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新闻调查] 高邮湖生态危机扫描
2015-01-10 12:22:08 来源: 作者: 【
导读:高邮湖珍稀水禽遭投毒、水质富营养化等威胁湖区生态平衡

      
      湖区不能承载之重 
   
    2014年12月31日,高邮湖“封湖禁渔”前的最后一天,63岁的高玉石和65岁的陈国吃过午饭,并排坐在高邮石工头码头上晒着太阳,远眺一望无垠的高邮湖沉闷地抽着烟,湖上风力最高达到了7级,石工头避风港内挤满了大大小小的渔船,渔民们不得不提前“放假”。
    2015年1月1日,高邮湖又一次迎来了长达5个月的“禁渔”期,这对渔业资源越来越匮乏的高邮湖来说,显得尤为迫切,但对于“靠天吃饭”的渔民来说,“禁渔”意味着长达5个月的“失业”。
   “鱼越来越少了,年收入除去开支只剩一两万块钱。”老渔民高玉石说起赖以生存的生计,显得忧心忡忡。他告诉记者,高邮湖上的“保护区”常年禁捕,加上每年都要爆发的水草污染,以及遍布湖区的养殖场,“靠天吃饭”的渔民们渔获的空间越来越小。“现在都是些上了年纪的人在干,很少有年轻人再对打渔感兴趣了。”
    对于高玉石、陈国才等渔民来说,高邮湖丰富的渔业资源,是他们曾经的美好记忆。“以前一网下去,全是活蹦乱跳的鱼,一天能打整整一船的大白鲢。”说起过去的辉煌,陈国才神采飞扬。面积775平方公里的高邮湖跨安徽省天长市和江苏省高邮市、宝应县、金湖县,是江苏省第三、全国第六大淡水湖。盛产青、白、黑、鳊、鲤、鳗等63种鱼类,尤以青河虾、银鱼、螃蟹闻名遐迩;水生植物有芡实、菱角、荷藕、莼菜等131种之多;还有野鸭、白鹭等多种野生水鸟。   
   
      “毒鸟”黑手伸向湖区 
   
    高邮湖富饶的水产,也吸引了很多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如东方白鹩、丹顶鹤、白鹭等在这里繁殖越冬。记者在高邮湖增殖试验区看到,成千上万只的白骨顶(俗称“獐鸡”)浮游在水面上,甚是壮观,但是走近就会发现,一些白骨顶已经飞不起来,有的甚至已经死亡。“太疯狂了!有时一天能捡到几十只这样的水禽。”高宝邵伯湖渔管办渔政处处长孙文祥告诉记者,高邮湖已经成为候鸟迁徙最重要的路线之一,但是最让他们头疼的是,一些不法分子将黑手伸向了这些迁徙的鸟类。
    “毒鸟不仅捕杀珍贵鸟类资源,更是对高邮湖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孙文祥告诉记者,不法分子将剧毒农药浸泡的虾米大量抛洒在湖面的水草上,白骨顶、绿头鸭等珍稀飞禽误食后必死无疑。大量抛洒的剧毒诱饵也对湖水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威胁渔业资源,“每年因误食毒鸟农药,导致养殖户损失的***都要发生很多起。”
    高宝邵伯湖渔政办副主任景晓滨介绍,过去在高邮湖越冬的候鸟遍布高邮湖,但近些年来,因为毒杀水禽越来越厉害,很多水域已不见越冬水鸟,“比如马棚水域,水面非常大,但几乎看不到一只水禽。”
    “毒鸟”只是湖上较为突出的“毒攻”之一,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得更多的渔获,不惜使用农药毒虾、毒鱼。“一些青虾被毒杀后,直接卖到外地大城市。”一位知情人向记者透露。
   
      对贩卖野生水禽监管乏力
   
    在高邮湖边,“湖鲜”餐饮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湖中“野味”也堂而皇之地摆上食客们的餐桌。记者佯装要买一些白骨顶,一家“湖鲜”餐馆的老板非常爽快地拨通电话问起了货源,“中间人手上有十几只,但不能全部给你,我还要留一些饭店用。”老板坦言,他这里不仅有白骨顶,还有天鹅、大雁、斑鸠、绿头鸭等野生禽类。白骨顶的售价15元/只,绿头鸭70元/只,其中绿头鸭最为紧俏,他冰箱里的几十只刚被客户拿走。当记者问起为何白骨顶的售价如此便宜,老板则解释,“獐鸡好吃毛难弄。”
     在高邮石工头码头,记者询问一名快艇经营人员是否有野味,对方立即从冰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指着两只绿头鸭开价260元。一名渔民非常气愤地告诉记者,每天都有很多中间商到快艇上来收各类水禽,他家养的鸭子就曾经误食了毒鸟的农药死了很多只。在高邮湖边,贩卖水禽已经是一种公开的经营活动。
    记者调查发现,在高邮、扬州城区的一些农贸市场都存在着贩卖野生保护禽类的行为。在郭集镇农贸市场,记者看到不少零散商贩拎着装有两三只野生飞禽的网袋兜售,但是无论是市场管理部门,还是工商部门,都无人过问。而在扬州市区的一些农贸市场,记者也看到了一些类似情况,在联谊市场附近,数名小摊贩也提着网兜销售野鸡、白骨顶。更为夸张的是,1月4日下午,一个女摊贩在荷花池附近的路边上公然叫卖起了各类野生保护动物。记者看到,该妇女贩卖的野生动物包括了绿头鸭、白骨顶、刺猬等近10种野生保护动物。面对路过市民的指责和质问,该妇女却显得理直气壮,并表示不关别人的事。
    “对于我们来说,野生动物市场监管是个新课题。”高邮市工商局市场科副科长王林告诉记者,检查野生保护动物的市场流通环节因为缺乏专业人员,往往“看到了也不懂”。而且没有强有力的措施进行约束,只要求处以1000--5000元罚款,这样的“违法成本”明显有些太低。
       
    “富营养化”成最大生态危机   
   
    每年九月,是高邮湖鸡头米(学名“芡实”)丰收的季节,数万亩的水域一望无际。“这种植物的叶茎非常大,只要有鸡头米的地方,渔网就没办法下,种植的人发了财,却苦了渔民。”老渔民高玉石无奈地告诉记者,这也是导致他们渔获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保证鸡头米产量,一些种植户还施加肥料和农药,汛期时,农药冲过种植户的堤坝进入湖中,造成了湖水污染。”养殖户陈先生无奈地告诉记者,农药毒性强,常会导致鱼死亡,一些鸡头米种植户防止幼苗被鱼类吞食,甚至对鱼类进行毒杀。高宝邵伯湖渔管办渔政处处长孙文祥告诉记者,目前高邮湖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湖水富营养化。“鸡头米养殖户施加磷肥氮肥复合式肥料,增加了湖水中总磷总氮类的污染,是造成湖水富营养化主要原因之一。” 调查数据显示,在鸡头米生长最旺盛的时候,水中氧气含量很少;而在其腐烂时,水中几乎没有氧,水生生物总量不到其他水域的1/10。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魏文志介绍,因部分水体氮磷钾含量增长,造成了湖中另一种植物——菹草的大量繁殖,并在每年五六月份大量腐烂,使水质变差。“我们叫它碎子草,每年一腐烂,鱼虾蟹产量减产40%。”高玉石告诉记者,菹草不但影响船只航行,还会导致大面积的死鱼。实际上,生态危害不仅有菹草,还有从淮河上游漂来的水花生。“往年的话,一艘大船每天至少能捕到1000斤银鱼,是现在的10倍,这已是高邮湖连续八年银鱼捕捞减产了。”高邮湖一家水产合作社负责人表示,因为水草疯长,银鱼玩起了“***”。
    2014年6月,因污水排放,高邮湖天长段出现了大面积死鱼事件,造成养殖户损失上千万元。“此类事件年年都发生,所不同的是给渔民造成的损失有大有小而已。”一位渔业站负责人认为,高邮湖边各类工厂林立,水污染导致鱼类死亡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会发生的意外”。
   
     生态之殇亟待破解
   
    为了保护高邮湖水生态资源,近年来,高邮市开始严格控制审批沿湖地区涉水项目、控减围网养殖面积、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和禁止非保护性开发等措施,保护高邮湖水质。2014年省“两会”期间,有省人大代表专门提交议案,呼吁加强高邮湖生态环境保护。
    2015年1月起,高宝邵伯湖迎来“禁渔”期的同时,也将迎来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本月计划放流赤眼鳟、鲂、鳊、细鳞斜颌鲴、翘嘴红鲌、鳜鱼等鱼种270万尾,鳙鱼和草鱼鱼种56万斤。“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湖区部分水域水草过多,形成草害影响水质的问题。”高宝邵伯胡渔管办副主任索维国表示,1月中旬渔管办还将组织“环境影响赔偿费”专场放流。
    针对日渐显露的生态危机和渔业资源萎缩,渔政处处长孙文祥向记者介绍,除了“封湖禁渔”,高宝邵伯湖目前还设置了多个水产资源保护区,每年都要清理湖中的菹草和鸡头米,每年清理的面积达到1500多亩。特别是有经济价值的鸡头米,目前只需收不许种,通过立案查处、宣传教育、强制割除等措施,鸡头米数量已经较2013年减少了80%。
    “我们也对湖上毒虾、毒鱼、毒鸟行为进行监管,但对于毒鸟监管往往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孙文祥无奈地向记者表示,因为渔政部门只管水中的事情,天上飞的水禽属于林业部门监管,但是林业部门在湖上根本没有执法力量,所以有些尴尬。“其实猎杀白骨顶超过20只,就可追究刑责。希望能够通过多方联合执法,控制这种疯狂的毒鸟行为。”
    “客观地说,林业部门在湖上没有执法力量打击违法行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扬州市农业委员会农林执法支队支队长周华认为,无论是保护高邮湖上的水禽,还是其它野生动物,都需要市民的积极参与举报,仅靠有限的执法力量,远远不够。“市民首先是不吃野生保护动物,其次是看到之后要举报。”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评论]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任重道远 下一篇[聚焦两会]让市民“菜篮子”更丰富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