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旅游]老城的新调
2014-05-29 18:07:50 来源: 作者:文/程敏 【
导读:苏州成名已久,鱼米之乡绝非浪得虚名。由北寺塔开始向前蔓延到人民桥,古色古香的街道,小桥流水横亘两旁,纵横蔓延环绕着那些古朴的民宅,所到之处,清新淡雅。然而不知道何时起,苏州的老城区开始溢出了一种新调调,叫艺术。

     苏州成名已久,鱼米之乡绝非浪得虚名。由北寺塔开始向前蔓延到人民桥,古色古香的街道,小桥流水横亘两旁,纵横蔓延环绕着那些古朴的民宅,所到之处,清新淡雅。然而不知道何时起,苏州的老城区开始溢出了一种新调调,叫艺术。
    很喜欢苏州的布局,从苏州站出发经过一座桥,驶上人民路,一切便一目了然了。前行不久,观前街就在眼前,横贯于人民路上。
    在平江路上,你不得不承认,当你静下心来看待这座老城,便会沉浸其中,它热闹却不喧闹,它柔和却不迷离,它悠闲却不懒惰,人们是生活而不是生存,当然,这与贫穷和富有无关。
    平江路是苏州的一条历史老街,是一条沿河的小路,其河名为平江河。却说宋元时候苏州又名平江,以此名路。河路都不阔,河上行走的是摇橹船,路上仅可过黄包车而已。故有同一路上,“水陆并行,河街相邻”,这是很典型的水乡特色。
    平江路实在是非常美好的一条古道,在苏州最古老的城市地图宋代《平江图》上,就有平江路这条街道,是当时苏州东半城的主干道。800 年来,平江路依然在原址保留了它河路并行的格局、肌理和长度,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房屋的体量、街道的宽度和河道,比例恰当,显示出疏朗淡雅的风格;平江路两边小巷,特别是东边,还较好地保留了多条水巷,是今天苏州古城最有水城原味的一处古街区。
    平江路与观前街一巷之隔,但其清静古朴的生活气息与咫尺外的鼎沸喧哗迥然两个世界。平江路虽是作为历史文化街巷进行了保护改造,但主打的却是修旧如旧的牌。沿街不少老宅实已充作酒吧、会所,只是外表并不张扬,悄悄掩隐在木制门板之下,乍看起来与普通民居并无二致,只有从格外精致的雕花门廊上可以窥出些端倪。与同是苏州老街的山塘街相比,平江路少了份商业气,保住了市巷旧貌,更大限度地留住了民情风貌,平江路周遭保留了大批老式民宅,远望也难得见到高楼钢筋。
    河道西面的民居多依河而建,上了年纪的老房子,白墙青瓦,木栅花窗,木料多用棕红或棕黑色,清淡分明。外墙多已斑驳,却如丹青淡剥。墙面剥落处又攀生出许多的藤萝蔓草,随风摇曳,神采灵动。
    河道窄处两岸似乎援手可握,宽处可容一船周转裕如,也不过隔水可呼。从平江路向南,走几步便能听到古琴悠扬,是一琴馆,据称请了吴派传人来讲授琴艺。取道中张家巷,不几步,又是一种江南丝竹之声,喜气热闹。循声向前,是一处评弹博物馆,绕过前厅展设,后院即是书场。赶得巧,花上几块门票,听上一段弹词,看台上人说噱弹唱,也不由人听得神采飞扬。
    从书场转出,再往巷子深处走,又见一处昆曲博物馆。崇脊筒瓦,牌匾显赫,还挂着大红灯笼,似与一般传统的建筑相似,乍一看也没觉得什么稀奇,事实上要走进去才觉得好。庭院宽敞,石板铺地,两边是厢楼,北为朝南的大厅,南面正中是一个古戏台。
    而从今天来看,平江路俨然成为了一条时尚气息很浓的街道。一侧是门类繁多的店面,一侧是特色鲜明的江南民宅,两者便以平江河相隔。中间由若干石板拱桥连接,相辅相成,倒也非常和谐。
    在这里喝上一杯茶,茶香让人定了神,静了心。人声,乐声渐渐飘远,看着一缕缕水滴划过面前的窗,河水也起了涟漪,这是下了雨。此刻,只需安静,不必聆听,这平江路,这老城的小调,吟起的是心语。


Tags:旅行 苏州 老城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旅游]扬州园林陪你过端午 下一篇[美食]端午,少不了绿豆糕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