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会客厅]夏光:环保发展得靠“势”
2014-07-11 17:30:31 来源: 作者: 【
导读:【人物名片】 夏光,经济学博士,现任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兼任联合国环境署全球环境展望政府间高级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环境保护方面智囊团成员,主持《修改〈环保法〉框架研究》等项目40多项。

   【人物名片】
    
         夏光,经济学博士,现任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兼任联合国环境署全球环境展望政府间高级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环境保护方面智囊团成员,主持《修改〈环保法〉框架研究》等项目40多项。

             
    
扬州是座很有情调的城市
    
       6月14日,夏光作客扬州讲坛,与扬州市民“谈天说地”,讲座内容既有宏观层面对我国总体环境形势的介绍,也不乏公众如何参与环保、践行绿色生活等接地气的话题。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令现场听讲的扬州市民大开眼界。
    
      这并不是夏光第一次来到扬州。“每次一来到扬州,就觉得很有情调。”扬州古香古色的城市建筑,给夏光留下深刻的印象。“扬州的很多建筑保留了很多历史风貌,让人感觉非常好。”
    
      对于扬州的环境,夏光也给予较高的评价。“扬州的环境和扬州的文化一样,都是扬州的突出的特色。比如瘦西湖等公园,为城市保留了较多的生态空间,从环境和生态的角度来说,都是不错的。”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国多地出现大范围雾霾,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尽管扬州在生态建设方面做了自己的努力,但也受到了雾霾的影响。作为环保专家,夏光表示,雾霾是全国范围内的现象,扬州受到影响。中国这些年来的高速发展,确实是付出了环境代价。据测算,完全治理好雾霾,大概需要30至50年。在完全改善之前,“扬州人应该从个人做起,从身边做起,践行绿色生活。”对于这一点,夏光比较乐观,“扬州人素质比较高。”
    
环境总体上“趋稳向好”
    
       对于当前我国的环境形势,夏光有一个总体评价:趋稳向好。对于公众来说,这样的结论可能不那么容易接受,夏光解释,“因为这是针对全国范围而言的。”由于不掌握全国的数据,公众往往只能从直观的感受出发对环境进行评价。但从全局来看,情况与直观的感受就不完全是一回事了。“当然,民众的直观感受也很重要的,不能因为你是专家、研究者,掌握了更多的数据,就不考虑民众的感受。”身为专家,夏光依然保持着一份警醒,“数据本身也是不全面的,是有缺陷的。”
    
       更重要的,所谓趋稳向好是一个动态评价,表示环境形势的发展趋势,并不是说当前的环境就很好了,就好比一个病人得到了治疗,情况在好转,但不等于他的健康状况已经很好了。相反,“当前的环境形势还很严峻”。目前我国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仍有三分之一城市超标,部分城市污染依然严重。“我们现在处在3'P'时代”,夏光说,所谓3"P",是指GDP、CPI和PM2.5。去年,全国先后有30多个省份遭受雾霾天气的侵袭,去年12月,雾霾覆盖了将近一半的国土。
    
       “所以现在的趋稳向好,是初步的和脆弱的,需要中央继续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加大对环境保护的领导。”但是,对环境的保护,也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利益。身为经济学博士的夏光,习惯以经济学问题考量环保问题。“经济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所谓经济学的考虑,就是一种成本和收益的比较。收益大于代价的时候,这件事才值得去做。同时,在进行制度安排时,也应该让当事人有合理的收益,形成良好的利益链条,事情才能顺利进行。
    
      比如大家都关心的焚烧秸杆问题,每年都会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但却始终无法真正得到解决。在夏光看来,这也是一笔经济账。秸杆回收农民没有直接收益,反而要付出相关的成本,因此农民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对于农民来说,就地焚烧非但没有什么成本,还能起到肥田的作用。这样的传统形成了之后,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再利用的链条,导致了农民与环保部门的博弈。不让焚烧,农民就借着天黑一烧了之。所以领导干部也只好辛辛苦苦的到田边蹲着、守着,看着农民,这种办法比较生硬,也不是一个良性的关系。所以这里的根本问题是农民的利益和环境的工作之间不协调、不统一。想要研究解决的办法,还是要进一步研究就是说这个秸杆比较经济实用的方法,让农民通过把秸杆送到回收利用的地方,能够得到利益,这个问题自然就得到解决了。
    
环保发展也靠“势”
    
       2005年,夏光主持了《修改〈环保法〉框架研究》项目。这项研究为日后的修改环保法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在这项研究中,夏光和他的同事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诸如可持续发展、环保优先等理念,以及加强公众参与等、公平责任等原则。这些理念或原则,近年来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常识,但在当时,这项研究为修改《环保法》提供了基本的框架,正是基于这样的框架,才形成了后来的修改稿。在后来的修改中,夏光继续参与了其中的工作,提出了很多具体的立法建议。
    
       今年4月,《环保法修订案》正式经人 大 常 委 会表决通过,将于明年起正式实施。由于新《环保法》牵涉面广、争议多,这次修法破例进行了第四次审 议才得以通过,被称为最严格的《环保法》。在夏光看来,这部新《环保法》还不够严,“它只是比过去严,比起我们在现实里面最需要的,比起发达国家立法的那种严格程度来说,还远远不够。”只是夏光深知,在当前这个多元的社会里面,利益群体分化,想要达成共识,没有那么容易。因此必须要等全社会的环保意识进步到更高的程度,到那时候再修改《环保法》,一定会比现在严格得多。
    
       说到底,环保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环保意识。与过去相比,如今人们的环保意识已经大大增强了。夏光感慨,过去很难想像,环保问题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过去很多人认为环保与经济发展之间是存在矛盾的,一提环保,好像就要限制经济发展了。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在当前这个阶段,环保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这就是“势”,形势的势,顺势而为的势。
    
       社会公众的观念,反映到城市建设中,就成了官员政绩观的一部分。过去很多地方热衷于建设看得见的广 场、喷泉,但现在很多地方都开始搞生态建设,在城市建设中,不光是建房子、广 场,还要修湿地、搞水系,建设公园,为公众提供生态服务。“这说明环保理念已经成了政绩观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现在人们买房子,不仅仅要看价格、要看朝向,还要看周边的环境。环境治理好了,房产的价值就上去了。所以房地产商支持政府治理环境,居民和业主更加支持政府治理环境,“治理环境是一件得民心的好事。”
    
      环保,不仅仅是制度层面的事,更是公众生活中的准则。如何开展公众绿色行动,践行绿色生活?夏光给出了他的建议。首先是要树立生态意识,特别是要做好绿色家长,加强对儿童的绿色环保教育,培养下一代的生态文明意识。此外,还应做到减少开车、绿色出行等。为培养公众对绿色的感觉,夏光主张多多走进大自然。但在景区游览时,要注意不能破坏环境。有一次,夏光在某景区游玩时,前面车上有人乱扔垃圾,性格温文尔雅的夏光当即和朋友叫住住扔垃圾的人,严词让他把垃圾捡回来。那人震于夏光的气势,又有错在先,于是老老实实把垃圾捡了回来。不过,在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并不算多。“毕竟乱扔垃圾的人也不多。”更多的时候,夏光会通过写文章去阐述自己的观点,把环保的理念宣传给更多的人。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会客厅]邱震海:站在高处看问题 下一篇 [会客厅]欧阳自远:一片痴心付明..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