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新闻调查】扬城综合体发展调查
2015-05-18 19:15:32 来源: 作者: 【
导读:近几年,城市综合体在扬城大量涌现,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布局无序、过度密集、同质化竞争、消费群分流。

           
    综合体“井喷”之势
       
    今年“4.18”期间,城市综合体“大鳄”万达集团与邗江方面签订协议,计划拿下汽车西站搬迁后遗留地块,建设万达广场。加上周边已经建成的力宝广场、三盛广场、绿地缤纷城、扬州商城、京华城全生活广场;在建的昌建广场、京华城A6综合体、首开中央都会、恒通顺达广场,以及已经规划入驻原邗江中专地块的苏宁广场等,扬城综合体成扎堆发展之势。   
    计划中的万达、力宝相邻,与同在邗江路上三盛相距不超过1.5公里远,同时万达地段距绿地、扬州商城地段都不超过1公里,距苏宁广场地段更是不过几百米。而位于早已成熟的京华城全生活广场与昌建广场、京华城A6之间也都是几百米的距离。它们与万达地段的距离也不过3、4公里。此外,扬州商城距鸿舜御峰、宝龙金轮、雅居乐国际等都是几百米距离。
    除了西南板块之外,文昌商圈附近的综合体建设也如火如荼,文昌乐都汇、华懋财富广场已经开建;东区除了明发广场已经建成外,扬州SM购物中心、江都新***等也在建设中。“目前我们统计的综合体数量是16个。”扬州商务局市场体系建设处的王永良处长表示,城市综合体的认定还比较模糊。“我们统计的综合体是体量在5万平方米以上的,发改委统计的是体量在2万平方米以上。”
    按照有关说法,综合体之间的距离一般应在5公里以上,一个综合体辐射的人群为35万。而在西南如此小的区域内集聚众多的城市综合体,让不少人在惊叹之余,也生出些许担忧。根据《2014扬州市城市商业网点专项规划》,到2020年,我市将完成规划布局“六轴十二区”35处商业综合体项目。许多网友提出:这么多综合体,谁来消费?网友"mysky_aa"说,扬州市区现在常住人口不过200万,若想这些综合体都盈利,人口远远不够。
   
    集聚效应还是剧烈竞争?
   
    对于综合体的扎堆,有两种观点,一种更看好集聚效应;另一种认为剧烈竞争无可避免。
    业内人士乔爱民把扬城西南区域综合体聚集称为“西南综合体商圈”,是城市再造商圈的成果,他看好这种集聚,数年前他就提出了“商圈漂移”的说法。“如今一个大的西南商圈已经形成,这个商圈已取代文昌商圈‘扬州第一商圈’的地位,也势将成为苏中、苏北第一商圈。”
    公开的信息表明,从2013年开始京华城综合体的年度业绩已超越文昌商圈“龙头老大”的金鹰。这也意味着,京华城经过十多年的打造,不仅奠定其在扬城的商业地位,也打破了此前扬城流行的“难再造第二商圈”说法。
    谈月宏将现代商业关注点概括为餐饮、儿童、女人,“这三个方面综合体都注意到了。”城市综合体引进了更多新的模式,集体验式消费,休闲、娱乐于一体。谈月宏认为,万达进驻汽车西站对乐宾百货并不会造成影响,“万达已经进入到第六代,已经没有了百货业态。”他表示,万达与乐宾百货会形成一个互补态势,万达与力宝形成集聚后连成一体,市民体验消费的空间将被放大,这符合现代年轻人“一站式”休闲的需求。
    4年前,扬州商业界人士倪亦晓先生就曾预言不久城市综合体会一哄而上。他曾提出,扬州城市人口规模偏小,不足以支撑太多的综合体业态。乔爱民也承认综合体扎堆有竞争的情形出现,但他寄希望于综合体商圈形成后的辐射效应,“西南综合体商圈这么大的体量,辐射半径起码达100公里。”   
   
     餐饮成吸引人气的“杀手锏”
   
    这两年,扬州城市综合体开始大面积引进餐饮业态,“民以食为天”,餐饮成了很多综合体吸引人气最拿手的“杀手锏”,有的综合体甚至对餐饮产生了依赖感。
    京华城、力宝因餐饮而集聚了很高的人气,而去年底开业的三盛更是因为餐饮而获得了巨大的“开业效应”,开业初期各餐饮店都出现了排长队等待的现象。
    “现在更注重的是体验式消费,而餐饮是最好的体验式消费。”曾任力宝广场高层的乔爱民先生认为,一方面扬州人有重视餐饮的习惯,另一方面很多业态受到网上销售的冲击,而餐饮几乎没有影响。乐宾百货的谈月宏总经理也认为,综合体青睐餐饮是适应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也符合年轻人的消费习惯。“餐饮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了。”他还表示,力宝广场增加餐饮项目,集聚了更好的人气,对提升他们的百货消费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据说,力宝广场目前的餐饮比重已达商业部分的35%,而京华城也达到了30%左右。华懋宣称,他们也将有不少餐饮业态进入。三盛广场企划部的蒋良经理称,他们的餐饮面积已接近50%。“目前餐饮是我们最火的业态。”蒋良甚至认为,除了部分精品店,他们几乎没有多少百货。另有消息称,万达广场入驻后,也将以餐饮为重要“抓手”。
    集聚之后竞争势必加剧,甚至恶性竞争也在所难免。力宝广场的一位管理人士向记者承认,三盛的餐饮布局对力宝多少还是有些影响,“主要是三盛引进了一批很潮的餐饮,对年轻时尚群体吸引力很大。”这种影响也波及到了餐饮业态一直很火的京华城。5月9日晚7点,记者在京华城四楼的万岁寿司店看到,店堂里顾客很少。一位厨师告诉记者,三盛开了后,客人少多了,整个京华城餐饮基本都受到了一些影响。
    “增加的食客量比不上综合体的增量。”扬州商务局市场体系建设处的李冉冉认为,虽然越来越多的扬州人开始养成去饭店吃饭的习惯,但消费群体也是相对固定的,食客分流势必导致老餐饮业绩下降。
   
    综合体发展之困
   
    城市综合体的大量出现已经显露困境。
    东区的明发广场已经开建6年,但至今还没有正式开业。近日记者在明发广场现场走访发现,整个广场多数房屋都没有商家进驻,一片萧条景象。在明发地下层开烟酒店的葛先生告诉记者,因为没有人气,他每天一包香烟也卖不出去。“有了商业综合体的规划,房价就渐渐被炒上去了,从最初的每平方3000多元一直涨到了平方米7000、8000元。”.
     扬州商务局市场体系建设处的王永良处长分析明发的情况说,广场的很多商业用房都已经售出,这给其统一招商经营造成了难度。此前,有人质疑明发开发商,只顾卖商铺而无心经营。由此,也显示很多开发商建城市综合体缺乏专业能力与诚意。
     事实上,大批综合体之间的同质化竞争已经显现。在明发广场记者看到大量“奥特莱斯”的宣传,而这个品牌同样在西区某综合体出现。倪亦晓认为,综合体越多,招商也越难,导致的业态同质化趋向就越明显。
    据悉,无锡已经遇到了综合体发展过剩的困境。目前无锡已有40多座城市综合体,被认为“远远供大于求”。而各大综合体内经营的品牌大同小异,品牌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甚至有80%的品牌是重叠的,很多综合体都留不住客人,危机重重。
     “现在发展速度明显快了,但项目都还是在规划区内。” 扬州商务局一位人士表示,对城市综合体的布局点商务部门是有预先考虑的,而目前实际布点并未按预想的选址。“主要是各行政区自主招商、自主选址。”该人士分析认为。
    对于如何科学规划新建综合体布点、引导综合体填补空白区域以及特色发展,扬州商务局提出,未来要重点规划蜀岗西峰以北地区、东北大王庙东侧、汊河地区以及东部交通枢纽地带等空白地带综合体布点,重点发展商业面积(不含写字楼、住宿公寓、酒店、停车场)5万平方米以上、自持房产比例超过50%的商业综合体;推动现有综合体实现差别化发展,比如推动京华城强化"12+1"中高档时尚之都功能定位,力宝广场强化家庭全生活服务功能定位;引导在建综合体开展特色化发展,如引导昌建广场突出体育休闲、职业体验功能定位,华懋突出休闲娱乐功能定位等等。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会客厅]董平:全能大儒王阳明 下一篇【新闻调查】农村健身广场的尴尬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