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会客厅]欧阳自远:一片痴心付明月
2014-07-04 17:17:18 来源: 作者: 【
导读: 【人物名片】 欧阳自远,著名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科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从地质勘探到探测月球,对他来说,不论研究的领域多广阔,不变的都是一份责任感,对国家、对时代的责任。 与月亮结缘 6月28日,欧阳..

【人物名片】
    欧阳自远,著名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科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从地质勘探到探测月球,对他来说,不论研究的领域多广阔,不变的都是一份责任感,对国家、对时代的责任。




与月亮结缘

 

    6月28日,欧阳自远作客“扬州讲坛”,主讲《中国的探月梦》,深入浅出的讲座受到扬州市民的欢迎,多次被掌声打断。
    这位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这次之所以来到扬州,与明月有关。明月山位于江西宜春,与欧阳自远的家乡江西吉安毗邻,传说是嫦娥奔月的地方。在明月山举行的月亮文化节上,欧阳自远与星云***结缘,才有了这次扬州之行。扬州有“月亮城”的美称,让欧阳自远倍感亲切。实际上,中国还有一座城市也被称为“月亮城”,那就是四川西昌,发射嫦娥的地方。
    宜春、西昌、扬州,几座城市都与月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欧阳自远,也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
    1935年,欧阳自远出生于江西吉安。出生的时候,母亲难产,痛了一天一夜,最后医生只好用产钳把孩子钳了出来。正在侧房里念书的舅父当时正好念到《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句,于是舅父就对家人说,这个孩子出生这么艰难,肯定是来自遥远的地方,就叫他“自远”吧。
    从小欧阳自远就对各种天象着迷,上中学时,还参加过天文小组。或许,这就是一种神奇的缘分。

 

高考志愿服从国家需要
 

    1952年,高中毕业的欧阳自远刚好赶上新中国首届全国统一高考。欧阳自远被国家建设的热情所鼓舞,将自己的志愿与时代的需要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当时国家面临工业化的任务,亟需大量资源。学地质,去找矿,“唤醒沉睡的高山,让它们献出无穷的宝藏”的理想感召了无数的热血青年。欧阳自远也是其中的一员,“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年轻一代的责任”。就这样,他的第一志愿报考了北京地质学院。

    当年整个吉安市只有一个考点,欧阳自远就像古时读书人赶考一样,挑着担子走了3天,赶了94公里的路,才来到考场。考场设在白鹭洲书院,这里曾是吉安乡贤文天祥读书的地方。当年的高考,还有古时科场的遗风,考生以“交头卷”为荣。在白鹭洲书院,欧阳自远抢到两场头卷,觉得这是无上的光荣。发布录取消息时,也有点类似于古时发榜,消息登在报纸上。看消息时,名字长成了一种优势。一看北京地质学院下面有四个字的名字,欧阳自远很高兴,考上了。在北京地质学院,欧阳自远学习的是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勘探专业。
    从此,从地质勘探到地下核试验,从陨石研究到探月工程,不论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欧阳自远始终将自己的工作与国家的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

 

从入地到上天:我没有跨越
 

    欧阳自远的研究领域十分广阔,可以说是从“入地”到“上天”,在普通人看来,跨度之大,令人惊叹。对此欧阳自远却说他没有跨越,不仅是中国,俄罗斯、美国、欧空局的探测月球、火星的项目,都有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参加国际会议时发现这些人都是他的老同行,曾经的地球科学家。“一定是地球科学家才能做月球火星探测的首席科学家,对从事地球科学的人来说,这是时代的责任。”

   欧阳自远解释,这背后是有道理的:在“数、理、化、天、地、生”这六门基础科学中,“数、理、化”的规律在哪里都一样,不需要月球探测;天文科学看似与月球、火星探测相关,其实也不然,天文科学主要研究宇宙起源、暗物质、超新星、黑洞等,这些都不是太阳系里面的;月球、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也不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对象。因此,“只有一门科学家才能提出来月球、火星探测应该做什么,这就是地球科学家。”月球和火星都是“小地球”,它们都有核心、中间层和外壳,这都与地球相似。“我没有转行,我只不过是把研究对象扩展到非地球对象,”欧阳自远说,“可能大家奇怪,一个学地质的怎么弄了个首席科学家。其实这是历史的要求,这是科学发展的要求,这是客观的要求,地球科学家应该出来担当起这个责任。”

    运载火箭之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有一句名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总有一天,人类会走出地球,向太空***。欧阳自远写过一本书,名叫《再造一个地球:人类***火星之路》。“人类要***,首选就是火星。”火星与地球堪称姐妹,而且可能存在生命,这些都激发起人们对于外星人的种种想像与热情。欧阳自远认为,从严肃的观点来看,还没有发现外星人到访地球的证据,巨石阵、金字塔等用最原始的技术与方法,完全能够做到。宇宙太浩瀚了,即使存在外星文明,也因为过于遥远而没有办法联系。“人类是十分孤独的,不知道自己究竟从何而来,将要到哪里去。”正因此,对于宇宙和太空的探索才令人如此着迷。
 

“最虔诚的布道者”
 

    1958年至1976年,在冷战背景下,美国和苏联掀起了第一次探月***,美国凭借阿波罗计划获得了领先的地位。进入新世纪以来,人类掀起了第二次探月***。这一次,中国加入了探月大国的行列。
    万事开头难。对于中国探月工程来说,最难的不是技术上的赶超,而是如何下决心起步。不论是社会公众,还是决策者,对探月工程的认识,都需要一个过程。即使是在探月工程启动之后,也有人对此抱有不理解。欧阳自远再次感到肩上有一种责任,他要向公众说明,中国为什么要搞探月工程。“只有充分理解了,才会支持。理解就是最大的后盾。”

    受到责任感的驱使,年近八旬的他利用每次出差的机会在全国各地进行科普讲座。每次去各地出差,欧阳自远都会在当地进行六七场讲座,覆盖从省会城市到县城中学等。针对不同的人群,他准备了不同的讲座内容,算起来总共有30多个版本。这些版本内容各异,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从不居高临下,而是尽可能充分地交换意见。“每个月花三四天的时间,对我的整个工作没有什么影响,又做了科普工作,效率也上去了。”就这样,一年下来,欧阳自远要进行科普讲座50多场,听讲人数多达4、5万人。有人这样评价他:他是一位最虔诚的布道者,向大家演讲他的梦想。在布道式的虔诚背后,真正的驱动力,无疑还是那份责任感。“做好科普也是我的责任,我一定会不遗余力的把这件事做好。”
 

【采访现场】
 

    记者:很多人质疑阿波罗登月是骗局,您认为是这样吗?

    欧阳自远:其实这是不用质疑的。主要的质疑有四点。一是国旗在迎风招展,在月球上是真空,怎么可能?二是照片中,夜空没有一颗星星;三是月球上只有一个光源即太阳,宇航员怎么会有两个影子?第四是月球上无水的土壤怎么可能会有那么清晰的脚印?其实这都是很好解释的,第一是因为插国旗时旗杆晃动,带动国旗震动,在月球真空的环境下,震动能够保持很长时间;第二是因为当时是用胶片拍摄的,受制于胶片的感光性能,因而看不到星星;第三点是因为着陆器有多个折射面,从不同角度反射了太阳光,造成重影;第四是因为月球上没有风化作用,粉尘很容易留下清晰的脚印,甚至能够保存上百年。NASA对此从不澄清,我觉得是个很有远见的设想,无形中成了一次持续40余年的成功科普。

   记者:有一种观战认为英国的巨石阵、埃及的金字塔等是外星文明的遗迹,您怎么看?

    欧阳自远:很多人认为这是古人做不到的,所以认为是外星人留下来的。其实有人做过试验,按照古人的技术水平,只用绳子、人力等,就可以建造出来,因此这些都是可以解释的。说外星人曾经造访过地球,这些都是瞎编的,没有一条站得住脚。

本报记者/刘晨薇 高笑天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会客厅]夏光:环保发展得靠“势” 下一篇扬州美女厉蔺菲参与《天天向上》..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