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新闻故事】“狼爸”的烦恼
2015-05-12 19:07:58 来源: 作者: 【
导读: 17岁的孩子即将成年,但对父亲却很仇视,不仅带人上门打伤父亲,还扬言要杀了自己的父亲。

  
    
    隔壁房间的吵闹声
 
    四月末的一个晚上,江都区大桥镇的庞友亮怎么也睡不着。一墙之隔,不断传来喧闹声。“怎么又是我输了呀!”一个女孩委屈地叫喊着,接着是一阵大笑声,有人在起哄,“快喝快喝!”随后,便是掌声和叫好声。 
    庞友亮从枕头下摸出手机看了一下时间,已经过了凌晨。他翻身继续睡,但一阵接一阵的喧闹声让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敲敲墙,希望隔壁的儿子能小声一点,但完全没有效果。庞友亮实在忍不住,起床去隔壁推开儿子的房门,发现一群男男女女正在兴高采烈地喝酒划拳,一张张年轻的脸庞面红耳赤。  
    儿子庞晓波看见父亲进来,向父亲挥挥手,示意他出去。庞友亮正在气头上,冲到儿子面前大声呵斥,“看看都几点了?你不睡觉,我还要睡觉呢!”庞晓波有点醉意,没有理父亲,大声喊了句,“哥儿们,别理他!我们继续!”这群人举起杯子,碰出响亮的声音,有人还故意扭着身子唱起歌来。庞友亮气得浑身发抖,“滚!通通给我滚出去!”顿时,大家安静下来,但都没有动。庞友亮随即抓起一个杯子摔在地上,“你们都聋啦!我让你们滚出我家!”庞晓波觉得脸上挂不住,举臂一挥,招呼大家出去继续玩,临出门前撂下一句话给庞友亮,“你别后悔,明天我就带人来揍你!”  
    对儿子的话,庞友亮没有放在心上,他的意识里,只有父亲可以打儿子,没有儿子敢打父亲。何况自己的儿子才17岁,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他太累了,回到房间很快就睡着了。  
   
    儿子打伤父亲  
   
    第二天早晨,庞友亮听见有人叫自己的名字,而且声音很多很杂。他起床走到客厅,透过窗户发现儿子带着六七个同龄的小伙子拿着棍棒在门外叫阵。庞友亮血往脑子里涌,用力地拉开门,还没等他张口训儿子,这帮年轻人便冲过来。其中一个高个子的小伙子最先对庞友亮动了手,其余的人手持棍子、砖头,将庞友亮打倒在地。庞晓波看见父亲倒在地上,上前狠狠地踢了他几脚,边踢边骂,“我受够你了!告诉你,现在你的下场是你自找的,是你逼我的!” 一阵拳脚相加之后,庞友亮的头被打破了,血流如注,身上多处受伤。吵闹声引来很多邻居,看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庞晓波招呼他的朋友们赶紧走。庞友亮用手捂住流血的伤口,立刻报警。  
     民警按照庞友亮的描述,将其中四名小伙子带至派出所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派出所的电话响了,是庞晓波打来的,“你们赶紧将我的朋友放了,不然我就杀了报警的那个男的。”庞晓波口中的“那个男的”,就是他自己的父亲庞友亮。当派出所民警将庞晓波的电话内容转述给庞友亮时,他心里拔凉拔凉的。倚在门框上,庞友亮的鼻子发酸,他一直努力想教好儿子,但儿子却变成今天这样。他担心儿子会走上歧途,却不知道该怎么办是好。他一拳打在门框上,宣泄着心中的焦躁。前些天,儿子还对他嚷嚷,说自己以后要去混***。  
    庞友亮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拨通了儿子的电话,“晓波,你听爸爸说,你现在还未满18岁,到了明年,你这样打我,性质就不一样了!”电话那头传来庞晓波不耐烦的声音,坚持让庞友亮去警局接出自己的朋友。庞友亮没有接儿子的话,继续劝说儿子,“你今天打我,明天就可能打别人。如果出事了,后果不堪设想!”
   
    难解的心结
     
    这对父子的关系为什么如何恶劣?如何解开他们父子之间的心结?带着疑问,记者找到了庞晓波。   
    庞晓波前面的一撮头发染成了黄色,带着年轻人叛逆的神情。提起父亲,他满是怨气,“从小到大,他对我不是打就是骂。现在的我已经不是以前的我了,他还以为我会怕他!”庞晓波告诉记者,父亲对他的教育方式一直非常粗暴。初一时,他辍学在家,无论自己做什么,父亲都认为他是错的,“他逼我去上班,不去上班就不给我饭吃。” 
    对儿子的控诉,庞友亮并没有否认。他告诉记者,四年前他和妻子离婚后,学习成绩原本就不太好的儿子便辍学在家,整日游手好闲,还染上了打架斗殴等恶习。庞友亮承认自己的脾气不太好,有时候和儿子交流不顺畅就会训斥他。虽然心里是为了儿子好,担心儿子会走上歪路,但表达的方式总是有所欠缺,说轻了儿子根本不在意,说重了又闹得不欢而散,让他左右为难,“我是农村人,没什么文化。说的话儿子不爱听,他甚至会骂我。”说到这里,庞友亮垂下头,陷入沉思之中。 
    因为管教太严导致的问题,庞友亮家并非首例。早前,邗江警方抓获了一名杀害亲生父亲后潜逃十五年的罪犯,而杀人动机竟然是父亲平日管教很严,动辄拳脚相加。  
    如何才能与孩子顺畅地交流?对此,扬州市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王道荣表示,一些家长和庞友亮一样,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可能适得其反。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而父母婚姻破裂会让孩子的情绪变得更加敏感。一件不起眼的小事,都会让孩子长期积累的压力以不恰当的方式宣泄出来,“教育本身应该以人为本,给人带来正能量和积极体验,如果训斥打骂,高高在上,可能会导致相反的效果。”
    
    (文中人物皆为化名) 
   
    【记者手记】 
   
    “虎妈狼爸”的教育现象曾风靡一时,“棍棒出孝子”的传统观念仍影响着一部分人的教育理念。适当惩戒对教育孩子的确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如果简单粗暴地打骂孩子,一旦控制不好,不仅有演变成家庭暴力的危险,还容易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形成畸形人格。要教育好孩子,家长在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更要掌握好自己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特别报道】明清扬州城:新旧两.. 下一篇【新闻调查】南河下,下一个东关..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