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新闻调查】农村健身广场的尴尬
2015-05-18 19:15:02 来源: 作者: 【
导读:5月8日,我市召开“农村健身设施三年提档升级工程”促进会,大力推进农村健身设施建设。目前,我市农村健身设施因布点缺乏规划、设施“不接地气”等原因,一些村级健身广场存在重复建设、闲置浪费等现象。

       一个小区三座健身广场
   
    “一个农村安置区,已经有了两座健身广场,现在又在建第三座,太浪费了!”5月7日,邗江区公道镇谷营新村村民张先生情绪激动地告诉记者,村委会这种“有钱任性”的重复建设,实际上损害的是全体村民的利益,浪费了村集体的资金。
    据张先生介绍,他们村属于“万顷良田”项目农民集中居住区,2013年搬入小区时,已经建成了两座面积分别达到2000多平方的健身广场,儿童游乐设施、篮球场、健身路径等一应俱全,而现在村委会又突然在小区北面破除原有绿化,动工开建第三座健身广场。
    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健身广场面积并不大,只有五六十个平方左右,几名工人正在安装健身路径。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顺着广场旁的小区道路往北,大约二三百米的距离,看到了另一座上千平方米的健身广场。在距离这座广场一二百米远的谷营新村村委会旁,记者又看到另一座更大的健身广场。
    “晚上人比较多,大多是来跳广场舞的。”村民吴先生告诉记者,白天大家都上班或者下地干活去了,广场上基本没有人,健身路径也都闲置着没人玩。“有再建一个广场的钱,还不如把现有的健身器材都修修,排除安全隐患。”吴先生指着一处已经破损的健身路径告诉记者,不能因为有少数村民想少走两步路就再建一个广场,走路本身也是锻炼,五六百米范围内三处健身广场,本身就缺乏科学性。
    “为了省钱,器材都是在淘宝网上买的。”公道镇谷营村总支书记丁正鹏向记者表示,这处健身广场的预算经费只有两万多元,由村集体出资,并经过镇有关部门审核。“小区北部再建一座广场是部分村民提出来的,如今被说浪费,村委面临两难局面。”丁正鹏无奈地告诉记者,村民对于新广场的态度是有人欢迎,有人反对,但如果按照程序召开3000多人的村民大会表决不现实,所以就由村“两委”召集村民代表讨论决定了。
    至于为何两个健身广场都在北面小区?公道镇宣传科仇伟向记者坦言,主要因为小区建设之初就缺少整体规划,小区住户规模从最初500多户增加到800多户,小区的规划也发生了变化,而位置原本在小区中间的两座健身广场,如今却变成了在小区的北边,由此造成了健身设施的不均衡问题。
   
     健身设施配置不均衡   
   
    记者调查发现,现在广大农村都已经配置了或多或少的健身器材,但设施分布很不均衡,造成利用率不高。
    “在农村考虑健身广场的均衡问题,存在很多现实难题。”邗江区公道镇副镇长李晨告诉记者,现在很多行政村都是合并而成,建设健身广场时,一般都是考虑在合并之前的几个村交界处建设,但是建成之后却发现,这个地点虽然考虑了公平,但距离每个村都很远,村民更不愿意去,慢慢地就荒废了。
    “几年前,每个村都有建设健身广场的硬性指标任务,大家一窝蜂地上,结果布点缺乏科学性,健身项目没有根据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建设。”李晨认为,目前农村的体育健身设施大多由体育部门捐赠,小的健身广场十多万元,大的四五十万元至百万不等,地方财政对健身广场的补助有限,主要还是靠各村集体资金,因为缺乏长效的运行、管理机制,荒废、破损等成为村级健身广场普遍存在的问题,造成了投入资金的浪费。
    高邮临泽镇的沈士钦是位退休的教师,每天晚上吃完饭之后都会沿着农村的水泥路散步。“农村一些体育健身设施现在成了一种形象工程的摆设。”沈士钦气愤地告诉记者,在该镇营东村等地方,健身路径安装在人烟稀少的地方,长满了野草,夏天蚊虫蛇蚁多,村民都不敢靠近。
    而在邗江区方巷镇花城村委会对面的健身广场,同样是杂草满地,无人管理。记者在现场看到,健身设施已经锈迹斑斑,很长时间无人使用,有的健身路径严重破损。“农村人每天下地劳动已经够累了,这些扭腰、蹬腿的健身器材一点都不实用,放在这里好几年了都没有人玩。”附近的居民杨女士告诉记者,这些设施根本不适应农村人的锻炼习惯,如果放些乒乓球台说不定还受欢迎。
    “农村健身设施不是农民喜欢什么建什么,而是上级给什么农村建什么。”多位镇村领导、体育部门人士均向记者表示,农村健身广场普遍存在“不接地气”的问题,一些器材并不符合群众的需求。配备器材时存在行政化,缺乏实地调研,结果闲置造成浪费。
   
    加快农村健身设施提档升级
   
    据了解,目前,我市农村的大部分健身广场都是在2008年前后“体育万村工程”时建设的,低使用率、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已经开始暴露。“好在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今年行政村将不再建设健身路径,对于已经损坏的器材,市民可以向体育部门报修。”市体育局群体处处长秦宏图告诉记者,我市将加快实施“农村健身设施三年提档升级工程”。
    记者从5月8日召开的“农村健身设施三年提档升级工程”推进会上获悉,今年9月30日前,全市每个乡镇将建设一处多功能文体广场,内含一片灯光篮球场、2个室外乒乓球台、20件健身路径。每个村将建设符合“五个一”标准的运动场,包含一片运动场地、一个四投篮球架、一个高灯杆、一个休闲长凳并配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对此,市体育局将进行政策扶持,对村运动场地每处赠送篮球架、高杆灯等设施,自行购买的则补助1.5万元;乡镇多功能文体广场验收合格后补助10万元。
    “健身广场提档升级后将更贴近广大农村百姓的需求,比如,运动场地可以满足村民对于广场舞的需求。”秦宏图认为,无论是对场地的规划,还是健身器材的配置,都应当以村民的实际需求说了算。另外,根据住建部“体育运动场地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要求,体育部门已经开始介入到小区竣工验收的过程中,从规划上保证体育健身休闲广场的建设要求。
    “应该考虑农民的需求,不能把城市里的健身场原样照搬到农村。”公道镇副镇长李晨认为,还应该考虑好如何组织农民活动等问题,避免因为设施建设不符合农民需要而产生浪费。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新闻调查】扬城综合体发展调查 下一篇【新闻调查】 7元学生餐里的“变..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