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2日 焦点
  • 孔尚任旧居还真缺烟火气

  •        泰州朋友在网上晒出孔尚任旧居周边搞烧烤的照片,指出:桃园是泰州人民的桃园,现在却被搞得乌烟瘴气,遍地铜臭,连孔尚任旧居也被租给了“南山怡宴”……
           从晒出的几张照片来看,孔尚任旧居地处桃园之内,含旧居在内的区域是朱丽叶水岸桃绿城市营地,小木屋、帐篷是度假休闲的好去处,特色烧烤与啤酒龙虾是其主营项目,与其比邻的南山怡宴有无租用旧居不得而知。不过从这组照片来看,这里白天似乎人气不旺,也许夜幕降临后会很热闹。这位网友对孔尚任旧居及其周边环境“不堪入目”的景象甚至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我是兴化乡下人,到泰州开过几次会,也没怎么玩过,没什么具体印象。只是从朋友的文章中感悟到泰州凤城河的秀气、坡子街的文气、泰州早茶的热气、泰州人的大气,至于文史掌故也略知一些,不过都是碎片化的,并无完整概念。要说泰州文化,也只能是门外汉的隔靴搔痒。
           孔尚任旧居怎能与啤酒龙虾的嘈杂喧闹为伍?名人文化又怎能向世俗的商业屈服?有识之士怎能对此熟视无睹无动于衷?显然,这种不安焦虑是对古城发自肺腑的热爱,是对文化与生俱来的敬重,是对道义义不容辞的担当。对网友的痛心疾首,我充满了理解和同情。
           名人旧居话题一直老调重弹,各种抱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他们总是抱怨名人旧居周边商业化泛滥,搞得文化很不严肃,但从不反思为什么名人旧居乏人问津,也不心疼那么好的地方和建筑闲置,更不理解为什么要为之配套商业。灯不点不亮,理不辩不明。话挑开了说,有助于交换思想,有利于增进共识。
           城市有名,名在名人名企名品。名人是城市引以为荣的名片,打名人牌,发旅游财,走致富路,已成为文人一厢情愿的思维套路,建名人纪念馆似乎是最简便的方法。在这些人看来,这么一个大名人,只要有固定场所,挂个大牌子,摆上老东西,挂点旧字画,不愁游客不来。但这些名人旧居或纪念馆在中小城市似乎并不受待见,市民不常去,游客不爱来,门庭冷落出乎他们的意料。
           当初为建这些名人旧居或纪念馆可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自恃有文化的,鼓动三寸不烂之舌,以社情民意表达意愿,靠内参建议形成高压,逢会必讲,逢人必谈,其恒心毅力令人钦佩。有关部门在高压之下仓促应对,既没有考量名人是否真的有名,有多大名气,也没有谋划搞成之后如何运营,怎样平衡盈亏,克服重重困难,在最好的市口用最好的建筑建起了名人旧居或纪念馆。当初鼓噪的重要性,却因社会反应平淡而成为笑谈,预判的人流量也因缺少吸引力而成为空想。
           名人旧居建也建了,再去多说也没什么意思,当务之急是让它起死回生,把它用起来,发挥价值。名人旧居受冷落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烟火气。所谓的烟火气,就是现代生活气息。这里应该有人们熟悉的生活场景,舒服的生态环境,应时的生产方式。这里应该有古今相融的氛围,物我两忘的意境,挥洒自我的奔放。这里应该有亲朋好友的结伴而行,年轻情侣的互诉衷肠,单位团建的活力涌动……总之,就是自由自在,放飞心情,实现情绪价值。为名人旧居增加点烟火气,短期内未必奏效,需要反复与市场磨合,出现点不尽如人意之处也是正常的。社会有纠偏的功能,项目一旦荒腔走板,社会舆论会引导它,市场规则会倒逼它,不愁它走不上正轨。
           孔尚任旧居在露营地里,充斥着市井的喧闹。闪烁的霓虹灯下,撸串的快意,碰杯的尖叫,剥龙虾的惬意,糖水的自由,咖啡的浪漫,奶茶的温馨,洋溢着浓浓的烟火气,这样好还是不好,一时难以下结论,我们不妨多点耐心,看看情况再说。孔尚任写出了《桃花扇》,与泰州有多大关联暂且不论,但他一定是深入市井生活的作家,否则怎能写出这么一部优秀的剧作?剧中的生活场景来自民间,现在让他的旧居置身于民间生活又有何不可?如果抽离了民间生活,使其旧居冷清孤立,是否符合孔尚任本意?我想,倘若孔尚任还活着,他绝对不愿意孤零独处,而更想在烟火气里享受人生。即或他不吃龙虾不喝啤酒,看着那些欢乐的人群,听着大呼小叫,赏着人间万象,这些烟火气十足的生活一定是剧本鲜活的素材。
           名人旧居闲置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大多还是人们心理上有恐惧感,怕惹得文人不高兴。因为文人的一张嘴能言善辩,怎么说都有理。他们往往打着文化传承的旗号,站在道德制高点,掌握话语权,拿文化说事是他们的专长,说什么都冠冕堂皇,似乎无懈可击,一般人也不愿触这个霉头,省得惹是生非。即或个别胆大的想在烟火气上动点脑筋,立马就会有人跳出来大声斥责,至于人家为什么要尝试变革,变的效果怎样,既无耐心听人家解释,也无善意替人家着想。一旦名人旧居或旧居附近有不同以往的变化,就以为天被戳了个大洞,那个所谓的文化圈一时炸开了锅,捶胸顿足者有之,口诛笔伐者有之,向上控诉者有之,貌似动静很大,其实不过是茶壶里的风波,里面波涛汹涌,外面纹丝不动。这些文人之争与百姓何干?百姓关心的是生活,只要有利于生活,百姓都会拍手称好。
           名人旧居的重点是名人而不是旧居。对名人最好的礼敬就是把自己活成名人,如果自己成不了名人,就应该大度点,让名人旧居成为大家开心生活的好去处,说不定这里面会有人受到熏陶,一不小心成为名人呢。但如果名人的旧居都没有烟火气,谁也不愿去,那也就失去了教育的本意。看来,孔尚任旧居增加点烟火气并无不妥,而且至关重要。(作者:金沙人)
  • 封面

  • 焦点

  • 焦点

  • 导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