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扬州艺坛点将录]得意唐诗晋帖间——熊百之先生的诗书人生(一)
2014-09-11 16:00:14 来源: 作者:求之 【
导读:书香门第 六世传承 熊先生靖江人氏。余生也晚,但与先生却有同乡之谊。我们靖江在扬州共有三位书家,先生居长。说来惭愧,先生饮誉书坛,盛名如帜,我却一直悭缘识荆。前些年,我痴迷扇面,请朋友绍介求书先生。我记得,先生为我题写的是两首章草咏荷。墨宝到手,..

书香门第 六世传承

    熊先生靖江人氏。余生也晚,但与先生却有同乡之谊。我们靖江在扬州共有三位书家,先生居长。说来惭愧,先生饮誉书坛,盛名如帜,我却一直悭缘识荆。前些年,我痴迷扇面,请朋友绍介求书先生。我记得,先生为我题写的是两首章草咏荷。墨宝到手,赏之不尽。直觉得这样的书法秀润古雅,骨力洞达,甚矣乎美哉。
    先生桑梓情深,随扇面赠我由他昆季编撰的《靖江熊氏书法传承录》。我始知先生书香门第,家学渊源,熊氏一族,至先生诗书已传六代矣。


《靖江熊氏书法传承录》、《熊百之诗书作品选》、《樨影山房吟草》。先生诗书传家于此可见一斑。

 

    熊氏一族迁居靖江西来古镇已二百余载。先生八世祖熊载,生于乾隆四十年,廪生,嘉庆十八年贡生,二十一年中举,于景山官学授学20年,其书笔法精熟,捭阖有度。熊尔谷,生于嘉庆十四年,先生高祖,清代学者李兆洛入室***,曾任金坛县学训导,其书深得董其昌笔髓,更见圆润和洒脱。书中还收录有先生曾祖熊士恒、祖父熊邦泰、父亲熊子昌,直至当今任望、百之兄弟六代人的诗词书法作品。

    我每听先生忆及家世,情笃意深。先生幼时就看到家中客厅、房间挂满了书画,还时常看到父亲子昌公在昏暗的油灯下,整理祖上传下来的诗词书法手稿。子昌公怀着一颗虔诚之心,将先祖一些发黄发脆的手稿十分细心的粘贴起来,得以保存至今。
    有次,在先生新居,我看到墙上挂着一幅其家传清代学者李兆洛的佚联“为文俟其醺”。先生对前辈书法的丰神俊骨击节赞叹,我内心则在感慨,先生浩荡书风的文化传承,根脉原来在此。
    先生父亲只上过几年私塾,然后便去学徒,但凭着他对文学诗词的钻研,竟成为小镇上颇有名望的文人。《传承录》中便收有不少他与当时北京名流,如陈云诰、王传恭、郑诵先等先生交流的书法。解放前后,子昌公在西来镇经营一家小布庄,虽是钱财中行走的商人,依然能够严谨治学、诗书传家,对子女要求也十分严格。他平生三大爱好,养花、吟诗、写字,自号骥沙花痴。
    先生高足振华兄在《六世传承,历久弥新》文中,曾述及子昌公行状:
    除夕的正午,供桌上已经摆放好了祖宗的牌位,供品也一应俱全,就等着一家之主的子昌公行叩拜之礼了,妻子也喊了几次,嗔道:“今夕何夕?而耽乐此。”子昌公却依旧在院落里和心爱的花草窃窃私语,回头应妻道:“讵日已离昃耶?”饭罢而花影依稀不能忘怀。
    先生对童年练字的情景还记忆犹新,“我七八岁时,父亲就让我看书帖、临摹王羲之的字。”幼年的百之先生,正是沐浴在这样一种醇厚的书香中,和兄长熊任望一起接受着这绵延六世的恩泽,结下了与诗书相守一生的情缘。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扬州艺坛点将录]得意唐诗晋帖间.. 下一篇[扬州艺坛点将录]是真名士自风流..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