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新闻调查]扬城街头职业乞讨调查
2014-10-10 09:47:23 来源: 作者: 【
导读: 最近,媒体曝出外地的职业乞讨者月收入过万,引得众网友调侃“要投身丐帮”,而其中有些乞讨者假扮残疾人骗同情,更是引来一片哗然。扬州的职业乞讨现状如何?他们卑躬屈膝的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固定地点乞讨,按时上下班;闹市爬行乞讨,专人专车接送——
               扬城街头职业乞讨调查
      
    最近,媒体曝出外地的职业乞讨者月收入过万,引得众网友调侃“要投身丐帮”,而其中有些乞讨者假扮残疾人骗同情,更是引来一片哗然。扬州的职业乞讨现状如何?他们卑躬屈膝的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直击:
   
    镜头一:乞讨按时上下班
   
    9月19日上午,蒙蒙细雨,42岁的王贵(化名)拄着拐杖站在大明寺主入口的台阶上,每有游客经过,他都会不停地弓身、点头,口中还念念有词,向游客讨要。王贵虽然带着雨衣,但他执意淋雨,还特地卷起裤腿,露出那只严重变形的脚,向来往的人展示他的“悲惨”。见记者盯着他的脚看,王贵脱下脚上的拖鞋,非常配合地让记者拍照,还主动伸出一只变形的手给记者看。“现在有人假装残疾,我是真的,不信你可以问其他人,他们都认识我”。王贵介绍,他手脚的残疾,是小时侯患小儿麻痹症留下的后遗症。3年前,他和妻子从老家安徽泗县来扬州,已经做了2年多的职业乞丐。
   “今天没什么人,下午去菜场要。”王贵毫不避讳地告诉记者,每到节假日,他都会固定在大明寺附近乞讨,每天能讨到一、二百元。平时则有时在大明寺附近,有时在农贸市场乞讨,每天收入七、八十元。王贵介绍,他每个月的乞讨收入,扣除房租、吃饭等生活花费,节余2000元左右。说起为何乞讨,王贵称,老家只有两亩多旱地,没什么收入来源,原本打算随老乡来扬州拣拾废品,由于可拣拾废品少、赚钱也少,且拣拾废品又脏又累,便开始了乞讨。“老家有两个老人要养,还要供3个孩子上学。”
    当天,由于是非节假日,再加上阴雨,王贵早预料到没什么“生意”,早上9点才来“上班”。中午11点多,王贵驾驶他买来的二手电动残疾人车,往邗江西郊的租住地驶去,记者提出去他的住处看看,被他断然拒绝。“我先回去了!”
   
    镜头二:闹市爬行赚同情
   
    9月19日下午,接连数日的阴雨暂告一段落,市中心道路上的行人多了起来,趴在自制小车上的乞讨者也如约而至。记者在市区中心区域发现了3位看起来腿部残疾的乞讨者,他们的小车上循环播放着同样的悲情音乐、配备着几乎一样的不锈钢面盆用于收集善款。其中两个乞讨者穿着长裤、双腿平放在小车上,另一个乞讨者,则卷着裤管、瘦弱的双腿并拢上翘,与身体约呈45度角。下午4时左右,记者跟随其中一位自称来自安徽人的乞讨者小A,从淮海路与瘦西湖路交界处开始,沿大虹桥路、凤凰桥北门外街,经盐阜西路和国庆路,到达他当天的乞讨终点:国庆路与彩衣街的交叉口。
    “是谁制造了钞票,你在世上称霸道……”、“我要回家、我要回家,我要回家看我的爸妈……” 伴随着一首首悲情的音乐,趴在滑轮车上的小A在穿梭的车流中缓慢地爬行,每向前行进一步,都会用手往前推动身旁的不锈钢面盆,时常让行驶到跟前的车辆紧急刹车,一时间险象环生。而每到有人的地方,小A的爬行速度就会明显缓慢下来,听到身旁的人议论纷纷,也会微微抬头斜视。每当不锈钢面盆里积攒不少钱后,小A都会将盆里的钱“腾空”。经记者粗略估算,从淮海路与瘦西湖路连接处到凤凰桥北门外街,有10多位市民慷慨解囊,小A讨到了40多元。记者几次上前与小A搭讪,但他并不愿意多说什么,只是向记者念叨道;“腿动不了,可怜、可怜我吧” !
   
    追踪:假扮残疾职业乞讨?
    “晚上会有人来接他。”记者跟随小A时,市民老李告诉记者,他曾看到有车子接走爬行乞讨人员。“他们是职业的,还有个小团伙,并没有我们看到的这么可怜。”
    在知情市民的指引下,记者在国庆路与彩衣街交叉口等候小A。当晚9点40左右,小A向国庆路与彩衣街交叉口方向爬行时,记者发现,另外2名乞讨人员也正往这个方向爬来。此时,一位操外地口音的男子的异常举止引起了记者注意,只见该男子半蹲在路边的变电箱旁,朝彩衣街方向张望,时不时地用手中的饮料瓶敲击地面和行道树。见快爬到跟前的一位乞讨人员没有应答,中年男子走上前调转了小车的车头,随后又调转了另一名乞讨人员的车头,接着朝彩衣街西首走去,2个乞讨人员也向着同一方向爬行。
    神秘的中年男子会带着乞讨人员去哪?这些乞讨人员是不是真残疾?记者决定跟踪神秘中年男子一探究竟。当一位乞讨人员爬行到大东门桥东侧一处巷口时,早在巷口等候的那名中年男子掏出绳索系在乞讨小车上,拉着躺在小车上的乞讨人员向国庆路方向一路快跑,中途遇见另一名乞讨人员时,再次调转了乞讨小车的方向。记者追赶至国庆路与彩衣街交叉口时,中年男子拉着小车沿国庆路向南跑去,一边跑一边掏出手机打起了电话,询问接电话的人“车子在哪?”。没走多远,中年男子拉着乞讨小车调转方向,从道路东侧沿国庆路向相反方向跑去,记者追赶到妇幼保健院南侧时,中年男子不知去向。而此时,记者又发现了另一名年轻男子藏在树后,等待由南向北爬行的小A,这名年轻男子采用同样的方法,拉着小A的小车一路向北。记者跟踪到盐阜路与国庆路交叉口时,年轻男子拉着小车上的小A在十字路口和记者玩起了“跟踪与反跟踪”,最终不知去向。期间,自称残疾的小A,上翘的双腿已经平放在了小车上。
    “这些人缺德哦!”彩衣街的一位环卫女工介绍,神秘男子和乞讨人员是一伙的,他们几乎每天都在这里集中。“看这些人年纪轻轻的,谁知道是真残疾还是假残疾啊,但看这架势,十有***是假的”。在彩衣街,多位街边店铺和摊点的经营户证实了环卫女工的说法,也对乞讨人员是否真残疾提出了质疑。
   
   建议:通过可靠渠道乐善好施
   
    近年来,随着我市对乞讨等有损城市形象行为的整治,市区的乞讨人员数量大大减少。据调查,市区的乞讨人员主要集中农贸市场、旅游景点、繁华街道等区域,乞讨时间选择在人流量较大的时段,同时存在假扮残疾人骗讨的行为。市救助站调查发现,市区乞讨人员中的“老面孔”约有二、三十人,多为职业或***乞讨者,每月的乞讨收入从一、二千到四、五千不等。而这些乞讨人员主要来自安徽泗县、我省邳州的铁富镇等地区。
    “现行政策不允许强制救助,但劝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市救助站社会工作科负责人介绍,对于愿意接受救助的乞讨人员,他们的救助渠道是畅通且有保障的,目前的问题是,职业乞讨人员往往拒绝救助。“我们曾多次劝返过,有的职业乞讨人员回去不久又回来了”。该负责人表示,可以从立法层面制定管理乞讨行为法律依据,让相关管理部门“有法可依”,也可以借鉴外地做法,划定禁止乞讨的区域,而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则是让这些乞讨人员的生活有保障。
   “乐善好施的市民尽量通过可靠的渠道帮助弱者。”针对假扮残疾的职业乞讨者,市救助站社会工作科负责人呼吁。“有些乞丐不能可怜,只要有人给钱,他们就不停地骗人。”市民老李表示,自从他发现有些乞丐是装残疾后,每次给乞丐钱时都很谨慎,特别是最近爆出“职业乞丐月收入过万”以后。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会客厅]朱道平:我的生命无极限 下一篇[特别报道] “黄金周”的乐与忧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