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记者调查】一个精神病高危人员的救助困局(二)
2012-06-29 10:44:26 来源: 作者:游程 【
导读:左杰(化名)是连运社区步家小区里的一名精神病患者,因为长期无人照顾,他的状况越发糟糕:在外游荡,捡垃圾吃,随地大小便,甚至还会出现扰邻行为。因为有被害妄想症,左杰屡屡拒绝社区工作人员和小区热心居民的帮助。救是不救?如何救助?连运社区的工作人员陷入一个尴尬的困局。

  “他这个是病,需要治疗呢。”马阿姨在和居民的交流中,反复强调。然而,要将左杰送到五台山医院治疗,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首先,他妈妈到五台山医院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据连运社区的朱书记介绍,当时将左杰的妈妈送到五台山医院救治的时候,也曾考虑过让左杰一起去治疗,但一方面医院不同意接收,另一方面,社区及小区居民也觉得有些于心不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发现左杰的状态越来越严重,送到五台山医院治疗似乎是唯一的手段。
  “到五台山医院,一个月的治疗费至少要两三千元。再加上,没有监护人的同意,也没办法将左杰送过去。”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左杰的妈妈在五台山医院的治疗费用目前是由社区垫付的,但这也并不是长久之计。
  对左杰的救助活动,让社区工作人员觉得很尴尬。
  在与其他社区的交流中,连运社区的朱书记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设想能通过行政部门的努力,将左杰及其妈妈送到福利院。“福利院里面有对精神科人员的照顾。”在朱书记看来,这是左杰及其妈妈最好的归宿。
  当然,到福利院也需要费用。按照社区工作人员的设想,可以将左杰家的这个房子出租,加上低保等其他救助,维持他们在福利院的费用,应该问题不大。
  不过,从法律上说,社区并没有处置居民财产的权利,必须由相关监护人出面。而尴尬的是,左杰的亲属要么不愿意出面,要么直接联系不上。
  朱书记觉得很无奈,明知道没有权利这么做,但对于像左杰这样的特殊群体的帮扶却又不得不做,“实在没办法,我们希望能通过发函的形式,向左杰的亲属告知。”
  “精神病的治疗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朱书记为左杰感到庆幸,因为他好歹还有个房产做依靠。同时,她也觉得迷茫,对于没有任何收入来源且没有任何资产的精神病人又该怎么救助?
   
    需“全社会行动”

  事实上,对于像左杰这样的精神病患者的救助一直都处于尴尬的境地:社会救助不足,长期无法可依。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病患者在1亿人以上,其中重性精神病患者超过1600万,70%得不到治疗。他们成为家庭的沉重负担,有些甚至危及家人、社会和自身安全。
  而与高发病率、低治疗率形成对比的是经费投入过少。据了解,在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完善的国家,精神卫生投入占卫生总投入比例约为20%,而我国只有1%。
  “一个精神病人住院治疗,一般来说,需要两到三个月,平均每个月要5000多元。而像年幼时患病的、有家庭病史的严重精神分裂病人,需要的时间会长达几年甚至更久。”扬州市五台山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卜茹告诉记者,许多精神病人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保障不够,许多病人没有被纳入社保,就医能力差,看不起病,另一方面是一些病人根本无人看管,或者是家属不愿送院治疗。
  在卜主任看来,要解决像左杰这样的精神病高危人群的救助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公共卫生投入,鼓励有条件的综合医院设立心理咨询门诊,开通心理咨询热线,为不同人群提供咨询服务。另一方面,也需要出台针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与管理的救助政策,将精神疾病防治纳入公共卫生项目,保障精神疾病患者的基本医疗条件,统筹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和医疗救助资金,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实行免费治疗,减轻病人家庭的医疗费用负担。除此之外,监护人也要负起责任,要关心病人、与病人沟通,及时发
Tags:记者调查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3/3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记者调查】近18万房屋维修基金.. 下一篇【特别报道】八旬“破烂王”捐11..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