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调查]“黑作坊”背后的食品安全危机
2014-08-08 16:00:29 来源: 作者: 【
导读:“熟食”作坊藏身肮脏之地,生产的老鹅、泡椒凤爪,销往各大农贸市场和街头摊点; 非法经营多年终被查,不料,作坊主换个法子接着干,“黑作坊”缘何屡禁不绝?

[调查]食品加工手续、卫生许可,要啥没啥;添加剂放多少,全凭感觉——
         “黑作坊”背后的食品安全危机
   
    “熟食”作坊藏身肮脏之地,生产的老鹅、泡椒凤爪,销往各大农贸市场和街头摊点;
    非法经营多年终被查,不料,作坊主换个法子接着干,“黑作坊”缘何屡禁不绝?


“熟食”作坊扎堆肮脏之地
    “福喜离我们多远?扬州老鹅天天在身边,泡椒鸡爪、盐水鹅满街,生产加工卫生状况触目惊心啊!”7月24日,网友“风大一声叹息”微博报料称,西湖蜀冈村一带的出租屋内,密布盐水鹅加工作坊、垃圾回收站、泔水养猪场等,污水横流、蝇虫乱舞。“扬州食品卫生监管部门去看看吧!”
    日前,记者前往“黑作坊”较集中的御葬坟组暗访。刚到通往御葬坟组的路口,就闻到一阵阵刺鼻的臭气。没走多远,记者看到,被污水塘和各种垃圾包围着的一排平房前,分布着鹅毛晾晒场、泔水回收点、猪舍、垃圾回收站。
    在庄台前的鹅毛晾晒场,一位做老鹅生意的凌老板正忙着晾晒鹅毛,晾晒场一旁从平房内延伸出来的下水道内,淌着漂浮着油渍的黑色污水,散发出恶臭。记者假称买老鹅,与凌老板交谈起来。“老鹅有多少?”记者问凌老板。“你要多少?我一天做30多只,最少能卖28只。”凌老板回答说。见有生意找上门来,凌老板将记者领进了老鹅加工作坊。在加工作坊的院子里,记者看到了几辆贴着“望不掉老鹅”字样的流动老鹅车,凌老板说这些车子每天都会被派到市区周边的销售点“卖老鹅”。院内西侧一个敞开式的鹅圈内,养着20多只活鹅,圈内满是活鹅粪便和苍蝇、蚊虫等,几步远之外,加工盐水鹅的锅灶台上,成群的苍蝇时而停留、时而飞舞,地上污水横流。凌老板对此似乎并不在意,还一个劲地夸自家的老鹅“很干净。”
    交谈中得知,凌老板的弟弟做同样的生意,正在作坊后面宰杀老鹅。走进加工作坊一看,卫生状况与凌老板的作坊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养殖、宰杀、加工场地都紧紧挨着,垃圾遍地,苍蝇飞舞,环境肮脏不堪。“不用沥青都用松香,都是半机械化。”凌老板神秘地介绍,他们制作的盐水鹅不光自己零售,还以20元至40元不等的价格对外批发。对于相关证照,凌老板兄弟俩均坦言“什么都没有!”
    刚走出老鹅加工作坊,记者又发现了一家加工泡椒凤爪的作坊。见记者有意买凤爪,作坊主操起一把叮着苍蝇的漏勺,从满是污渍的水池里捞出泡椒凤爪。“14元一斤,自己做的,大菜场都是我们供的货”。“做生意只顾挣钱,像这个要是买回家去不能多吃。”“黑作坊”的女房东表示。
    证照全无,凭感觉加添加剂
    几户民房内,竟藏着三家“黑作坊”,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等问题令人担忧。随即,记者向工商和质监部门通报了相关情况,并于第二天随同检查人员“杀了个回马枪”。
    检查人员走进泡椒凤爪加工作坊时,3个长形塑料盆放在灶台和煤堆旁,盆上用大盆遮挡着。检查人员掀开大盆,发现里面用透明液体泡着生鸡爪。“泡的是什么水?”检查人员问。“是自来水。”李老板回答说。“鸡爪有没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李老板摇摇头表示没有。随后,检查人员还发现了很多食品添加剂。李老板表示,使用添加剂,是为了增加凤爪的香味。对于难以保证添加剂用量的担忧,李老板不以为然地笑称“按经验添加,保证不会过量”。而据李老板交待,这些凭感觉做出来的泡椒凤爪,主要销往市区几家大型农贸市场,每天的销量约200斤。
    由于没有办理证照,检查人员查封了凤爪作坊。随后,检查人员来到老鹅作坊,凌家兄弟显然已听到风声,锁上了大门。就在检查人员考虑如何进入作坊时,一辆流动老鹅车从作坊的后门溜了出去,检查人员立即从后门进入。在该作坊,检查人员也发现了各种增香剂,还发现煮好的鹅爪翅与剩饭菜混放在冰柜内。同样因为没有任何手续,执法人员开具了违规经营告知书,责令限期整改。
    “黑作坊”缘何屡禁不绝?
    “你到老鹅摊上看看有多少是有证的?”凌老板的弟弟如是说。事实上,食品黑作坊、泔水猪等,在类似蜀冈村这样的城乡结合部十分普遍,有的地方甚至已经形成了产业。以蜀冈村为例,类似的作坊至少近20家。由于“黑作坊”的房东都是当地人,出于经济利益等方面的考虑,对这些作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此,蜀岗村的这几家黑作坊已经开了两三年,一直相安无事,也未见有人来查处。
    在监管层面,“黑作坊”涉及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多个环节,不同环节又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监管,“各管一块”很难根治“黑作坊”,也难免会出现部门之间“扯皮”的现象。面对记者采访,工商和质监两部门都表示,由于目前法律还不够健全,彻底根治这些“毒瘤”,难度不小。“我们主要查他们能不能提供证照。”邗江工商局的检查人员表示,首先是质监部门的生产许可、卫生部门的证照,最后在工商部门办营业执照。“目前这方面的规定还不健全。”邗江质监局检查人员则表示,市民尽量到规范的店里去买,另外通过感官来判断,目前只能做到这一点。
    “‘黑作坊’屡禁不绝,一是处罚力度小,对黑作坊主没有震慑力;二是缺乏相应的问责制度。”新闻评论员浩宇认为,应该加大黑作坊的违法成本,让他们触犯一次就再不敢犯,同时加强对地方政府负责人和监管人员的问责。“光靠自律远远不够,主要还是要靠刚性的法律约束和制度约束。政府部门建立完善的法规和监管机制是当务之急。”
    8月1日下午,记者再次回访 “黑作坊”途中,遇见了5辆从蜀岗村飞速开往市区方向的流动老鹅车,据了解,这些流动老鹅车都来自村内的“黑作坊”。回访中,村民告诉记者,凌家兄弟收到整改通知后,并没有停止加工老鹅,而是“闭门”严防外人进入作坊;李老板的作坊被查封后,在相邻的杨庙镇新租了一处民房,接着干泡椒凤爪加工。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后续报道]医院违规外包诊所 主管.. 下一篇[调查] “火箭蛋”从何而来?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