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老产品改良的难题(二)
导读:近期,本报推出了系列文化主题报道《舌尖上的扬州》、《老字号之路》、《界首百年茶干品牌“陈西楼”之争》,赢得了读者好评,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吴勾酒坊”内,工作人员正在对自酿的白酒进行装瓶。
   
改良的两难 

      在老传统产品的发展上,一直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需要继续坚持传统,一种认为要做彻底的改良。
    “这么多年,富春茶社的产品只有非常微小的改变,主要是在油、糖上有一点减控。”6月19日,彭在萍表示,他们在老城有很多基础食客,这些人几乎每天都会到茶社喝早茶,一旦口味有微调,他们马上会提出质问。过去就有老食客因为他们的油糕少了一点油上面没有油丁而不满。
    据说,也因为上面这个原因,富春茶社的点心多年保持价格不涨。
    “很多老食客并不富裕。”彭在萍称,原辅材料不断涨价、人工成本也不断涨高,但他们却不敢涨价。
    据说,富春茶社的发展当初也存在过争论,后来富春饮服集团作出定位,老富春茶社走传统的道路,时代广场的富春大酒店走现代餐饮模式,来鹤台的富春酒店定位介于上两者之间。
    同样,大麒麟阁这么多年也只是在减糖控油上做了一些微调,另外在产品的外包装升级上也做了一些尝试。
    扬大旅游烹饪学院的赵涛老师认为,这么多年富春茶社能够在本土保持良好的发展主要是在其文化的深厚。“游客吃的其实只是文化,至于包子的口感如何则在其次。”    文化品牌的价值显现可见一斑。此前,像富春这样有名的老字号品牌在对外拓展上一直举步维艰,赵涛认为这是餐饮文化具有地域性所致。“文化具有不可***性."
    据说,富春茶社在南京的一家分店开了已有10年,目前经营已经不错,但其成功与扬州富春茶社总店恰好相反,并非靠早茶吃包子,而是靠中晚餐淮扬宴席。而扬州老字号谢馥春在苏州的店铺打出的则是“江南”化妆品的口号,并非“扬州”的牌子。
    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的餐饮模式往往因工艺繁复、成本高、利润薄、产品适应人群单一等制约产业的进一步放大。富春包子因为文化而出名,但将富春包子产业做大的还是工厂化的速冻真空包装生产,据说富春的速冻包子每年可以销售几十万箱。
    大麒麟阁的前店后作制约了其产能,至今扩大生产也是一种梦想。但过去贾均良等一直对代加工这种模式比较忌讳。“我们的销量就这么大,大的食品厂不愿代加工,小的食品厂食品安全我们又不放心。”
    而赵涛在老产品的开发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经验,前不久他带领扬大旅游烹饪学院的几名毕业生在新改造的彩衣街开了一家名为“吴勾酒坊”的店铺,专门卖旅游纪念酒。
    “史书介绍扬州东关街到彩衣街一带历史上曾有10多家老酒坊。”赵涛称,正是这样的文化背景让他和他的学生决定挖掘酒文化,开特色酒坊。据说,开业不久,其“吴勾小镇”系列白酒、果酒就打开了市场。
    6月20日,在“吴勾酒坊”记者看到酒缸、烧灶等一些古法酿酒的设施陈列在店内,据说店里还常会向游客展示部分酿酒工艺的真实过程,把酒文化展示得淋漓尽致。
    而据赵涛称,他们目前的10多个酒品种都是找酒厂代加工后贴的牌。“我们在全国各地筛选行业里好的果酒厂,让其按照我们的要求代加工,不仅产品质量有保证,而且成本较低。”
    赵涛认为,这是他们大学生创业目前解决资金不足最合适的方式,此前,他和他的学生开发的“扬八怪”姜糖已经获得成功。
    “对于老产品来说,走旅游发展是一条非常可行的路。”赵涛甚至认为,在改良难的情况下,旅游或是老字号一种最佳的选择。“旅游纪念品其实卖的就是文化,而老产品都具备较深的文化内涵。”
    富春茶社一直被认为走的是旅游路线,贾均良也一直想走旅游的路子,做旅游纪念食品,但大麒麟阁前店后作很难获得卫生部门的QS认证,其包装产品不能进入超市销售。不过,目前扬州五亭食品集团已经成立了大麒麟阁连锁公司,该公司有生产基地,使得大麒麟阁包装食品顺利进入很多旅游商店。
    界首“陈西楼”茶干的传承人王才富常年处于小打小闹状态,他也一直期望能有一种模式将产业做大。如今他已经从盐城和无锡学到了人家的产品配方,准备进行新茶干的生产,“新配方比较适合旅游市场。”
 

Tags:舌尖上的扬州 品牌 工艺 焦点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奢侈品的扬州之路 下一篇2012端午节扬州园林活动一览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