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特别报道】十年扬马,让城市“动起来”
2015-04-17 17:50:22 来源: 作者: 【
导读:跨越竞技的藩篱、见证城市的变迁、折射时代的进步,第十届鉴真马拉松将鸣枪开跑。

            
跑步达人:一年30场马拉松的“较量”
    4月9日,清晨4点50,马路上行人、车辆稀疏,路灯还没熄去,从市区出发的孙马步伐稳健,呼吸均匀,每一步既轻松又有力。5点20到达火车站,沿着火车站的上下坡跑了一圈,跑友们这才纷至沓来。“通哥,早啊!”“露露通”是孙马的网名,跑友们都喊他“通哥”。“周六溧水马拉松去啊?”“去啊,一起啊!”打着招呼说着话,大家的脚步却没有停下来,沿着火车站的上下坡,孙马和几个跑友又跑了四五圈。
    5点50,天渐渐透亮起来,孙马回到家时,身上的T恤早已湿透。每天一个来回13公里,无论冬夏寒暑,孙马几乎从不间断,晨跑已然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别看现在跑起来一点都不吃力,才开始跑时,连一公里都跑不动。”回想起来,56岁的孙马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以前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竟然会去跑马拉松”。2010年,体重180斤的孙马觉得自己“太胖”,便在朋友的推荐下尝试跑步。“才跑的那几天,腰疼、腿疼、浑身疼,但没想到,过了几天,这种疼痛竟然消失了,跑步开始变得‘舒服’了。”
    2015年1月3日,厦门全程马拉松;3月15日,无锡全程马拉松;3月21日,重庆全程马拉松;4月11日,溧水半程山地马拉松……接下来等待他的,还有扬州鉴真马拉松、大连马拉松等。接触跑步5年多来,孙马的脚步已经遍布全国,仅2014年,他就跑了6场全程马拉松,20多场半程马拉松,加起来近30场。
    “跑全程马拉松时,跑到37公里时是最痛苦的,那时候体力、能量基本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只有坚持,才能跑到最后。”孙马形容马拉松,“痛并快乐着”。“跑步是唯一一个可以跟国际一类运动员同台竞技的运动项目。”每每跑完马拉松,拿到奖牌和证书,那是他最有成就感的时候。尽管每场马拉松的报名费、住宿费、餐费、交通费都要自理,但孙马依旧乐此不疲,“精神方面的投资,绝对值得,就当是旅游了。”
    几乎每隔一两个星期,孙马就要出去跑一场。“跑马拉松都是周末,不影响工作,还充实生活。跑步是他的兴趣爱好,而且身体越跑越好,何乐不为?”在孙马的影响和带动下,妻子游女士也经常参加暴走和骑行等户外运动。
    “2月只有28天,春节后连续6天下雨,一天参加骑车活动,月跑步21天,月跑量266公里。”西祠胡同体育社区里,孙马是“斑竹”,每个月他都带头写“作业”——“跑步日记”和“跑步总结”。同时,他还是“扬州力为跑步群”的发起人和群主。“一个人跑没有用,要带动一片人跑步,让大家一起享受跑步的快乐。”三年的时间,该群从一开始的四五个人增加到现在的400多人,且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常年坚持跑步的跑友。
    4月19日,鉴真马拉松即将鸣枪开跑。“委托我们报名的有1000多人,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我们帮他们报名、领装备、安排住宿,这是一个‘团队’的力量。”对于家门口的这场马拉松,孙马早已整装待发。
    跑步:让人着迷的运动
    有调查显示,在“大众经常参与的体育运动”中,跑步以43%的参与度名列前茅。晨跑、夜跑,快跑、慢跑,独跑、约跑,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不时有矫健的身影跃过。“晚上扬师院10公里,有人一起吗?”跑步群里,几乎每天都有跑友“约跑”。“4月5日热身五十五分钟,万米40分24秒。”“沿瘦西湖,12公里,45分钟。”微博、微信上,不时有网友晒出跑步路线、装备或成绩。
    4月10日下午4点,李健康和往常一样准时出现在扬大本部校区的操场上,25圈,10公里,雷打不动。带着白手套、穿着蓝色跑步专用紧身衣的他在人群中颇为抢眼。
    “呀,李老师来了。”操场西北角跑友们自发形成的聚集地,跑友小何兴奋地招呼道。在跑步爱好者的圈子里,坚持跑一两年的是“新同志”,跑了七八年以上的,则被称呼为“前辈”。2011年才开始跑马拉松,李健康的资历不算深,却因成绩斐然,迅速成为扬马的草根明星,跑友们都客气地称呼他为“康哥”或“李老师”。在他的身后,跟着不少跑步爱好者,认识的,不认识的,本来一个人的跑步,变成了一大群人。
    “跑步有好处,人的精神状态好,免疫力强。”操场上,每天下午2点多准时出现的,还有一位64岁的老爷子,20圈下来,一脸轻松。“跑步不是负担,是一种快乐,是件舒服的事情。”跑友中的前辈张老师调侃,“人家奥巴马每天还抽时间跑步,小布什还参加马拉松呢。”
    “跑步是会上瘾的,几天不跑,心里就空落落的。”没接触跑步前,严俊东曾觉得,“那些跑步的人是不是有毛病啊”,直到后来,自己也成了这“有毛病”的一员。2013年夏天,严俊东在山东东营第一次跑全程马拉松。二十***度的天气,跑完全程,他几乎虚脱了,躺在地上半天都爬不起来。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跑了。可没过几个月,誓言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随后的上海马拉松,严俊东又出现在跑道上。
    “过去是‘以武会友’,现在是以跑会友。”李健康介绍,扬州目前有很多跑步组织,如扬州长跑协会、扬州跑吧、扬州力为跑步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跑步的好处并迷上跑步,“‘跑友’们在奔跑中路过风景,也超越自己”。
    如果不具备“跑”的水平,那还可以“走”。在扬州,有暴走E族、健走俱乐部、义工联盟健走等多个暴走组织。暴走的门槛很低,只需要一双鞋、一瓶水,走下去就行。每天晚上,扬州的各个角落都有暴走族的身影,几十上百人快速行走,场面壮观、生气蓬勃,暴走人群中不乏50后、60后、70后、80后,甚至还有90后。“按照城区东西南北4个方向,暴走主要有4条线路。东线,从曲江公园到汽车东站;南线,从世纪家园到高旻寺大桥;西线,从来鹤台广场到火车站;北线,从迎宾馆到保障湖。”暴走爱好者周玉红介绍,每天晚上,只要不下大雨,就有人暴走在这些线上。
    “随着扬马的名气越来越响,慕名前来参赛的人越来越多。由初始的929人迅速增加到35000人,还是一号难求。很多选手从5公里起步并逐步提高,到现在已能轻松完成全程比赛,长跑能力不断增强。”扬州市长跑协会副会长邹尔强认为,马拉松虽然一年只举办一次,但运动却已经融入我们日常生活中。“扬州马拉松比赛项目多,参赛人群广泛,上有七八岁的老人,下有七八岁的小孩,不但有学校、单位组织的,还有社区、俱乐部等组织的。有的还是全家总动员,甚至还有潮妈推着婴儿车跑步的,大家都乐在其中。”
    十年扬马跑出城市之变
    “赛事年年有,今年更不同。”提起即将到来的扬马,跑友们难掩兴奋之情。“今年扬马以马拉松公园作为起点,途径京杭大运河、古运河、东关古渡、瘦西湖、大明寺等众多景点,迷你终点仍在东关古渡,十公里和半程终点分别设在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和扬州体育公园。”李健康认为,今年扬马的路线设计跟往年相比更有亮点也更科学。
    即将建成的马拉松公园将作为扬马永久性起点。4月10日,记者走访时发现,公园已经基本打造完成,正在做最后的扫尾工作。从文昌东路向南远远望去,由半程马拉松的英文“Halfmarathon”变形而来大红色的扬马起跑牌楼颇为抢眼,扬州地标建筑文昌阁、五亭桥、京杭之心依次排序,融合多种文化元素的设计,精准地诠释了扬马“唐宋元明清,从古跑到今”的理念。“但凡国际国内著名马拉松的起终点,都是城市标志性建筑。”扬州体育局党组书记刘洁认为,马拉松公园的建成解决了多年来扬马无固定起点的难题,也提升了品牌赛事形象。
    十年扬马,起点变化了很多次,从维扬广场到市体育场、文昌阁、江苏信息服务基地、马拉松公园;路线也变化了很多次,从包含传统的历史文化景点,到扬州新的风景如运河风光带、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瘦西湖隧道等。“每一届扬马口号和路线的变化,都体现出扬州新的变化,也展现出扬州最美丽的风景。”马拉松达人孙马表示。
    有人说,马拉松是一条路,是一条见证城市发展的路。“扬州是一座有着近2500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崇文却不尚运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理念转变,市民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和需求也越来越高。”刘洁坦言,十年扬马,带动了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发展,也带动了全市人民的运动热情。
    从2012年开始,扬州推进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到2014年11月,“10分钟体育健身圈”已全面建成,市民只要步行10分钟左右、直线距离在800至1000米范围,就能找到健身活动的场馆、场地或设施。为了解决老城区居民的健身难题,我市创新地在古运河风光带里因地制宜插建了体育设施,建成了15公里的健身长廊,为市民打造了一条集文化、休闲和健身于一体的多功能古运河风光带。沿用古运河休闲健身长廊的成功模式,2014年又在唐子城、曲江公园等7处现有绿地中嵌入体育健身设施,为市民提供了更多健身的好去处。
    2014年4月,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正式对外开放。据粗略统计,现在每天游园的市民人数约为5000人,周末达到1万人,节假日高达4万人。参照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的成功做法,我市开始陆续新建生态科技新城体育休闲公园、蜀冈生态休闲体育公园、扬子津生态体育公园等5座体育休闲公园。除了新建体育设施,还推动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此外还对原有体育设施进行升级,如将曲江公园提升为体育休闲公园……场地多了,设施多了,群众性的体育运动更是蓬勃发展。不管是春秋寒暑,还是清晨黄昏,到处都可以看到市民们健身运动的身影,城市到处洋溢着健康和活力。
    让“马拉松”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扬州马拉松赛创办于2006年,是国内唯一以人名命名的马拉松赛事——鉴真马拉松。“唐代扬州高僧鉴真***不畏风险,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的坚持不懈的精神与马拉松永不放弃的精神深度契合。”扬州体育局党组书记刘洁介绍,经过近十年的迅速发展,扬马已连续三年荣获国际田联金标赛事、全国马拉松金牌赛事荣誉称号,两度获得全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全国体育旅游十佳赛事。
    从2010年开始,扬马赛事规格有了升华——央视参与直播。“当电视信号将万人涌动的壮观场面立体化地传播给观众时,人们感受到的不只是积极的运动,还有文明的市民、和谐的城市、开放的心态和悠久的文化。”刘洁认为,当体育融入城市生活,成为城市生命一部分的时候,其意义和价值已远远超出了体育运动本身。
    2014年,中国仅马拉松赛事就超过50场,全国70%的省市都拥有一场或多场马拉松及相关运动的赛事。如此多的参数人数,他们为何而跑?央视曾做过相关调查,数据显示,17.58%是为了塑型,11.53%是为了排解压力,5.25%是为了挑战自我,2.66%是为了体育达标,而更多的52.88%则是为了增强体质。
    “经常跑步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跑步让人更加阳光、气质也更加出众。”邗江实验学校的老师范玉伟是跑步的积极倡导者,四十岁出头的他看起来只有三十来岁,他自嘲,“十年前的我看上去比现在要沧桑”。“运动可以让我们保持愉悦的心情,健康的心态。所有生活中的郁闷、不快都会随汗水蒸发。”在范玉伟看来,跑步不仅是一种锻炼,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历练。
    事实上,“马拉松”带来的不仅是跑步的热潮,更是永不放弃的运动精神。在扬州,除了跑步,参加暴走、骑行、广场舞、太极拳、打腰鼓、放风筝、抖空竹等各种体育运动的人越来越多。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扬州市体育人口达35%,每万人社会体育指导员数为24人,每万人晨晚练健身站点6个。
    “让马拉松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是马拉松喊出的新口号。当更多人加入到运动健身的行列,当更多人萌生对城市的自豪感,当更多人主动参与到赛事中来,当运动真正融入城市、融入生活,扬州这座城必将“动起来”。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新闻调查]“乡村游直通车”通向.. 下一篇【新闻调查】 邵伯小学教学楼之争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