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焦点

TOP

地方戏的香火怎样才能旺?
2024-07-03 16:11:13 来源: 作者: 【
导读:地方戏香火旺不旺,关键取决于人。首先得有明白人,深谙戏曲传承发展规律,知道大趋势,懂得百姓心,找到创新路,在戏曲生态的构建上有系统谋划。其次得有会唱戏的人,自觉肩负戏曲传承发展责任,找到好本子,搭建好班子,探索好路子,在出人出戏出影响上建功立业。..

地方戏香火旺不旺,关键取决于人。首先得有明白人,深谙戏曲传承发展规律,知道大趋势,懂得百姓心,找到创新路,在戏曲生态的构建上有系统谋划。其次得有会唱戏的人,自觉肩负戏曲传承发展责任,找到好本子,搭建好班子,探索好路子,在出人出戏出影响上建功立业。再次得有做文化生意的人,充分理解戏曲传承发展竞争,善于策划,懂得营销,注重包装,在培育更多戏迷推出更多精品力作上赢得口碑。
 
这个话题是由一篇旧文引发的。《扬州史志》去年刊发的《戏曲史上的花雅争胜和徽班进京与扬州的关系》,尽管引经据典,考证繁琐,但文笔清新,阅读舒畅。文章谈的是戏曲学术问题,我不是专业人士,不敢评头论足,但其中披露的许多史料细节却十分有趣,触发了我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地方戏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日渐式微是不争的事实,即或有个别剧种剧目红火一时,终究难以改变这一现实。多年来,地方党委政府对地方戏的关心重视从未中断,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江都的郭培琛常务副市长就在《江都日报》发文,大声疾呼“让香火更盛起来”,财政投入也没少过,但地方戏香火就是不旺,不但业内人士忧心如焚,就是社会上也普遍关注。因为地方戏毕竟是一张文化名片,是文化底蕴的一个很好的注解,如何破僵局开新局,让地方戏香火旺起来,如果认真读一读这一篇文章,也许能从中受到一些启发。
 
作者林喆是梅岭中学的老师,而不是专业学者,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尽管是业余爱好,但其观点能自圆其说。让我感兴趣的不是作者的考据论证,而是从史料中精心搜罗的各种细节材料。
 
只有经济繁荣,才能戏曲繁盛。文章引用《扬州画舫录》记叙乱弹诸腔向扬州集聚的史料,就很能说明这一问题。也许作者本意不在于此,而更在于花雅争奇斗胜。但恰恰在这个时候是康乾盛世,而扬州又是鼎盛时期,全国各地的艺人为家庭生计也好,为艺术发展也罢,纷至沓来扬州的盛况有史为据。就拿“扬昆”来说,其演员大多不是扬州本地人,而是来此淘金的外地演员,苏唱街的得名可以作为佐证。看戏是文化消费活动,没有相当大的人口基数、没有比较好的生活条件,戏就很难长期唱下去。所谓的戏曲“天下第一团”,相对集中在经济落后地区,主要是戏曲这种文化高消费缺乏必要的财力支撑。所以任何时候都要把发展经济作为头等大事,只要经济条件好了,戏剧传承发展就有了保障,江都扬剧香火为什么越烧越旺,与江都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密切相关。
 
与其说花雅之争,倒不如说雅俗融合。高雅与通俗是相对而言,且在不同历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生花妙笔掩盖不了非遗传承之难 下一篇十年蝶变,古运新颜 ——“让古运..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