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新闻调查】 透视“武疯子”救助困境
2015-05-05 17:08:09 来源: 作者: 【
导读:“菜花黄,痴子忙”。春季是精神病高发季节,精神病患者伤人、自伤事件时有发生。目前我市约有近4万名重性精神病患者,其中,不少患者家庭贫困。

         
   
    父亲将儿子锁进小黑屋
   
    在高邮老城区,一位身高1米75,长得白净,面容清秀的33岁小伙子却被家人常年锁在小黑屋里,有时在院子里短暂“放风”,也要用铁链拴住身体。小伙子的父亲王师傅无奈地告诉记者,这完全是迫不得已,因为儿子患有严重的精神病。
    近日,记者来到王师傅家,一进院门就被吓了一跳,大白天里居然有个浑身脱得精光的年轻人在院子里四处游荡,见到有人进来,兴奋地抬头张望。王师傅告诉记者,这就是他儿子王文探。“你不要怕,到了春天特别兴奋,已经给他加量吃药了,不发病的时候一般不会攻击别人。”王师傅一边安抚记者,一边将王文探领进小屋内。
    王师傅告诉记者,儿子是先天性精神病,8岁时才发现,病发作时,就把家里的东西到处扔,锅碗瓢盆只要被他看到,就甭想有一件是完好的。因为家庭困难,一直没有将儿子送到医院住院治疗,只能靠政府救助服用一些便宜的精神病药物,但根本不管用。
    记者注意到,这间小屋子只有三四个平方,阴暗潮湿,屋内一张简易的床上放着被褥,没有家具,地上全是大小便的痕迹,味道刺鼻。“他力气很大,家里门窗玻璃都被他砸光了,窗子也被他抠下来,现在家里的窗户全用砖头封起来了。”王师傅一边锁上小黑屋的铁栅栏门,一边告诉记者。“五六年前,有一次他偷偷跑出去,把人家婴儿抱起来,做出狠命摔在地上的疯狂动作,把在场的人都吓得不敢出声。”王师傅告诉记者,幸亏他及时赶到,吩咐围观的人不要出声,由自己慢慢走到儿子身边,慢声细语地哄着正发病的小王,趁其分神的一瞬间,将不停哭泣的婴儿一把抱了过来,才化解了危机。
    从此以后,家人不敢掉以轻心,就将他锁进了小黑屋。“就算被锁进了小黑屋也不省心,常常把砖头、树枝隔着围墙往别人家扔。”王师傅的邻居告诉记者,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加高了围墙,但是依然挡不住小王每天不分昼夜在家里发出的嘶吼怪声。
    进入春季,我市已经发生多起精神病患者伤人、自伤事件。4月17日,市区三盛国际广场发生一起持刀伤人事件,两名女子在商场内先后被捅伤。事发后,行凶者被当场抓获。邗江区公安分局表示,行凶女子张某某是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3月26日,市区新古二巷一名精神病患者因为嫌叔叔开门晚,将自己的亲叔叔捅死……
    “精神病患者的攻击是病理性动机,具有突发性,并不针对某一人,市民如果发现明显症状,应当注意提防,但患者未发病时,也不应歧视。”江苏省五台山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周朝昀告诉记者,春季精神病人更容易情绪波动,病情反复,家人一定要注意观察,非常关键的一点是不要让患者随意停药、减药。“精神病患者不仅自身痛苦、生活质量差,而且危害家庭、危害社会。”

    贫困患者无力承担治疗费
   
    据市残联和设于江苏省五台山医院的重性精神病管理办公室统计,目前,我市约有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症等近4万名重性精神病患者,如果加上症状稍轻一些的焦虑症、强迫症等精神病患者,人数高达十多万。周朝昀向记者表示,重性患者中约有10%具有暴力、肇事倾向,俗称为“武疯子”。   
    由于精神病发病率高、病程长、易复发、致残率高,不少患者家庭因病致贫,很多患者因为无力支付医疗费用而不能住院治疗或中断治疗。有的患者一年中需多次住院,住院费用对患者家庭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还有不少病人“讳疾忌医”,对患者放任自流,导致病情恶化,有的只好把精神病患者锁在家中,整天提心吊胆。特别是农村精神病患者在发病期间得不到及时的住院治疗,病情难以控制,以致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事件时有发生。
    “每年每个稳定期精神病人维持医保目录中二代药物所需自费金额约为2000元,而我市现行对贫困精神病患者服药标准是600元。”周朝昀告诉记者,我市每年约有3000人左右享受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用药政策,而更多的特别贫困的患者因为无力承担自费部分,而放弃这一政策。“每个月几百块钱对于普通家庭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些困难群体来说就是难题。”
    据周朝昀介绍,一位精神病患者的住院治疗费用每月平均8000元左右,我市城镇职工医保目前报销比例在70%左右,城市居民医保报销在50%左右,新农合的住院报销比例则更低。也就是说,虽然精神病治疗在医保范围内,但是自费部分对于贫困的患者家庭来说也是个难以承受的负担。
    “精神病人越早接受治疗,治愈的几率越大,拖延治疗只会增加治疗难度。”苏北医院童萍认为,对精神病人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其社会功能,几十年前所谓“把疯子吃成呆子”的低治疗手段,已经成为精神病治疗中很严重的误区,也是一些患者、家属讳疾忌医的原因之一。童萍认为,现在的精神病药物对其它器官的副作用小,配合心理疏导治疗,病人的康复率非常高。
   
     社会合力救助贫困患者
   
    “一般的重性精神病人接受治疗后有80%的人症状消失,恢复其社会功能。”五台山医院周朝昀告诉记者,以临床经验来看,半数的精神病患者能在30天左右内达到临床治愈的水平,一些较重的精神病患者的住院治疗周期一般需3个月左右。    “精神病的类型很多,一定到正规医院治疗,患者家人千万不能在网上乱学。”周朝昀认为,应当通过宣传,提高精神病治疗的知晓率和就诊率,通过自我减压、心理养护等方法,预防精神病的发生。
    “社会、政府应当给予精神病人更多的关注,加大贫困精神病患者住院医保报销比例和免费服药的救助力度。” 周朝昀向记者表示,周边一些发达地区的免费用药补助每月已经达到600元左右,患者可以吃上副作用更小的药物。一些城市在成立精神病患者管理办公室的基础上,将精神病患者进行社区化管理。“比如,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社区专门免费上门发药,但扬州这项工作并没有落到实处。”
    “今年1月1日起,我市精神病患者免费吃药的标准从600元提高到3000元,将民政、卫生、社保等部分的救助资金融为一体,方便贫困患者申请。”市残联康复处方道珠向记者表示,今年初我市出台的《扬州市区贫困精神残疾人免费基本用药实施细则》,有效整合了现行基本医保、民政医疗救助和残联专项救助的相关政策规定,形成制度安排与专项救助有机结合的保障体系。据介绍,预计市区有5000余名贫困精神残疾人受益,相关补助对象还在筛选中。
    “目前,精神病人管理和治疗主要是还是患者家人,这让很多家庭都感到力不从心。”江苏擎天柱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峻鹏认为,精神病人普遍存在监管困难,是伤人、自伤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公安、民政、卫生、辖区政府、村委会、社会救助机构等都有管理精神病患者的责任,所以更应当建立综合救助体系,并建立相关制度,畅通救治渠道。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吴林斌认为,精神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家人,在保护好自身的同时,要对这类患者给予更多的关爱,同时,政府也要加大对此类病人的救助投入,让一些患者能及时得到治疗,降低此类病人对社会及他人的伤害。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特别报道】宋代扬州城:一城三池 下一篇【新闻调查】居家养老服务券使用..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