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会客厅]快人快语马瑞芳
2015-03-27 15:09:55 来源: 作者: 【
导读: 3月20日,马瑞芳作客扬州讲坛,主讲《我们心中都有个孙悟空》。这是扬州讲坛2015年揭幕之讲,也是马瑞芳第五次登临扬州讲坛。之所以与扬州讲坛结下这么深厚的缘份,马瑞芳说,主要是因为星云大师,“这个和尚太好了!他改变了我对佛教的看法。”


    [谈星云***]
    这个和尚太好了!
    3月21日,马瑞芳作客扬州讲坛,主讲《我们心中都有个孙悟空》。这是扬州讲坛2015年揭幕之讲,也是马瑞芳第五次登临扬州讲坛。之所以与扬州讲坛结下这么深厚的缘份,马瑞芳说,主要是因为星云***,“这个和尚太好了!他改变了我对佛教的看法。”
    1995年,马瑞芳当选山东省政协常委,属于无党派人士。开幕式之后开会时,“左边一位和尚,右边一位道士,对面一位阿匐”,自言学了一辈子马列主义的马瑞芳下午就请了假,“离他们远远的”。这当然不是因为她对宗教教义毫无了解或有什么偏见。她研究的古典名著中,对佛教、道教的思想多有涉及,了解是自然的。她本人也与宗教界人士有过接触。有一回,她带国际友人去某寺院参观,寺庙住持是位大学生,学法语的,“接触下来,我就没发现他有什么魅力。”马瑞芳快人快语,毫无避忌。
    马瑞芳与星云***的接触,正是始于扬州讲坛。2008年,马瑞芳受邀作客扬州讲坛,从机场一出来,发现接机的是两位僧人,愣住了。在路上,才知道扬州讲坛由星云***发心创办。待见到星云***,一番接触之后,像许多人一样,马瑞芳也被星云***所吸引。“他是倡导人间佛教的,关心人间疾苦,”马瑞芳说,“他对人生看得很透,多观点,与我们的一些长者,一些老师没什么分别。”
    马瑞芳还自告奋勇帮着扬州讲坛张罗。“百家讲坛好多主讲人我都帮忙请来了。”马瑞芳仔细估摸了一下,没来的就只有王立群了。“那些主讲人来了之后,都喜欢星云***,都说他好得不得了!”

 
    [谈孙悟空]
    他有“四高”,值得我们学习
    本次主讲《我们心中都有个孙悟空》,缘起阎崇年。有一次,阎崇年提议,出一套“古代小说风情谈”,其中《西游记》就由马瑞芳负责撰写。由于《西游记》与佛教的关系甚深,写这本书时,星云***的著作也是马瑞芳常读的。在讲座中,马瑞芳还透露,星云***帮她解开了一个学术上的难题。
    《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时,玉帝请来如来佛帮忙。如来佛出场时,作自我介绍,很多出版物里是这么标点的:“我是西方极乐世界释伽牟尼尊者,南无阿弥陀佛。”可是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如来佛怎么能同时是两个佛呢?有一次,马瑞芳在与星云***谈话时,星云***提到“佛也念佛”,一下子让她恍然大悟,于是把这句话标点为“我是西方极乐世界释伽牟尼尊者。南无阿弥陀佛!”
    在讲座中,马瑞芳指出,孙悟空身上有“四高”,分别是高能量、高智商、高情商和高童趣。她认为《西游记》特别有喜剧色彩,这也是人们为什么喜欢读的原因。
    在马瑞芳此前的研究中,女性视角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因此才有“为狐狸精正名”之举。而此次主讲的孙悟空,却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六根清净,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一个独特的“无性”形象。马瑞芳说,正是因为女性视角,才更能发现孙悟空“无性”的特点。“孙悟空变成高翠兰去哄猪八戒时,为什么躲在马桶上假装出恭?变成牛魔王去和罗刹女调情时,为什么马上就打住了?这就是因为他是无性的。”

 
    [谈写作] 
    写着写着对着屏幕哇哇大哭
    马瑞芳自言研究《红楼梦》时间最长,但读得最早最久的,却是《西游记》。孙悟空“四高”中的“高童趣”也深深的浸染了她,再加上山东人特有的耿直与豪爽,这些都让人感觉到她的直来直去,古道热肠,充满童趣,元气淋漓。
    采访尚未正式开始,她就热情张罗着下个月请87版《红楼梦》导演王扶林来扬州做一档对话节目。打电话对方没有接听,她就嘟囔着“王扶林臭老头”,原因是“他把我写的剧本给毙了,我就骂他”,说罢哈哈大笑,一派天真。电话拨通后,又请王导演务必留下固定电话,以便联系。这边刚联系完不久,她马上又冒出新想法,“你们可以到北京去请冯其庸先生作一档节目,谈‘红楼梦与扬州’”。说罢又是一通电话,帮忙张罗。
    这次来扬州的途中,马瑞芳有个感慨,三节车厢里面,人人都刷微信,看电脑,“就我一个人在看书”。对于时下人们沉迷于社交网络,马瑞芳大摇其头。她透露,她自己也用微信,但每天只用半个小时。像许多领域的成功者一样,马瑞芳善于管理自己的时间。“我写《蒲松龄传》的时候,500天,光看书就看了一百本,还有90多本蒲松龄研究的杂志”。马瑞芳说,她写作的时候,每天早晨七点开机,写到晚上七点关机,十二个小时中,除了吃饭就是写作。除了学术著作,马瑞芳还写过三部长篇小说。写小说时,她一样是全身心投入。每天写着写着,心里全是小说里的人和事,吃完午饭放下碗筷,就必须马上接着写。在写小说的时候,经常把自己写哭了,“写着写着对着屏幕哇哇大哭,自己感动了自己。”
 
    本报记者/刘晨薇 高笑天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新闻故事]四百公里追寻女友 下一篇[新闻调查]“非遗”现状扫描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