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羊年说羊]寻访扬州的“羊”地名
2015-02-15 11:34:51 来源: 作者: 【
导读: 随着农历羊年的到来,有关“羊”的故事也吸引着大家。古代“羊”通“祥”,是吉祥的象征,我市许多地名都有“羊”字,共有12个之多,每一个地名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见证着扬州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

 
    羊巷:朱自清曾在这里任职
   
    冬天的阳光暖暖的。羊巷7号,茅阿姨在门前的桌子上包春卷。春卷是扬州人春节的传统食物之一,薄薄的一张面皮,卷入青翠的蔬菜与酱料腌制过的猪肉,挨个排在大筛子里。要食用时,放入油锅小火煎几分钟,皮薄酥脆,馅料充足,是春节招待客人的必备品。
    茅阿姨在羊巷住了十多年。这条只有245米的巷子,据说因古时候有羊姓居民住在此而得名。羊姓为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名列第202位,扬州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韦明铧告诉记者,羊巷是个古老的地名,在明清小说里曾经出现过。但现在巷子里已经没有羊姓住户。虞奶奶在羊巷住了四十多年,她说,“羊巷就几十户人家,从来没有听说过这里有姓羊的人家。”
    虞奶奶靠在青砖墙上晒太阳,她眯着眼睛告诉记者,光绪至民国年间,羊巷里前后设立过很多所学校,江苏省立第八中学设在羊巷时,朱自清先生就曾在这里任教务主任。羊巷东西向的这一段,如今是市一中的校舍。
    从市一中校舍往北走不到一分钟,羊巷23号,是清道光年间江西布政使陈仲云的宅第,这所宅子老旧的木门已经被水泥封住,青砖墙上有一块石板,写着“金粟山房”四个字,下面有短短百来个字,记录着陈仲云的过往。
   羊巷位于琼花观后面,北通东关街,南接芍药巷,如果不看门牌,几乎很难分辨羊巷与芍药巷之间的界限。从羊巷走到繁华的文昌中路,最近的距离只有三分钟。芍药巷的巷口有一家老旧的理发店,巷子里的居民都喜欢去那里理发。春节临近,每天过了打烊时间,这间小店依旧灯火通明,巷子里面的居民坐在长条凳上,不急不躁地唠嗑,等着理发,民间有风俗,剪个头发好过年。
   
    羊胡巷:有很多传说的巷子
   
    羊胡巷东起北河下,西至徐凝门路,原名双桥巷,因为在东段离巷子较近的两座砖桥,名为“三步两个桥”。这条不起眼的巷子里,藏着不少百年老宅。这里曾有“一石一梅书屋”,由清嘉庆年间黄春谷与其兄所建,院内有一梅、一块一两尺高奇石,因此得名。扬剧历史上很有影响力的许家班,曾开设在羊胡巷2号内,这里出了不少扬剧名演员。如今的“一石一梅书屋”,墙面已经斑驳,一户姓侯的人家居住于此,说起许家班,他们知道的并不多。侯家的楼上养了几盆矮矮的梅花,从楼下走过的路人总能闻到淡淡的香气,像和多年前院内的那株梅花遥相呼应。
    关于羊胡巷的名字来历,在这里住了30多年的杨奶奶说,羊胡巷恐怕是扬州城里传说最多的巷子了。有居民说,这个巷子里面的岔道特别多,就和山羊的胡须一样,所以叫“羊胡巷”;也有人说,这里原本有一个“羊精”,常常化为人形骗人,有一天,一个老道打败了“羊精”,使它恢复了原形,为了提醒大家记住羊迷糊人的这段过往,便给巷子取名为“羊胡巷”;还有人说,开运河期间,这里有一个监工,叫杨马胡,长相丑陋,一脸麻子和络腮胡子,河工们便给他起了个外号“麻胡子”,巷子取名为“麻胡巷”,后来大家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听,就改成了“杨胡巷”,最后谐音变成了“羊胡巷”……
    老人们说,这个巷子有太多的传说,只是现在的年轻人知道的太少。2003年,羊胡巷改修为水泥方块路。这条水泥路的巷子里,不少人家已经早早贴好了春联,过些天,很多老人就要去孩子的新居里过年了。
   
    大羊肉巷:典型的“一人巷”
   
    “哎!”老陶洪亮的声音在巷口响起,同时伴着一阵清脆的自行车***。老陶的自行车篓里放着几十个包子,是他刚刚在富春排了50分钟队买的,“过年吃的,买的省事,现在很少有人在家年蒸啦。”老陶住在大羊肉巷,这是老城区典型的“一人巷”,居住在这里的人路过窄窄的巷子,都要先喊上一嗓子,看看前面是不是有人过来,“不然两辆自行车迎面过来,就会堵住,谁都走不过去。”
    大羊肉巷历史久远,地名从明朝中期沿用至今,巷宽约1米,从巷子走出去就是渡江路,巷口有一家卖咸肉泡饭的小店,是这弯弯绕绕巷子入口的标志。孙奶奶住在大羊肉巷3号,一住就是60年,头发早已花白。她认为,巷子的得名,应该和这里曾有不少卖羊肉的商人有关。这里还曾居住过扬州清曲名家王万青,他是近60年来扬州清曲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之一,嗓音清脆甜润,深受大家喜爱。
    临近春节,孙奶奶在家张罗炒十香菜。十香菜是老扬州过年的必备菜,有“十全十美”的含意。一般由黄豆、花生米、金针、木耳、香菇、芹菜、胡萝卜、冬笋等搭配而成。“黄豆要提前泡好,所有的菜都要先煮熟了,然后再一起炒。”孙奶奶说,过年期间,孩子们吃得太荤,素的十香菜就很受欢迎,“可以当小菜吃,还可以用春卷皮包起来吃。”十香菜在老扬州的心目中,就像除夕餐桌上的安豆苗与水芹菜一样,有着特别吉祥的寓意,必不可少。
   
    “羊”地名:耐人寻味的记忆
   
    据了解,我市与“羊”有关的地名共有12个。巷子有5条,除了羊巷、羊胡巷以及大羊肉巷之外,还有在大羊肉巷南侧的小羊肉巷,以及延伸到皮市街的羊肉巷。韦明铧告诉记者,早年,这里聚集了不少***,只吃羊肉和牛肉,便在这里形成了贩卖羊肉的聚集地,羊肉巷因此得名。小羊肉巷也是典型的一人巷,全长110米。除了5个与羊有关的巷子,还有4个村庄、1个群众自治组织、1条公路和1座桥梁的名字中都包含“羊”字,如高邮菱塘***乡王姚村就有个石羊庄,因为庄上有座古墓旁放过两只石雕的羊,所以从多年前至今,该村庄一直都被称为“石羊庄”;在高邮境内还有一座桥,名为双羊桥,该桥以桥东头的两只石羊而得名……
    “一个地名就是一段乡愁。”新近出版的《扬州地名掌故》一书,收录了扬州部分与“羊”有关地名的故事与传说,该书的编辑之一、市政协文史委的方晓伟表示,“地名不仅仅是地理坐标,更是耐人寻味的记忆。”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春节符号]纪录“春节符号” 下一篇[新闻调查]春节家政服务市场扫描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