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扬州艺坛点将录]是真名士自风流——朱福烓的诗酒人生(三)
2014-09-09 09:51:59 来源: 作者: 【
导读:墨 客 朱公以书法名世。他是扬州市较早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之一。退休之前,先生在文联长期担任扬州市书协主席、江苏省书协常务理事职务。多次参与中国书协与省书协举办的海内外大赛,曾应邀赴日交流书艺。 书法 杜甫《望岳》 记得那时,先生在府中招宴。饭..

墨 客

    朱公以书法名世。他是扬州市较早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之一。退休之前,先生在文联长期担任扬州市书协主席、江苏省书协常务理事职务。多次参与中国书协与省书协举办的海内外大赛,曾应邀赴日交流书艺。


书法 杜甫《望岳》

    记得那时,先生在府中招宴。饭后我与张武到他书房喝茶聊天。他酒后高兴,从书桌抽屉掏出两件东西。一件是浅刻的折扇扇骨,一件是他自己书就的扇面。其实两件东西本是一套,他非要分赠。当时我未留意那把扇骨,倒是一眼看中了扇面,古色片金,先生以两排行书录高骈的《山亭夏日》绝句,清俊而端凝,洒脱而稳健,觉得美到极致,于是“先下手为强”,纳入囊中。

    先生书法初宗二王,吸收赵子昂、董玄宰之旨趣,写得丰姿绰约,秀媚遒丽。加上其学养功夫蕴藉其中,文人逸趣呼之欲出,如古人谓“骨气洞达,爽爽有神”。 也许正是那时,我对扇面这种特有的书法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朱先生的字属于文人书法的范畴,而且我窃想,先生内心肯定也认为自己首先是个学者,其次是作家,最后才是书家。夫子自道曰:“师古而不泥古,求新而不失本,多读少临,略得其意,以清新自然和形式意味为旨趣,注意文化内涵。”大抵如此。
    其实,作为传统文化,书家与文人、书法与修养,密不可分。但时风一变,书法则沦为“手熟而已矣”的技巧,书者多偏重笔墨效果,而淡化了抒情达意,书卷气的退化更是当前书法的缺陷。康南海说“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矣!”先生既受传统文化浸淫,其书艺在运用传统文化的广度和深度上,取精用宏,不拘一格,洋溢着丰盈的精神内涵。
    先生认为,书法艺术是人格力量在笔墨上的直接表现,书法家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和艺术修养,重视字外功夫,书为心画,贵在有意无意之间,出神人化。因此,他的作品总是神韵、书卷气和时代精神兼备,格调高雅、气质宽博,其翰墨流传,总有一种独具的姿态与风神,使人一见即知为其所书。
    先生以行草见长,挥毫疾书时,沉著痛快、淋漓酣畅,虽年过古稀,笔下却毫无颓势,不滑不滞,收放自如。先生喜在夏日的夜晚,酒至微醺,兴之所至,展纸研墨,挥毫遣兴。在我印象中,先生特别爱作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既写过六尺整张的巨秩,亦有一掌见宽的手卷。这似乎也是他修身养心的功课之一。先生曾为我作过一幅这样的扇面,全文作完,意犹未尽,即兴并书长跋。三百余字,一气呵成,咫尺之间,疏密有致,恰如秋水为神,耐人寻味。
    笔飞墨舞,世听惊佩。先生书法爱之者甚矣。我印象较深者,瘦西湖洛春堂里有先生撰写的一副抱柱楹联,书清人联句,写得清标拔俗,气壮神逸。市招匾额,最宜先生墨宝。世人熟知者,有“冶春茶社”、“富春酒店”等招牌与楹联,个园花局里“金带围”酒店似亦为先生所书,无不疏秀率真,见情见性,为老字号增色不少。
    2010年春节前后,扬州市政府将先生一幅书法作品赠予美国驻华大使馆洪博培,内容是洪博培常对同事讲的一句话:一同工作、一同进步、互相帮助。这份特殊的礼物让洪大使兴奋不已,亲笔致谢:“这件礼物将是我游历江苏最美好的回忆。”
    星云***生日,先生题写“无量寿”三字,成为政府馈赠***的珍贵贺礼,赢得了***的称赞。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典礼,特邀请先生撰写对联,并收入专集,先生墨宝,流芳百世矣。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扬州艺坛点将录]是真名士自风流.. 下一篇[扬州艺坛点将录]是真名士自风流..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