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会客厅]隋炀帝墓:流星王朝的遗辉
2014-05-12 10:52:30 来源: 作者: 【
导读:2014年4月16日,扬州。隋炀帝墓出土文物开展。这个耗时八个月解开的隋炀帝墓千古之谜,使拥有2500年历史的古城扬州平添了几分厚重感。

    2014年4月9日,北京。曹庄隋炀帝墓入选“2013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4年4月16日,扬州。隋炀帝墓出土文物开展。
这个耗时八个月解开的隋炀帝墓千古之谜,使拥有2500年历史的古城扬州平添了几分厚重感。
 
入选十大考古发现
    2014年4月9日,北京高温,刷新了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早出现30℃的纪录。“2013十大考古新发现”即将在这座拥世界上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揭晓。
    25项考古成果,各有精彩、各领***。
    一番严谨的斟酌之后,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非常具有竞争优势的上官婉儿墓、房山刘济墓等考古发现落选。
    “这让扬州的历史更厚重了。”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对隋炀帝墓入选给予高度肯定。
    隋炀帝墓入选优势何在?“两个原因:第一,隋炀帝在中国历史上极具知名度;第二,整个考古工作都很严谨。”扬州双博馆馆长顾风的声音坚定有力,在江都宫政变中,隋炀帝非正常死亡,1400年来,除了文献记载的几个地名以外,隋炀帝到底葬在扬州的什么地方,人们无从得知。历代文人学者,都试图揭开这个谜案。即便清代大学士阮元之前考证了一个墓,但也不完全让人信服,“那个墓也没有经过考古发掘。”顾风表示,曹庄隋炀帝墓的发现,解决了一个重大的历史悬疑。
    整个考古工作历时八个月。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发掘领队束家平说,“这两座墓的占地面积很小,远远达不到帝陵所应有的规模和气势,更不符合杨广好大喜功的个性。”但一系列的发掘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让专家学者们确认这是隋炀帝墓:宫廷用鎏金铜铺首、皇家用十三蹀躞金镶玉腰带,尤其是那两颗代表年龄的牙齿,安静又固执地穿越千年,默默诉说着那段刹那光辉又唏嘘收场的历史。
    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包括扬州的考古队,都给予这次考古发掘高度重视。束家平细细分析了这一系列证据链,“墓志的发掘,有了明确的文字信息;十三蹀躞是最高规制,属于帝王使用,目前为止,除了北周孝武帝的墓中出土了一件之外,隋炀帝墓中发现的是唯一保存最完整的蹀躞金玉带;四件铜铺首通体是鎏金,兽面直径达到26厘米,大明宫遗址里也出土了一件铜铺首,直径也是26厘米,显然是宫廷用品;墓中出土的两颗牙齿,经鉴定,年龄在50岁左右,与史书记载隋炀帝去世年龄相符。”
    中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国内知名考古专家蒋忠义对曹庄隋唐墓葬的考古给予了高度评价,“与曹操墓的考古发掘不同,曹庄隋唐墓葬的考古,思路正确、方法科学,态度慎重。而曹操墓到现在还争论不休。”
 
八个月揭开千古之谜
    2013年春,曹庄发现两座砖室墓;同年11月1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隋炀帝墓的发现。从发现的第一天,到召开新闻发布会,竟历时八个月。这八个月,到底发生了什么?
    时间追溯到一年前,扬州市西湖镇司徒村曹庄。
    “考古队发现了隋炀帝墓志!”2013年4月11日上午10点左右,申遗办主任、原扬州文物局局长顾风接到了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他既惊讶又很兴奋,匆忙吃完午饭后立刻赶往邗江区西湖镇曹庄考古现场。
    到了考古现场,目睹的那一幕让他百感交集。这是一座塌顶的残墓,墓葬材料粗糙,状况很差。墓志由于一直浸泡在水中,被腐蚀的很厉害,石筋***。不过,右上角的“关键字”幸运地保存了下来,清楚地写着“隨故煬帝墓誌”等字样。尽管历代文学作品把隋炀帝塑造成一个昏君暴君的形象,作为学者的顾风对隋炀帝却有着客观公正的态度。看到这位中国历史进程中伟大人物的最后归属,是如此一间残墓,他忍不住泪流满面。
    2013年4月12日,国家文物局派出刘庆柱、信立祥、林留根3名考古专家现场考察,专家们已初步认为墓主人应为隋炀帝杨广。
    期间,考古队没有接受任何一家媒体采访。但开了一次“迫不得已”的新闻发布会,因为有一家媒体抢先爆出发现隋炀帝墓的消息。发布会上,扬州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出言谨慎,连续用两个“初步”来表述相关情况。顾风解释,“从考古专业角度来说,虽然有墓志这样的重要证据出土,但是考古工作还在进行之中,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二号墓还没有确定是不是萧后墓。”扬州的考古专家当时也达成前车之鉴的共识,“曹操墓的发掘,带着急功近利的出发点,结果适得其反,在考古学界引起轩然***,最终以牺牲政府和考古职业的公信力为代价。”直到2013年11月16日,隋炀帝墓以一种国际化的方式公布:由第三方得出结论。国家文物局和中国考古学会组织专家论证会,并召开新闻发布会,认定曹庄隋唐墓为隋炀帝与萧后最后合葬地。
 
惊涛暗涌的博弈
    如果说顾风老师对隋炀帝墓三缄其口是出于学者的审慎和严谨,那么从经营城市的角度,这样一个足够份量的考古发现,完全可以让扬州在一段时间里占据所有媒体的重要位置,赚足眼球,可是,扬州的文物部门和政府出乎意料的冷静让人有些费解。
    对此,扬州副市长董玉海有自己的理解。“这次考古是很严肃的科学过程,首先是保护好,然后考虑利用。在我们这样的时代,有着太多的急功近利,我们需要淡定,需要处理好科学与功利之间的关系。”
    从隋炀帝墓被发现,到正式举办考古论证会,在长达八个月的时间里,扬州的考古工作者和政府,在进行着一场场惊涛暗涌的博弈。这里面,有与媒体围绕报与不报的博弈;也有尊重科学对历史负责,还是追求轰动效应图一时之快的博弈;更有一座城市在发展中对文化传承的坚守与一切利益至上之间的博弈。
    也许在董玉海和顾风老师们的内心,也有过一次次自我的博弈。但对于隋炀帝墓未来的开发保护,他们心中比谁都澄明。“就地保护是方向。”董玉海介绍,目前正在与专业机构合作,结合扬州特点,编制三个高水平的保护规划方案,进行比对,考虑利用,促进扬州旅游业发展。2014年将是启动工作的关键年份。“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讲求的是效率,追求的是速度,但是面对穿越千年的对话、面对严肃的历史,扬州再次以重事实、讲证据的态度赢取了世人的认可和尊重。”
 
对话学者
盖棺论定道隋炀帝
记者:您如何评价隋炀帝?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踌躇半天):他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不太好评价。
    历史学者蒙曼:隋炀帝确实存在好大喜功、奢侈浪费等问题,其他城市谈到隋炀帝可能都是这些负面的评价,但是扬州不应该这么评价他,隋炀帝对扬州的国际地位的奠定是做了巨大贡献的。扬州真正的崛起是基于建宫和修运河这两件事情的基础上。建江都宫让扬州成为长安、洛阳之后的第三都城,也是隋炀帝南方统治中心;而运河的修建,把三个都城连到一块,其实也是把中国的东西南三部连到一块。运河是调运物资和人口往来的渠道,扬州作为国际化集散地的地位是这样奠定的,而正是隋朝奠定这么好的基础之后,才有唐朝所谓的“扬一益二”。
    国家一级作家、《百家讲坛》主讲人梅毅:隋炀帝害在当代,利在千秋。后世对隋炀帝的泼污太多了,他本身很有才气,会作诗,审美趣味特别高,也是非常有志向的人。北巡南游,并不是人们所想象以及后世小说家渲染的那样,仅仅就是为了玩,其实政治意义特别明显,是一种政治宣示。隋炀帝虽然好色荒淫,但和原配夫人萧后两个人依旧是伉俪情深。他也做出了很多功绩,南北朝之后,隋朝把汉官威仪发扬到最光大,中国的科举制度也是从隋朝开始。很多对隋炀帝评价是基于隋朝的灭亡和后世对他的粉饰,当时隋朝有5、6千万人,就有4千万人都加入到当时的劳役,这种对民力的滥用,草菅人命才导致隋朝最终的灭亡。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大明星]王耀庆:亦正亦邪的“千.. 下一篇[收藏]偶得田黄薄意雕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