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特别报道]授人以渔,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2014-11-21 10:16:00 来源: 作者: 【
导读: 一晃两个月的时间过去,212名湖南怀化籍贫困学生在扬州学习、生活得怎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智力扶贫,能否改变这些大山深处孩子的困境,给他们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湖南怀化大山深处的200多名孩子,来到扬州免费上学,扬州旅游商贸学校举办的“湖南怀化慈善励志班”——
           

    一晃两个月的时间过去,212名湖南怀化籍贫困学生在扬州学习、生活得怎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智力扶贫,能否改变这些大山深处孩子的困境,给他们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冬日里的暖阳

    扬州的初冬,气温骤降。扬州旅游商贸学校内,却格外温暖热闹,在这里一场特别的集体生日会正在举行。生日会的主角们,是一群来自湖南山区的孩子——两个月前,212名湖南怀化籍贫困学生走出大山,来到扬州求学。
    唱歌、街舞、双簧、自编自导的小短剧……尽管唱得有些走调,舞姿也很稚嫩,“演员”们的普通话里还夹杂着浓浓的湖南味,但欢声笑语依然如潮水般袭来,年轻的脸庞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祝你生日快乐!祝我们生日快乐!”点蜡烛、许愿、互赠祝福,伴着《生日快乐歌》,孩子们的眼角有些湿润。
    “今天是学校开放日,扬州本地的孩子都有家长来参加家长会。”电子商务高一23班班主任周春梅告诉记者,为了让这些来自湖南的孩子少点失落,感受到更多的关心和关爱,所以特地组织了这场集体生日会。“没想到还有机会再上学,更没想到能到扬州这么好的城市里来上学,感谢扬州的好心人给我们走出大山的机会。”、“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可以毫无顾虑地上学,再也不用为学费担忧。”、“第一次参加集体生日会,觉得特别温暖、特别贴心。希望我们都好好学习,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一句句质朴的话语,从单纯、善良的孩子们嘴里说出,没有矫情,没有造作,只有真诚和感动。
    让孩子们觉得温暖的,并不仅仅是一场集体生日会。“学校老师对我们特别好,就像亲人一样。”、“生病了,老师带我去看病,还特别细心地照顾我。”、“为了让我们能吃到家乡菜,学校特地找了位湖南大厨,还给我们弄了满满一大盆剁椒。”……孩子们争先抢后,似有说不完的感谢。
    “万妈妈,吃蛋糕!”就在此时,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走进教室,瞬间便被孩子们围住。“万妈妈”名叫万代红,负责212名“湖南班”学生的饮食、起居和学习,几乎每个孩子跟她都很熟悉。“万妈妈特别和蔼可亲,年龄也跟我们妈妈差不多。”、“天冷了,万妈妈总嘱咐我们要多穿点,别着凉。”、“万妈妈还给我们开安全讲座,防止我们上当受骗。”……“我也有孩子,如果我的孩子在外学习,我也希望有人像妈妈一样照顾他。”听着孩子们的夸赞和肯定,万代红有些不好意思,“‘万妈妈’不是我一个人,我们每个班的班主任,都跟妈妈一样,关心着孩子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


大山里的孩子:我想上学!

    看着眼前一个个活泼可爱、乐观开朗的孩子,班主任周春梅也感慨万千——两个月前,刚刚走出大山的孩子们还很茫然,也许是因为初到异乡的担忧。
    “212名来扬就读的湖南学生都来自湖南怀化市。”扬州旅游商贸学校校长王慧勤介绍,今年9月,旅游商贸学校等单位组织开展中西部青少年结对帮扶活动,“慈善励志班”挑选了这批来自怀化山区农村的学生来我市就读。
    怀化市地处湖南西部,属于中国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下属的不少县区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很多孩子初中毕业后,都辍学在家。“山区的贫穷,很多人都无法想象。”7月4日,走进受助学生李兵家中时,扬州旅游商贸学校校长王慧勤和办公室主任叶文进都震惊了:洪水刚刚退却,低矮的房屋内破乱不堪,地上的水迹还未干透,家里连张像样的桌子都没有,仅有的两样家具——一张床和一个大木箱子上满是霉点,上面胡乱地盖着泛黄的塑料纸。智障的父亲、残疾的奶奶,加上辍学的李兵——十几年来,一家三个人就这样相依为命地生活着。王慧勤看得心里一阵心酸,弯腰趴在一张凳子上,给李兵写了一张“录取通知书”。
    赶到受助学生陈渊家中时,已经是下午2点多了。“一家老小四五口人都没有吃饭,在等着我们。”为了招待“贵客”,陈渊家特地杀了一只鸡。“一只鸡分成四五个碗,再加上几样蔬菜,凑成一桌‘八碗’菜。”这顿饭,王慧勤和叶文进吃得“很不是滋味”,但山里人的朴实与真诚让她们颇为感动。
    “我想上学!”每到一个家庭都能听到孩子们这样的愿望。“如果这些孩子不走出大山,要么只能早早地嫁人,要么只能老死在山中。”残酷的现实,让在场所有人都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孩子们走出大山。


爱心帮扶:拎包上学

    李莲,父亲在她三岁时去世,母亲改嫁,与爷爷相依为命。爷爷年迈又体弱多病,生活十分困难。
    周芹,父亲坐牢,母亲改嫁,平时生活由奶奶照顾,但奶奶年事已高,无劳动能力,全靠国家低保维持生活。
    胡斌,全家5口人,爷爷患老年痴呆,奶奶患糖尿病多年,父母务农,收入微薄,母亲因***肌瘤两次手术,生活十分困难。
    赵娜,父亲2年前遭遇车祸成了植物人,医疗费高达50多万,全家借债度日。
    ……
    翻开孩子们的档案,几乎每个家庭都“困难重重”。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大多数家庭都只能靠着几分薄田勉强维持生计,一家人年收入只有一两千元。如何才能让这些孩子和家庭走出贫困,改变命运?
    9月6日,212名湖南学生来扬报到,扬州旅游商贸学校“湖南怀化慈善励志班”正式开班,所有学生全部免费入学。
    这并不是扬州旅游商贸学校第一次帮扶山区困难学生。2013年雅安地震,13名雅安学生到扬州“拎包上学”。如今,他们在扬州已经幸福地学习、生活了一年。
    “一年前来扬州时说的都是方言,现在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学校老师让大家学书法,大家都写得一手好字;老师还给我们联系了社会实践,在学习之余还可以自己找点零用钱。”今年17岁的孙菲告诉记者,一年来自己收获了很多,不仅丰富了知识,学到了技能,还学会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对于智力扶贫,国家每年对学校给予1500元/生的补助,其余的路费、书本费、住宿费、生活费等各种费用,都是由学校老师、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捐助。
    市区一家酒店的负责人周明祥一个人就承担了9名雅安学生的生活费,一年约3万多元。“汶川地震后,我去过汶川;雅安地震后,我也去过雅安。”周明祥告诉记者,他亲眼看到山区的困难,希望能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给孩子们一个不一样的未来。除了费用帮扶,周明祥还给孩子们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这些孩子上班都很勤快,精神面貌也不错。”周明祥告诉记者,还有一年多的时间,这群孩子就会毕业,到时候如果有孩子愿意留下来,他十分欢迎。
    “除了国家的补助,每个孩子每年的费用大概是6500元,2年半,每个学生大概需要16000元。”校长王慧勤深深吸了口气,觉得有些“压力山大”,但她表示,将把善事做好、做实,让孩子们能有个美好的明天。“16000元,可以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希望社会上有更多爱心人士或者企业可以认领帮扶。”


勤奋节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我以为,自己这辈子再也不会有机会走进学校念书了。”18岁的罗霞来自怀化市溆浦县北平溪乡龙形村,属于海拔较高的龙形山区,生产生活条件都很差。“父母务农,爸爸手有残疾,妈妈又生病,都干不了重活。”罗霞告诉记者,她是老大,下面还有7岁的妹妹和6岁的弟弟,田里收获的稻谷、玉米、油菜是全家主要的生活来源,家庭年收入约1500元。
    因为家庭贫困,2012年初中毕业后,罗霞就辍学在家。在家务农一年多之后,罗霞在叔叔的带领下到深圳工厂打工。“每天工作12个小时,在流水线上做电子背光贴膜。一天活干下来,背都挺不直,眼睛又酸又疼。但是每个月可以拿到2000元的工资。”尽管一个月的工资已经抵得上原先家里一年的收入,但罗霞仍心有不甘。“我想上学!想有一份好的工作,好的未来!”2014年6月,听说有上学的机会,罗霞立刻就从深圳赶回来。
    “由于辍学的时间有些长,重新拾起课本,学习有些吃力。”班主任熊化玲告诉记者,罗霞特别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她自己找了些习题资料,利用课余时间多做多练,遇到不会的,就主动问老师或者向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请教。”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尽管“拎包上学”,自己不需要负担任何费用,但不少孩子都主动请老师帮忙联系“***”。在学校老师的介绍下,刘群在学校附近的一家酒店做服务员,拖地、摆餐具、引导客人、端盘、倒水……手脚麻利的刘群干起活来有条不紊。“酒店的工作一般都是周末,基本不会影响学习。”这份工作让刘群特别有成就感,“打一次工,能挣到50元,不但可以挣到零花钱,也能提前融入社会。”“这些孩子特别懂事,都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减少家庭的负担。”酒店管理专业的班主任耿阳告诉记者,除了到学校的实习基地打工,有的孩子还自己联系发***、到旅游用品厂里包香皂盒子……
    “山区里来的孩子都特别朴实、节俭。”“万妈妈”告诉记者,学校按照每天13元的伙食标准免费提供一日三餐,孩子们都特别珍惜,基本没有浪费的现象。周末,本地的孩子大都回家吃饭或者出去吃饭,但湖南的孩子们依然会准时到食堂就餐。“食堂师傅为了我们连周末都不休息,我们应该珍惜。”采访中,不少孩子都感恩地表示。


智力扶贫:授人以渔

    “山区的孩子离城市很远,接触的世界也很小,不少孩子性格都有些孤僻。”时隔两个月,湖南省怀化市政协副主席周艾华到扬州看望这群孩子时,惊讶地发现,孩子们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孩子们不仅活泼开朗而且还有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周艾华激动地接连说了好几句“感谢”。周艾华告诉记者,孩子“拎包”到扬州上学,无论是路费、学费还是生活费,都不要学生、家长出一分钱。这种整体打包的智力扶贫方式,在全国各地对整个湖南武陵山的助学扶贫项目中,扬州都是走在前列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扬州旅游商贸学校校长王慧勤介绍,过去,扶贫通常是“授人以鱼”,这种“输血式”扶贫简单直接,在短期内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只有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才能最终解决贫困难题。”王慧勤坦言,进行智力扶贫,是改变孩子们生活和命运的最佳办法。
    旅游商贸学校对这212名大山深处的孩子做了精心安排,将他们分为5个班级,三个专业。“电子与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可以到光伏电子企业工作;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后可以到江苏信息产业基地工作;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后可以到各大酒店工作。”校长王慧勤告诉记者,这三大专业都是热门专业,就业前景非常好。
    “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校长王慧勤介绍,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可以让西部地区贫困学生掌握一门或一门以上职业技能,实现西部贫困学生在扬州或其他东部发达地区顺利就业,通过就业扭转家庭贫困局面。“职业教育搭台,经济互补发展唱戏。”王慧勤坦言,对扬州的企业和产业发展来说,这些孩子将是扬州的新兴生产力,也有助于缓解“招工难”。
    “到扬州求学的孩子,家庭都非常贫困,非常感谢扬州人民的帮助和支持。”湖南省怀化市慈善总会办公室主任蒋萍告诉记者,扬州旅游商贸学校不仅教孩子学技术,还注重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让孩子成为高素质人才,“我相信,这将彻底改变这200多个孩子和家庭的面貌。”(为保护学生隐私,文中学生皆为化名)

    如果您也想帮助这些孩子,可与扬州旅游商贸学校联系,电话:87234061。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会客厅]朱涛:我不是书法家 下一篇[12345热线调查]新修三星路无交通..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