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指尖上的扬州-精细的活儿(二)
2012-09-28 10:09:25 来源: 作者:俞晖 【
导读: “天下玉,扬州工”,说的是玉器作为扬州工艺的绝活以精细名扬海内外,但扬州本地并不产玉,所有的玉均来自海内外各地,这些玉汇聚扬州,成为了扬州工的材料,这些材料经过扬州师傅们呕心沥血的构思,精雕细琢的打磨,摇身而为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成就了扬州工的美名。 细数扬州工的精湛,不仅有玉器的精妙绝伦,有漆器的浑厚凝重,有雕版印刷的古朴雅致,也有剪纸的飘逸灵秀,更有金银器、八刻的繁琐与用工……扬州工展现的是一个全景式的工艺艺术群落。 今天,我们可能已难以用更多的词汇来表达扬州工艺在各种材料上的艺术表现,仅其工艺形式的复杂繁琐就让人不得不叹为观止。一件好的扬州工艺品的形成,不仅凝结了创造者的艺术修为,而且其创作的过程十分艰辛,也是一次对毅力品质的锤炼。

师们凭借精湛的技艺、高雅的品位,将玉器把玩得出神入化,令人叫绝。
    70年代初最讲究基本功,江春源用了五六年的时间来学习怎么雕刻花头、鸟头,用什么工艺来刻画,用线怎么勾法,一件作品的成功,“需要经历出坯、拿造型、局部刻画、细部刻画等过程,同时要考虑到底像不像,并且带进艺术成分。”生活的语言与玉雕的语言结合起来,而且要非常细心,不能将玉弄破,“如果一个小角破碎,就可能影响到整件作品。”
    牡丹的叶子有三叉九顶,但在玉器的表现手法中,只有三叉,没有九顶,玉的材质限制了它过于写实的一面。而金银细工则能够写实到将一件作品完成之后,可以有现实中的用途,“将这条船放大50倍,就可以下水航行。”江苏省工艺美术***方学斌如是介绍他的作品“汴河刻舟”。这条船源于清明上河图,是游览船,没有风帆,仅设计就花了半年时间。
    方学斌出生于文化世家,父亲和祖父在文化方面有自己的研究,也造就了他对金银细工的兴趣。70年代初,他先学了三年基础,那时候没有压片机,想要控制金属片的宽窄厚度,全部都是抡着大锤子敲打出来的,“每天回去觉得胳膊都不是自己的。”但看到老师傅们的作品,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只要给老师傅们一张图纸,甚至是一个想法,他们就能把飞禽走兽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学金银细工,和玉器、漆器等任何一样技艺一样,需要的是耐心。学习刻一条直线和画一个圆圈,就花了方学斌半年时间。
    做错了虽然可以重做,但这需要付出代价。因为用到金银等材料,如果重新融,则会有损耗。制作一件作品,材料细微到“克”,成品之后,损耗不能超过百分之一,不然就要自己赔偿。
    前不久,央视为方学斌拍了一组专题片,主题是关于他的“九龙杯”。这个“九龙杯”,表面看起来只有八条龙,第九条龙只有在倒入酒之后才能在杯底显示出来。杯子是由内胆和外胆组合而成,往往20个一组进行批量生产,耗时三个月,“如果单独做,耗时会更加长。”
    金银细工如今虽然有部分进入了模具化,但模具都是需要像方学斌这样的***自己做出来供人使用,而且每件作品的细节处,仍然需要手工制作,只是其中的一项工具錾子便有上千种,根据图案的需要,有的刀口锋利有的比较钝,长短扁圆各不相同,而这些工具,也是他们自己制作出来的,“只有在制作的过程中,才知道具体的需要,做出不同的工具来。”
    牙刻***吴吉太,他的牙刻工具是祖辈传下来的,也是自己制作的,“这些是在市场上买不到的,都是祖辈们根据需要自己制作的。”一把四棱刀,也有大小之别,吴吉太将之称为“铁笔”,在象牙上刻字,以刀代笔,四个棱面汇集于尖端的一个点,大字用大刀,小的书法用小刀。除了四棱刀,还有刻画用的锉刀,以及鱼脊背刀、刻线条用的圆口刀等。
    想要用“铁笔”写字,书法绘画的功底必不可少。吴吉太的印象中,小时候的每个下午都在练字中度过,“如果没有练好字
Tags:扬州 漆器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指尖上的扬州-负重的文化 下一篇指尖上的扬州-沿革的手艺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