迁之后的情况,“许多人以为我们也搬走了,经常有老顾客来说,跑到新菜场没找到我们,就又回来看看。”
焦五九接过女儿的话茬,“1953年盆菜商店就在这里了,为了方便老城区的人,我们没有搬。”
盆菜,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蔬菜和圆子,以及肉皮等,以前人们习惯称之为“大杂烩”。随着盆菜品种的增多,质量的提升,人们赋予了它一个新的名字,“全家福”。
萃园桥盆菜商店里装“全家福”的容器,还是很多年前的。焦五九把它们缝缝补补,刷得干干净净的。
每天早晨四点多,盆菜商店里的十几个员工就开始忙碌起来了。有人专门负责敲鸡蛋,有人负责做蛋饺的蛋皮,有人负责包。
这里都是老员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绝活。
虽然是店里负责人,焦五九也参与制作。
焦五九一边切做肉圆需要的肉,一边介绍着每种食物的制作原材料:做肉圆的猪肉,必须选新鲜有光泽的。
虾圆用高邮湖的湖虾,能吃出虾原本的味道。
鱼要选三年以上的,六七斤重,“鱼太大肉就老了,最好是鱼脊背发绿的那种,这种鱼吃的草多,味道鲜。”
他把每一种圆子的制作方式和配方都记在了心底,“好比肉皮吧,要先泡掉血水,铲掉肥肉,然后挂在外卖晒。晒到一定程度,再下油锅炸。油温要控制好。”
说着还介绍起了吃法,“好的肉皮,头一天晚上就要用冷水泡起来,第二天早上用,香喷喷的,比鱼肚都好吃。”
虽然已经过了大寒,天气特别冷,但萃园桥盆菜商店里依旧开着风扇,“把刚刚做好的圆子吹冷了。”
说话间,有人过来买杂烩,“今年不在扬州过年了,到四川去。”
焦五九很熟络地和老顾客聊天,“今年到儿子那里过年啊?”
“是带。在电话里头说了几遍,要我买你家杂烩带了过去。孙子放假了,我早点买好了,早点去儿子那边,避开春运高峰期。”
焦五九送走老顾客,乐呵呵地说,“我们做的全家福,到过我们国家的很多省,还到过德国、到过日本。”
焦五九回忆说,以前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差,吃不起,随便什么菜一烩,就叫杂烩,“到了三十晚上,都要弄个杂烩。现在老百姓生活条件好了,杂烩里的东西都丰富了、也更好了。扬州人为这道菜改了个名字,叫它全家福。”
每年过了腊月二十,萃园桥盆菜店就开始排队。很多老客现在都不住在老城区了,焦五九的女婿就在四季园开了个分店,方便扬州人去买。
萃园桥盆菜商店和扬州许多老字号店一样,后面是操作间,前面销售。焦五九捧着新出锅的丸子从后间走出来,“无论多富有,做多大官,除夕一定要和父母团聚的。这一道全家福,是扬州特色,不能少。”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扬州人回不去的过年记忆,留在了.. 下一篇学校门口接送孩子,算违停吗?小..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