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新闻调查】居家养老服务券使用调查
2015-05-05 17:07:39 来源: 作者: 【
导读:为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我市从2009年开始试点发放养老补贴证和养老服务券,但最近有网友反映,养老服务券发放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虚报、截留?
   
    近日,网友“知情的居民”在“寄语市长”信箱发帖称,曲江街道部分社区民政工作人员虚报养老服务券人数,并截留服务券,让服务人员到自己家中打扫卫生。
    养老服务券是政府为居家养老老人提供的一项福利,对符合条件的老人每月发放养老服务券,每人每月享受100元至300元不等的养老补贴,老人用券支付家政服务、照料陪护、医疗保健等10项居家养老服务费用,发放养老服务券是一项惠民工程。
    此帖既出,格外引人关注。根据网友反映的问题,记者对曲江街道养老服务券发放情况做了相关调查。
    按照政策要求,养老服务券申请的对象为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主要是孤寡、高龄、困难的特殊老人群体。记者在曲江街道提供的一份今年3月养老服务券发放名单上看到,该月发放养老服务券的老人有243位,发放金额共计36770元。
    这个数字有没有虚报?记者从负责这项工作的广陵区民政局老年工作科得知,今年3月曲江街道实际发放人员就是243位。那243位老人中有没有虚假申报的?“243位老人的申请我们都曾一一公示过。”曲江街道民政科一位韩姓工作人员称。
    记者从名单上随机挑选了4位老人家庭进行了走访,发现这4家确实都收到了养老服务券,并未发生养老服务券被截留的情况。“我们从2011年开始,每月都收到养老服务券,从没少过。”家住文昌花园62幢106室的李大爷认为,有人截留养老服务券应该是不太可能的事。
    不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却向记者表示,她确实听说过有人截留养老服务券的事情,但是不是民政人员截留她不知道。
   
    盼操作更规范、更“阳光” 
   
    广陵区从2009年开始试点发放养老补贴证和养老服务券。在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人大代表提出“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议案,广陵区作为全市“居家养老”试点区,从2009年年初开始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以居家养老补贴证和居家养老补贴券为主体,开展政府养老和社会养老结合的新模式,居家养老补贴率先在东关、汶河、文峰、曲江4个街道同时开展。老年人按照养老服务菜单上提供的项目购买服务,相应的项目费用用服务券支付,服务券也可以折抵入住广陵区养老服务机构所需费用。服务券不得变现或者用于其他用途,当季有效。服务人员由专职养老服务队负责派工。“居家养老服务菜单”内容非常丰富,老人可在服务人员陪同下享受家政、送餐、陪护散步、陪护就浴、陪护就医、日托服务等服务项目,当时每个项目收费在每小时8元左右。如今,每小时服务费已上涨至15元,一次服务在2小时以上。
    按照政策,这样的惠民工程应该阳光操作,但记者在调查中却发现,不少社区老人对这一工程竟然不知道。家住“江南一品”的朱大爷告诉记者,他住在这个小区已有几年,压根没听说还有发放养老服务券的事。另一位住在“鸿泰家园”小区的徐奶奶也表示,在小区里她从没看到过有发放养老服务券的公示。
    政策规定,申请接受服务的老人,只要通过社区、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站受理并评估,由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审批,符合条件就能获取一定标准的居家养老服务券。条件一般是:8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收入偏低的弱势群体;五保户等特殊人群。“可哪些人能够享受这一政策都是社区定的。”“鸿泰家园”的李女士称,很多享受政策的老人当初都不是自己去申请的,而是社区帮助办的,“因此不排除有虚报的情况。”
    “公示是有的,但都是新增人员的公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说。
    按照该人员的说法,实际每月向每位老人发放的服务券金额是不公示的,也就是发放服务券金额的变化老人是不知情的。而据曲江街道一位民政人士介绍,每个月发放的服务券是有变化的。“有的人会根据实际情况上涨发放标准,有的会因为去世而停发。”
    广陵区民政局老年工作科崔继业科长表示,他们对老人的申请审批还是比较审慎的,对每一个申请都要做相应调查核实,“去年广陵区发放人员数量是1450人,今年要扩至1800人,但这个不容易扩下来,原因就是‘门槛’比较高。”
    “既然是惠民工程,就应该更规范、透明。”“江南一品”的朱大爷说。
   
    探索更高层次社会化服务体系
   
    目前,扬州已有80多万的老年群体,未来养老既是一项重要的政府民心工程,也是一个巨大的服务市场。目前扬州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形式主要是政府购买服务,但专业人士认为,模式还需要不断创新。
    “目前的服务人员队伍尚不能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广陵区民政局老年工作科崔继业科长表示,街道服务队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人服务,收取老人相应数额的服务券,以服务券向民政换取相应的劳动报酬。但这些人员文化水平相对不高,大多只能为老人做一些家务活,“像心理辅导、保健等基本做不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老人对目前服务人员的工作还是比较满意的,服务人员中也出现了不少“扬州好人”。 沈素凤服务二畔铺社区和文昌社区的20多位老人,很多老人向记者极力夸奖她热情、能干。
    崔继业认为,将来居家养老服务需要更多探索市场化运作,这是一种趋势。“养老服务要实现公开招投标,让专业化的机构加入其中,提升服务的整体水平。”
    崔继业表示,探索更高层次社会化服务体系就是要搭建一个完善的养老服务平台,依靠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推进高层次的“科技养老”、“智能养老”,让政府机构不再参与具体的操作,“从某种程度说这也推进养老服务走向更‘阳光’”。
    本报记者/杨光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 【新闻调查】 透视“武疯子”救.. 下一篇【民生】家庭过期药品如何处理?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