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扬州艺坛点将录]是真名士自风流——朱福烓的诗酒人生(五)
2014-09-09 09:53:23 来源: 作者: 【
导读:朱先生的性情 决定写朱先生其实是受了熊先生的启发。还是在百之公的书房里,他给我讲那首五言古风《善饮者》。这则逸事我早有耳闻,因为与故事的主人公彼此熟稔,所以熊先生讲的时候,我脑子里便有强烈的画面感。 朱先生在书房 熊先生感叹,太亲近的人可能更难..

朱先生的性情

    决定写朱先生其实是受了熊先生的启发。还是在百之公的书房里,他给我讲那首五言古风《善饮者》。这则逸事我早有耳闻,因为与故事的主人公彼此熟稔,所以熊先生讲的时候,我脑子里便有强烈的画面感。


朱先生在书房

    熊先生感叹,太亲近的人可能更难著笔。比如当年他写心饮翁,心思一启,千丝万缕,提笔在手,千头万绪,实不知从何说起。我写朱先生实际上也是这样,我只能顺着思绪,信马由缰,既是回忆断片,便成流水文章。其实,先生的书法成就,学术研究,对地方文化的关注,以及他“顺时儆省、逆时从容”的人生境界,我焉能道其万一,所述者不过是肤浅的体验,东敲西打,一鳞半爪。若能窥先生性情之一斑,则于愿足矣。

    写先生性情,其实我忽视了重要的一点,先生为人极是乐施。别人请他撰文、作书、勘稿、辩误,他从不推却,倾力而为。先生幼时,如曾褀先生一样,曾寄身庙宇,因此对佛学有着不解的情结与浓厚的兴趣。他与大明寺、高旻寺、文峰寺的当家和尚交游甚多,曾将自己大批的佛学书籍整理出来准备捐给大明寺。前年,文峰寺欲重印一种经书(书名已记不确),请先生作序。先生殚精竭虑,恭作如仪,并以大幅宣纸书就,亲自送至禅堂。
    我的感觉,先生对书法并不自珍,几乎有求必应。我曾为朋友求书先生,也曾为书店或新书请先生题名,他从不问情由,一口答应。有次先生还特地问我,和我一起拍过昆曲的某某人如何联系,盖因在瘦西湖活动时此人索书,他应允了人家。外界时有先生滥书之名。我便常听人吹嘘,“朱先生的字随便要。”语态亵玩,欺人太甚。
    我猜想,先生的情感世界一定深沉而醇厚。我与先生过从多年,或因年齿差距,从未听他说过家庭生活。1999年春节期间,先生丧侣,乃飞来横祸,人间至痛也。10余年过去,师母的遗照一直供于客厅,偶及清明或祭日前后我去先生处,总觉得家里笼罩着一层肃穆的气氛,便自觉噤声,不忍触动先生的心灵。
    “老树著花无丑枝”,这是先生挂在客厅的自书诗句,或可视作晚年自况。先生已届耄年,依然乐观。记得那年病愈回家,步入书房,先生内心感慨,随手取包装纸一张,濡墨挥毫,疾书“大病后试笔”。自感笔势凌厉,丰神犹存,不禁莞尔,复又提笔而立,为之踌躇。
    先生近年作书多自署“福翁”,我观先生亦有“福相”。外人以为,先生患有腿疾,不良于行,其实大谬。记得那次一起去苏州灵岩山寺,200多米的山坡,先生拾级而上,如闲庭信步。先生自言,迄今为止,每天早课尚能做30个俯卧撑。
    先生晚年含饴弄孙,撰书著文,以诗酒自娱。加之其内心澄明,性情达观,因此充实而愉快。“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先生一生读史阅世,人情练达。我敬重平日严肃认真的朱先生,我更爱酒后性情挥洒的朱福翁。
    拉杂写来,难尽其意。谨以此文献给先生八十华诞。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扬州艺坛点将录]得意唐诗晋帖间.. 下一篇[扬州艺坛点将录]是真名士自风流..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