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生活·会客厅】梅花迟开傲群芳—记“扬剧王子”李政成
2014-02-21 13:22:07 来源: 作者: 【
导读:李政成:国家一级演员,现担任扬州市政协委员,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扬州市文联副主席,扬州市扬剧团团长。他出生梨园之家,从小就受到艺术熏陶,后又得益于多位老师的教诲和指导,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赢得全国戏剧奖项的“大满贯。

 经历过学艺断腿筋的疼痛,经历过坐冷板凳的心灰,经历过高额年薪的诱惑,最终,他还是选择最初的梦想:扬剧。他是李政成,扬州市扬剧团的团长。在他的努力下,中国戏曲学院今年首开扬剧专业,第一场专业考试2月18日在北京启动。四年之后,扬剧史上将诞生首批本科生,为扬剧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八年冷板凳
   
    李政成的母亲是扬剧名家李开敏。年幼的李政成听着母亲清丽又不失醇厚的声音长大,也想学戏。母亲是过来人,深谙学戏的苦,她不想让孩子走这条路。
    1977年,防震抗震,学校上课时间不规律。8岁的李政成不去上课时,就随母亲李开敏去扬剧团。一天,剧团排《蝶恋花》,为找不到“毛岸英”的合适演员发愁。看到年幼的李政成在剧团里跑来跑去,团里有人听过他清亮的声音,提议让他去试试。这一试,打开了他的艺术之路。
    李政成考了戏校,学武生。李开敏没为儿子去找老师打过一声招呼,她相信儿子,不做“关系户”,李政成还是会成功。学艺生涯的里,一些经历让他至今刻骨铭心:脚部大筋断裂过两次,腰椎骨折过。那些钻心疼的康复训练,他都咬牙熬了过来。可惜,他的勤奋却没有得到很好回应。进团时,是他一生中最好的年华,却逢中国的戏曲走向衰败,扬剧团也不景气,武生戏份少。等待他的,只是上台一两分钟的衙役或校尉,说白了,就是“跑龙套”,这一跑,就是八年。
    八年的冷板凳,让李政成心灰意冷。母亲劝他,“你在学校吃那么多苦,下了那么多苦功,证明你是行的,有遗传因子。只要像你练功一样去磨练你的唱腔,一定成功。”母亲的鼓励让他振奋,他下苦功练京剧、昆曲,包括流行歌曲,从这些曲艺中不断调整唱腔和气息。有时候,付出和回报总不能对等出现,他在唱功上的进步,并没能让他登台时间变长,更别谈演主角。

    融入生命的声音
   
    剧团生活清贫,收入不足普通人月薪的三分之二。1992年,他犹豫地离开扬剧团,进入了一家企业,待了一年,年薪过万。他能唱,待人接物都很周到,被领导褒赞为经商之才,想派他去浙江做大区经理,开出的条件很丰厚:年薪十万。
    1993年,那时,人均年薪约六千元。极大的诱惑面前,老团长看出他的犹豫,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为唱戏,你吃了那么多苦,就这么放弃了?”母亲李开敏没有表态,只淡淡地说,你慎重考虑。他知道,母亲心底不愿他放弃扬剧,但又不想干涉他的想法。
    做决定的几天里,李政成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对扬剧的多年执着,他不分日夜、不顾疼痛地付出,让扬剧已融入他的生命中,若选择舍弃,就像剥去了一块血肉般疼。更好的生活与年少的理想二选一,他很快有了决定:回到扬剧团。扬剧团的年薪,是四千元。不过,物质生活对他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有扬剧的日子,生命才完整。

    梅花香自苦寒来
   
    李政成在全国扬名,是2004年。他凭借着一出折子戏专场和大戏《史可法》,冲击中国戏曲“梅花奖”。登台前,他第一次感到紧张,“腿如筛糠,抖个不停。”多年后再回想起来当时的心情,李政成笑不可抑。第一出《单下山》演下来,他已经完全进入了状态。那么多年的付出与执着,最终摘得这朵“梅花”成了最好的印证。
    六年后,李政成又获得“文华表演奖”。“文华奖”是我国文化部设立的专业舞台艺术的政府最高奖,2010年全国仅有25名艺术家获得“文华表演奖”,扬剧是江苏唯一入选的地方剧种。在领奖台上,他惊喜地发现师傅裴艳玲也在其列。裴艳玲是京昆梆表演艺术家,被戏剧***曹禺盛赞为“国宝级艺术家”。虽然剧种不同,但艺术的表演技巧、形体技巧都是共通的,李政成从裴艳玲处学得甚多。2011年,他凭借在扬剧《县长与老板》中的出色表演,夺得“白玉兰奖”,赢得全国戏曲奖项的“大满贯”。
    身为扬剧团团长,李政成更大的成就感,是源自带领剧团冲进全省戏曲第一方阵的前三名,“戏曲有不景气的现象,但我们走得很充实。”提到剧团,李政成字字铿锵,近十年的目标,是把剧目作为精品工程来要求。剧团年龄结构上跨度很大,已经有了不少后备人才。去年,扬剧团有7个人参加江苏省40岁以下优秀青年演员大奖赛,统统获奖。
    今年,李政成打算先送剧团中的一部分人到中国戏剧学院读本科。四年以后,扬州的历史上将有首批戏曲本科生,将扬剧提升到更高的一个层次,“中国戏曲学院从此有了扬剧的学科,有益剧种的发展,也有利于将扬剧做大做强。”

    相看两不厌
   
    提到李政成,妻子葛瑞莲一脸崇拜,“他非常踏实,奋进、又很阳光,很豁达。”
    葛瑞莲也是国家一级演员,扬剧名家。有人觉得,她与李政成登台,不分伯仲。
    一个是扬剧王子,一个是扬剧团的当家花旦。李政成与葛瑞莲这对戏曲名家,是戏校同学,相知三十年。在各自经历过一段婚姻之后,十多年前走到了一起。闲时在家,他们也会来上一段,“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轻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夫唱妇随的一曲《板桥道情》,清越悠长,旖旎又不失稳健。
    “都在扬剧团,遇到需要取舍的事,都是瑞莲舍弃。”李政成露出抱歉的神色,“很内疚,影响了瑞莲艺术的发展。”
    瑞莲却很淡泊,“必然的嘛,有主外,肯定就有主内。”
    李开敏老师生病在家,行动不便,李政成和哥哥事业很忙,嫂子要陪侄子读书,婆婆主要靠瑞莲照顾。梅花奖参选年龄需在45周岁之前,全省两年只有两个参选名额,“不可能一个剧种报两个人,她的平常心让我感动。”李政成作为扬剧团的团长,瑞莲放弃,机会就给了其他演员。
    “一家有一个梅花奖就足够了。”瑞莲对目前的生活状态很满足,她对幸福的定义也很简单,“在一起,吃饱穿暖。”这让李政成很感动,“我在艺术上能走这么远,离不开妻子在家庭和工作上的付出。”


 

Tags:刘晨薇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生活·美食】翠华,上牛肉 下一篇【生活·大明星】金秀贤:“都教..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