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新闻调查]“透视”扬城两万里地下管线
2014-11-07 09:29:38 来源: 作者: 【
导读: 给水、排水、燃气、电力、电信……,扬州市区地下管线长度绵延两万里,组成城市的地下“生命线”; 明年初,扬州地下管线系统将建成试运行,为地下管线装上“透视眼”,保障地下管网安全、有序运营。

 


近日,老城区5.09平方公里的地下管线信息系统通过评审、验收,市区310平方公里的规划区地下管线普查已经接近尾声——


      “透视”扬城两万里地下管线
   
    给水、排水、燃气、电力、电信……,扬州市区地下管线长度绵延两万里,组成城市的地下“生命线”;
    明年初,扬州地下管线系统将建成试运行,为地下管线装上“透视眼”,保障地下管网安全、有序运营。
      
    缺乏完备查询机制  地下管网屡遭破坏
   
    “眼看就到做午饭时间了,燃气灶却突然自己熄火了。”9月15日上午9点多钟,家住市区锦苑小区的黄阿姨发现燃气灶上炖着的一锅骨头汤突然没了动静。当天,在邗江路与翠岗路交界处西北侧一处工地上,挖掘机作业时将燃气管道砸开了一条约40厘米的断裂豁口,周边小区的燃气供应因此全部中断。无独有偶,7月29日,宋夹城南门工地施工时不慎挖断燃气管道;3月18日,挖土机不慎将沿江公路八里段路边的地下燃气管道挖破,导致附近多家企业断气、断电。“每年燃气管道被挖破的事故都有5、6起,一般都是施工造成的。”扬州中燃公司总经理秘书谈振告诉记者,因施工导致燃气管道受损、燃气泄漏的事故时有发生,公司只能安排工程部门加大巡查力度,提前介入有燃气管网的施工区域。
    记者在市区的一些工地调查了解到,因为怕麻烦,大多数施工单位都没有在施工前到相关部门查询地下管网的档案,而是凭经验进行挖掘土方的施工作业。因此,不止是燃气管道时常被挖破,供水、供电等地下管网也都经常被“误伤”。7月19日,淮海路“积水点”改造施工,挖断了地下供电线缆,导致附近居民酷暑中遭受停电之苦;6月4日晚9点多钟,文峰路一段自来水管道被挖破,导致沿线好几个小区停水。市自来水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每年抢修施工受损的自来水管道所用的材料、人工等费用,多达50多万元。
    记者从市建设局了解到,目前,我市地下管线有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讯、有线电视、城市照明、交通信号、工业等10多种,仅市区(不含江都区)地下管网就绵延一万公里,日常施工中缺乏完备的地下管网信息查询机制,时常导致管线遭到破坏,不仅影响生产生活,而且造成财力的浪费。
    “几乎每一处断裂的管道旁都有一台挖掘机。”据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的统计显示,2009年--2013年,全国直接因地下管线事故而导致死伤的事故27起,死亡人数达117人,全国每年因地下管线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以数十亿元计。其中因管线自身问题引发的事故占比仅约一成,逾七成事故是由自然原因、外力蓄意破坏、第三方施工等外部因素所致。
   
    地下管网装上“透视眼”  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市管线错综复杂,是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因此,我市决定用两年时间开展地下管线普查,运用先进的地下管线探测设备和技术,查清各类地下管线的分布及埋设情况,形成完整准确的城市地下管网资料,建立准确、完善的地下管线数据库。
    目前,老城区5.09平方公里的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已通过专家评审和验收,市区310平方公里的地下管网普查也已接近尾声。“这是已经建成的5.09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地下管线信息系统,轻点鼠标,自来水管、污水管、电力照明、燃气、通讯、数字电视、甚至信号灯等各种地下管网一目了然,就像装了‘透视眼’。”该负责人指着电脑屏幕告诉记者,为了查清地下管网平面位置、深度、走向,测绘人员运用管线探测仪、感应设备等信息化高新测绘装备,绘制了地下管线图,编制管线成果表,建立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库。
    上月底,在广陵经济开发区上班的小方回家路上被一只窨井盖“暗伤”。“当时,电动车掉进了盖子破损的窨井里,手和腿都摔破了。”小方心有余悸地告诉记者,事后想找“肇事”窨井的单位,但却不知道该找谁!
    “在即将完成的市区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上,每一口窨井都标示得清清楚楚。”扬州市城建档案馆馆长冯汉国告诉记者,只要对方能清楚地报出窨井所在的位置,系统可以很快地查找到窨井的权属部门,并且可以立即通知对方前去处理。
    据冯汉国介绍,扬州的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分为综合管理、三维展示、共享发布和服务共享四大子系统。其中,综合管理系统具备了地下管网数据管理的功能,可以任意调取某一区域的地下管网查看;而三维展示系统则是立体展现地下管网的分布情况,比如立体展示管网的深度、长短等信息,方便了施工单位的定位查找,避免施工破坏管网的事件发生。共享发布系统面向政府部门、权属单位开放,提供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服务共享平台则是授权查看涉密的部分管线内容。
    据介绍,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是数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自来水管、污水管、电力照明、燃气、通讯、数字电视、甚至信号灯等各种地下管网纳入同一个数据库,可实现不同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并通过管理软件等科技手段实现对地下管网的监控。   
   
    建得好更要用得好  构筑安全宜居“良心城”
   
    上月底,我市化工园区也建成了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就好比安装了一台地下“X光机”,让地下管网一览无余。“有了突发事故,可以迅速找到应关闭的阀门,做到快速响应。” 市化工园区应急响应中心副主任耿宜峰表示,系统可以在图上准确定位报警人的位置,查询事发单位基础信息和视频资料,并通过呼叫中心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实现高效的调度指挥。
    “地下管线涉及的权属单位众多,光涉及排水的就有十多家。”冯汉国却忧心地表示,虽然系统作用很大,但是实际操作中如何使用,扬州还缺少这方面的实践经验。“系统投入运行后,最先出现的矛盾将是大系统和小系统之间的冲突。目前一些大企业都有自己简单的管线信息系统,要他们转而使用新系统确实有些难度。”他认为,相关权属单位以后如何响应、配合,目前还是个未知数。因为管线权属单位大小不一,对于管线管理、重视的程度也不一样,有些单位建了之后根本就不管。“房屋工程档案的报送有房产权属登记发证、建设局工程竣工备案等重要环节把关,而地下管线档案的报送与接收没有抓手,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是一个鲜活的体系。”冯汉国介绍,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系统,每天都有不同的管线还在施工作业,所以还会有地下管线不断补充进系统。但是,一些地下管线工程不安规定办理报建手续,城建档案馆及其主管部门无法及时掌握地下管线建设的准确信息,无法从源头实施告知制度、查询制度,也难以控制执行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预验收制度。因此,提醒相关单位要严格按照《扬州市市区地下管线管理办法》,办理规划证、施工证。
    另外,对于一些施工单位不按规定在施工前查询管线分布情况、野蛮施工的行为。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蒋伶认为,政府部门必须出台严格的管理办法和处罚措施,在健全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严厉追究违规施工单位的责任,才能预防破坏地下管线事故的发生。
    “查清城市地下的管线,是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情。”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吴林斌认为,建立一套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系统,并不像修几条路、盖几栋高楼大厦那么光鲜,但却为后人理清了一座城市的地下肌理,一旦遇到突发状况,能大幅提升应急防灾能力,更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城市居民构筑安全宜居的“良心城”。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新闻调查]“扬州玉”的创新突围 下一篇[新闻调查]“新物业收费细则(征..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