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生活·收藏]也谈扬州的石狮与收藏
2014-04-04 11:56:24 来源: 作者: 【
导读:旧时,“狮”与“师”为通假字,且“狮”与“师”谐音,所以旧时人们以狮祝人官运亨通,飞黄腾达。一些扬州人家的大厅上经常悬挂的中堂画就是一只大狮子与一只小狮子的嬉戏图,题曰“太师少狮图”,喻意吉祥平安。

    四月是生命勃发的季节,也是寄托中国人美好希望的季节。在中国古老的吉祥寓意中,特别青睐“四”或谐音“事”“十”等,人们常说“事事如意”“四通八达”“四海升平”“十全十美”等等,而近年来成为民间收藏热点的小石狮子,就是“事事(狮狮)如意”这种美好寓意的最好体现——编者

【也谈扬州的石狮与收藏】

    旧时,“狮”与“师”为通假字,且“狮”与“师”谐音,古代官制有“太师、少师”地位显赫,太师为三公之一,少师为三孤之一,属于辅弼太子为政的***,所以旧时人们以狮祝人官运亨通,飞黄腾达。一些扬州人家的大厅上经常悬挂的中堂画就是一只大狮子与一只小狮子的嬉戏图,题曰“太师少狮图”,喻意吉祥平安。
    根据“阴阳五行”说分析,木为阳物,金为阳物,所以人们均喜欢收藏一对小木狮子或铜狮子,存放家中以辟邪。而玉狮是一种辟邪保平安的护身符,亦深得人们的喜爱。据说,玉能发出一种特殊的光泽,这种光泽白天不容易见到,夜里可照亮数尺之地,邪魔鬼怪最怕见到。人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故事:有一位老人不小心摔了一跤,别人以为他这下子摔伤了很难救治,但是老人爬起来以后一点事也没有,不过腰上佩带的玉狮纽印已经碎裂,所以人们相信这是玉的灵气救了老人的命。
    室内装饰陈列木狮子一对或数对也是常事,一般为香樟、楠木制的多见,红木紫檀木雕琢的就比较罕见了。过去平常人家的祖龛上、童摇篮车上均雕有狮子图腾,而书案、雅室中常见用铜狮子作镇纸之类也是有的。
    石为“土”属阴物,旧时人们取狮子的勇猛用以驱邪镇妖外,有身份地位的人也会在自己的陵墓上镌刻狮纹图案或放置石狮子,以镇寒驱邪。由此可见,狮子作为一种符,它不仅是活人的护身符,而且还成为人到了另一个世界的护身符。

【一尊小石狮,承载三地情】

    藏友赵先生家的窗台上摆着一尊圆雕的清代小石狮。它圆头大脑,四足蹲踞,腿部的肌肉因扭曲而凸现,身躯已被摩挲得黝黑发亮,仿佛一只憨厚听话的宠物,忠实地陪伴着家人。
    小狮下面还连着个不小的方形底座,座面雕刻北斗七星,约30多厘米见方,高十二三厘米。石狮头颅硕大,一双暴眼,一张阔嘴,卷舌露齿,鼻孔朝天,颈披一排卷发。特别是尾巴卷曲,造型变化无束。刀法细腻持重,威武传神。朋友们来看,有的说是拴娃石,有的说是压鞋石,有的说是官镇……
    赵先生说,与它结缘,始于几年前的一次山西之行。在一位藏友家中,他一眼看中窗角下的一只小“动物”,它昂头瞪视,仿佛活灵活现的小精灵张口呐喊,令人心跳,不忍释手。无奈主人要价不菲,囊中早已羞涩,赵先生只得悻然与它惜别。
    也是与他有缘,虽然走后小狮被让给了一位成都藏友,但巧的是成都藏友竟然祖籍是扬州,心心念念要拿它换一件扬州老物件,以寄托乡思。于是,辗转好几千公里,绕了大半个中国,小狮子在扬州火车站与新主人相见了。
    黄河流域特别是山西、陕北地区民间自古以来就有炕头拴娃的习俗。拴娃石一般雕成小狮小虎小狗小猴等动物形,避免幼儿从炕上翻落地上。同时民间把狮子当作娃娃的守护神,娃娃稍大时,拴娃石可成为玩具,也可作农家居室陈设。其造型法则是“七分头、三分身”,“十斤狮子,九斤头” 活泼可爱,古朴憨厚。
    赵先生还说:那里的人雕造拴娃狮时先要选石,再在繁星满天的夜晚让石坯吸纳大自然的生气,然后倾注感情,整整雕刻一百天才能完成,全部过程庄严而又神圣,注入了人们许多美好的感情与愿望,怪不得它们具有如此大的感染力和生命力!一尊古石狮,承载着悠远的文明和三地友情,怎不叫人珍爱有加。


【石狮易藏不易收】

    狮子是一种瑞兽,苏州有狮子林,扬州有狮子头,前者是假山园林,后者是肉质美食,甚至都算不上像狮子,但是都寄托了人们对狮子的喜爱。
    扬州石狮的分类也很有意思,有的石狮是宗教用的,还有专门用来镇官私宅邸的镇宅狮子,有防止小孩子掉下床头而拴在孩子腰间的炕头狮,还有文人墨客文房用的镇纸石狮等。现在市面上见到的小石狮子,大多是扬州人辟邪镇宅用的。扬州藏友堵先生说,他当年见到很多人家的“老爷柜”上都会左右对称地放置着一对木制或者石制小狮子。
    扬州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民俗,如果某对夫妇久婚不育,就会到别的人家借一对小石狮回来供奉求子。如果借不到一对,借一只小母狮也行。多少年互相转借乃至借而不还,所以如今市面上见到的小石狮多是单只,很难见到成对的。
    扬州石狮是南方狮,造型活泼,雕饰繁多,更为灵气可爱。但相比浙闽等地的狮子,雕刻精细而不繁琐,形态生动而不失大气。虽然扬州不产石头,但扬州石狮的用材却很讲究,多用细腻坚硬的青石、白石甚至汉白玉等,很少有粗陋不堪看的作品,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石狮颇具收藏价值,市场潜力也较大。据玩家介绍,最近十多年来,小石狮的价位已升值十多倍了。石狮的收藏价值主要看雕工和材质。相对而言,清中期前后的小石狮材质、雕工均好,可能价值会大点,晚期就会掉价了。
    藏友堵先生还说,现在各地民间藏品市场都出现了很多仿制的石狮,有大有小,有青石、白石等各种石质,但以高仿的小狮最难辨认。



【我爱扬州石狮】

    在扬州民间,石狮子被看作是吉祥的动物,许多石狮的造型也反映了老一辈扬州人对生活的期望,像是狮子脚下最常见的彩球,就有张灯结彩,祈求太平之意;而有的彩球上则刻有古钱币,自然就是祈求发财了;母狮脚下的小狮,反映了亲子和乐的景象,是中国重视人伦的表现;有的狮子嘴中含珠,以寺庙最常见,取其有“球”必应的意思。至于其他一些口中衔剑,脚下拿着八卦等造型,则有镇灾,驱邪等含义。
    在藏品中,我最喜欢这件青石狮子,高50厘米,脚踏绣球,胸缀銮铃,头大脸阔,额隆颊丰,箕口肉鼻,直腰正头端坐,傲视远方。此狮造型线条流畅既有北方浑厚凝重的气势,又有南方清秀端庄的姿态。雕刻技法刚柔并用,既有挺拔刚健的直块面,又有圆浑温柔的圆结构,背部满雕蜗牛状卷毛,富态中见俊秀,具明代扬州石狮典型特征。历经300多年风雨,保存基本完好。置于厅堂把玩,欣赏古人高超的雕刻技艺,其乐无穷。
    到清代,扬州的石狮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扬州画舫录》中规定:“狮子分头、脸、身、腿、牙、胯、绣带、铃铛、旋螺纹、滚凿绣珠、出凿崽子。”在清代所留下来的众多狮子雕刻中,可以发现许多狮子并无凶相,有的面露笑容还带一点顽皮,有的显出一副无赖之相。比如在扬州市瘦西湖的小金山山门前,就有两头笑脸迎人的石狮子,这对神态诙谐可爱的石狮子,偏转着头,四目顾盼有情,鬃毛披挂,线条流畅,浑身焕发着灵气和活力。

Tags:扬州 石狮子 收藏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生活·人物]欣力,用写作和世界.. 下一篇[生活·百姓]老店去哪儿?——老..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