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新闻调查]汽车经销商为何频频“跑路”?
2014-10-24 11:05:27 来源: 作者: 【
导读: 一夜之间人去楼空,汽车老板“跑路”前毫无征兆,却又似乎有迹可循; 经销商频繁“跑路”,折射出当前汽车经销行业的隐忧; 传统的4S店模式遭遇挑战,汽车市场如何探索前行?

10月9日,市区“辰通”汽车人去车空,老板“失联”,这是今年以来扬州第三起汽车经销商“跑路”,记者调查——

汽车经销商为何频频“跑路”?

    一夜之间人去楼空,汽车老板“跑路”前毫无征兆,却又似乎有迹可循;
    经销商频繁“跑路”,折射出当前汽车经销行业的隐忧;
    传统的4S店模式遭遇挑战,汽车市场如何探索前行?


车去店空
又有汽车经销商“跑路”

    10月9日,店员小利(化名)像往常一样到位于扬子江北路的扬州辰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上班,可到了公司门口却被眼前的情景给惊呆了:地上散落了一地的纸张,原来摆放着展车的大厅空空如也,就连办公的桌椅和电脑也都不见了踪影,而老板的电话怎么打都是关机。“老板不会跑了吧?”小利的脑袋忽然蹦出这个念头,却又觉得有些不敢相信,“昨天还营业得好好的啊!”
    “前两天刚在这交了30万的购车定金,没啦!”闻讯赶来的车主陈先生欲哭无泪。据了解,“辰通汽车”出售的多是保时捷、玛莎拉蒂、卡宴等高档进口汽车,售价都很高,定金都不是小数目。一位订购保时捷的车主付了定金70万元,其他不少车主也付了10万至30多万元不等的定金。得知老板失联后,气愤的车主们立即报了警。“目前登记的就有十多人,最近还陆陆续续有车主来登记报备。”江阳派出所相关负责人坦言,对于能否挽回、何时能挽回车主们的损失,一切都是未知数。
    事实上,“辰通汽车”并不是今年扬州第一个“跑路”的汽车经销商。
    2014年1月17日,扬州明日一汽马自达4S店老板携车款“跑路”,80多辆马自达6一夜之间消失了。员工介绍,老板前一天还在店里,一切正常,前两天员工们还一起年终聚餐,没想到一夜过后却是人走车没,还拖欠了员工三个月的工资。
    7月23日,扬子江北路中润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人去楼空,十来名员工当月的工资没有发放,还拖欠了几十万元的店铺租金。据了解,中润名车汇落户时曾引起轰动,主要经销保时捷、法拉利、捷豹、jeep、雷克萨斯等高档轿车。
    10月17日,记者再次走访了这三家汽车销售公司。“辰通汽车”大门紧锁,空无一人,展厅内一片凌乱;位于荷叶东路的原“明日马自达4S店”同样也是萧条落寞,与周边一排生机勃勃的4S店相比显得格格不入;“中润名车汇”依然空置,“招4S”——大门旁几个鲜红的大字,特别显眼。记者在走访中得知,三家汽车销售公司都是毫无征兆地突然停业,让消费者“防不胜防”:有的交了定金或全款,却没提到车;有的提了车,却面临无合格证而无法上牌的尴尬……


“负重”开店
先天不足埋隐患

    不仅是扬州,全国各地都已多次上演汽车经销商“跑路”事件。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汽车经销商频频“跑路”?记者采访发现,可以归结的原因就五个字:资金链断裂。
    “前几年,汽车行业异常火爆,不少人看到商机,‘跑步’加入,现在整个汽车市场出现了新的变化,很多先天不足的投资者并不能适应。”业内人士陈先生透露,“跑路”的经销商都是因为“资金出了问题”,有的甚至借了***,在经营利润无法抵消***利率的情况下,老板只能选择“跑路”。“现在建一个4S店至少需要投资2000万元以上,而不少4S店的老板有个800万元,就敢做2000万元的事,不足的资金哪里来?除了银行,就只有***了!”按照陈先生的说法,不少投资者开始被市场火爆的现象所迷惑,过高评估了这个行业的盈利空间,没有考虑到市场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而不惜借***投入,无形中给未来发展埋下了巨大的“定时炸弹”。
    汽车销售经营利润的微薄又出乎了这些投资者的意料。“几乎所有的汽车品牌在扬州都有2家以上的4S店,各个4S店之间又都是竞争关系。而在信息化时代,车辆的底价都是透明的。”扬州一家4S店市场总监韩静告诉记者,近年来,厂家扩产致使经销商数量激增,“市场竞争激烈,不少4S店放出的底价早就超过了厂方的底价,卖车几乎不挣钱,有的甚至是亏本销售。”为了***消费,经销商基本上都是在降价销售,“以前车展月月有,现在车展是半月有。”但尴尬的是,常态化的车展,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弱。
    “在整车利润透明的情况下,经销商只能在售后上提升盈利值。”扬州一家4S店副总吕强告诉记者。然而,这几年,遍地开花的汽车维修店开始蚕食4S店的售后市场。“4S店的维修价格高,保养费用也不低。在汽车修理店维修和保养,价格只有4S店的一半。”扬州富邦汽车修理厂的业务负责人徐学建告诉记者,实惠的价格吸引了不少车主。
    而对4S店来说,土地成本、人力成本、设备成本却高居不下。“即使保养一次上千元,净利润不过500元,以一辆车一年保养2次算,一个用户每年保养方面能赚的只有1000元,而4S店每年运营以及折旧等方面的成本至少300万元以上,这就意味着每年需要有3000个用户固定在店里保养。”业内人士陈先生认为,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要做到如此并不容易。
    调查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1178.34万辆和1168.35万辆,同比增长9.60%和和8.36%。与此同时,经销商的库存预警指数却超过警戒线水平,库存压力逐月增加。“4S店后天的运营压力非常大。”采访中,不少经销商戏称:“别看我们店大人多,腔势很足,但利润说不定都没有高档服装店高。 ”


监管真空
合格证抵押成行业潜规则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不少4S店将在售新车的合格证抵押给银行贷款,等车子卖出去后,再将客户的车款还给银行,赎回合格证。
   “‘抵押合格证’早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省汽车流通交易管理协会副会长袁邦祥告诉记者,4S店每个月需要给厂家打几百万甚至更多的车款,一些资金实力并不十分雄厚的4S店就用汽车合格证在银行抵押贷款付购车款,每卖出去一台车,就拿钱去银行“赎回”一个汽车合格证。而一旦遇到特殊情况,如经销商将卖车所得款项用于其他地方,不能立即偿还银行贷款,消费者就会迟迟拿不到合格证。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车主购买到新车后,都会被销售人员以“购车惯例”等理由要求暂缓拿合格证。经销商的这种做法对购车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种风险。汽车合格证是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投保、注销等手续时必须提交的法定证明文件之一。没有合格证,车主们就无法给车上牌照,新车也只能放在***当摆设。
    而更尴尬的是,对于这种潜在的风险,监管却处于真空状态。“拿合格证在银行办贷款,法律没有明文禁止,监管便无从谈起。”扬州市工商部门相关负责人无奈地表示。
    记者了解到,在上述几起经销商“跑路”事件中,不少消费者只能“认倒霉”。“从消费者层面来讲,只能尽量去规避这种风险。”省汽车流通交易管理协会副会长袁邦祥提醒消费者,买车时要多个心眼,提车时必须手续齐全。针对4S店将车辆合格证抵押给银行的情况,消费者可以在选定车型后,在支付车款前要求4S店出示购买车辆的车辆合格证,以确保该车辆能够及时办理上牌手续。另外,如果有4S店开出很低的售价,并要求全款付清,这种情况一定要提防。


尝试与变革
汽车市场如何更规范?

    当前,在国内汽车流通领域中,品牌4S店是占据主导地位的销售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汽车4S店销售、经营模式正遭遇极大挑战。
    “厂家一般提前2个月下配额,4S店提前一个月向厂家下车辆颜色订单。但车子都是事先生产好的,有的车型并未接受市场检验,会存在滞销现象,厂家会压给经销商,4S店也只能硬着头皮做。” 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汽车厂家对4S店采取“定指标——压库——返利”的政策。厂家首先以一定时间段(如月度、季度)给4S店定下“指标”,将车“压库”给4S店,由4S店垫付资金,将车“吃”下。如果“指标”完成,厂家就会“返利”给经销商。“指标”完成得越好,“返利”越丰厚,4S店占用资金也越多。“车卖得好,资金很快就回笼了。可如果车卖得不好,一方面降价亏本卖车,一方面又要吃下更多的车期待返利,资金压力非常大。”采访中,多位经销商认为,在现有模式下,上游的品牌生产商和总经销商掌握了大部分话语权,下游经销商承受着严苛的销售考核、库存压力。
    “很多汽车经销商的资金来自银行贷款和厂商成立的汽车金融贷款,一旦遇到自身投资失败、银行贷款环境趋紧、土地租金等多重压力,现金流就会变得异常脆弱。”从事金融担保的魏先生透露,一旦经销商资金链断裂,就只剩下“跑路”的结局。
    接二连三的新政也考验着传统的4S店模式。2014年10月1日起,国家工商总局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制度;9月18日, 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征求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 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4S店售后垄断将破除;而日前,更有消息传来,实施了十年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修改在即,将更为重视经销商的声音,并对厂家垄断地位进行相应的责任约束,包括禁止压库搭售、规范行业监督机制以及经销商建立退出赔偿机制。再加上目前针对汽车行业的反垄断调查,全面规范汽车行业市场的大幕从售前到售后全面开启,而所有这些均旨在进一步破除垄断以实现市场的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自主消费的合法权益。
    “大多数家庭才拥有第一辆汽车,国内的汽车市场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扬州一家4S店副总吕强表示,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汽车市场将会越来越规范,“未来,4S店模式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小,超市、卖场将成为汽车销售的新模式和新方向。”据了解,目前四川就有一家拥有10万余平米的汽车大卖场,销售车型下至自主品牌经济型轿车上至千万级顶级豪车,几乎覆盖整个车型。
    “新的市场格局的形成总是需要耐心的。”省汽车流通交易管理协会副会长袁邦祥坦言,从传统的4S店模式向“汽车卖场”、“汽车超市”转型,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后续法规制度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从而建构起一个更为平衡合理的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新闻调查]低价卤蛋里的“猫腻” 下一篇[法制故事] “建工之家”网络著作..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