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焦点
焦点
导视
2025年6月19日
焦点
C位访谈|敬一丹:走过的路,我要回头看一看
人物名片 敬一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指导,电视节目主持人。曾主持央视《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感动中国》等节目,三次获得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最高荣誉金话筒奖。6月14日,敬一丹携新书《走过》作客扬州讲坛,当天上午,敬一丹在位于扬州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的鉴真图书馆接受了《C位访谈》专访。
面对变化,要看到不变
含之:欢迎敬一丹老师来到扬州,我们看到您是带了您的新书《走过》来到我们扬州。
敬一丹:是。
含之:现在是数字化的一个时代,您是为什么选择用纸质书来进行表达?
敬一丹:我觉得媒体人他应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过去做电视的时候是镜头前表达,更早以前我曾经做过广播人,是话筒前表达,媒体人应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现在我们可以用新媒体的方式来表达,也可以用最传统的方式,拿起笔来。有些内容是适合在镜头前表达的,有的内容合适话筒前的,有的内容需要用文字。镜头前和话筒前的表达一般都是公共话语,文字的表达就更个人化。
含之:数字时代,都是短平快,碎片化的表达,您也曾经用度来对于像《焦点访谈》或者是《感动中国》这样的节目,它们的成功所在就是这个“度”的一个把握,您觉得作为内容生产者,包括平台,包括受众对这个度怎么去把握?
敬一丹:现在我们面对短视频这种很碎片的表达,它极大地影响了我们接受的心理,我们现在看长的东西已经不大有耐心了,我们自己写东西也是就慢慢不知不觉地都向着那种很短平快的这种方式转变。包括我写东西也是一样,那种短的或者中等长度的,这也适合今天的节奏。在这本新书里是有96篇,都是短文,也不用从头看起,随便翻开一页,也许这地方恰好是你去过的,我就觉得我们一起走过了。
走过的路,我要回头看一看
含之:您之前写的《那年那信》,到现在的《走过》,很多读者评价说,您对于传统文化有一种温情,您觉得是这样吗?
敬一丹:或者可以这样说,我到了一个怀旧的年龄。我觉得怀旧也是一种有价值的事情。走过的路,我要回头看一看,你当然可以理解这是我对过去一种文化的感情,也可以说是我对过去我的生活痕迹的一种不想忘却。我写《那年那信》写的是家书,它那么真实,来自民间,看起来好像很碎片,家家户户的信就写的是一家一户的事儿。它是碎片吗?当你把很多人家的家信汇到一起的时候,它就像一个拼图,拼出了社会图景。这件事我觉得既是个人的怀旧,同时也是对即将消逝的文化的一种感情。我现在甚至想,当家信真的消失的时候,当将来的孩子们只能从博物馆去看家书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我们记忆中的故事讲出来?
含之:前两天我刚刚去过扬州的家风传承馆,家风传承有很多通过家族当中的长辈写给后代的一些书信来表达。
敬一丹:中国人民大学里面有一个家书博物馆,那一年我去家书博物馆做一个中视频的节目叫《博物馆9分钟》,当时恰好是快到父亲节了。当今年的父亲节到来的时候,我就想起那年我在家书博物馆看到的那么多的父亲给孩子写的信,特别感动。我就想起我父亲,我在很多人生的关节点上都收到过我父亲的信,那都是人生指点。我就在想,在这样的时候,我们能不能用传统的方式对自己的老爸有一个表达。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已经不能表达,但是我还是希望天堂中的父亲能够感知。我们曾经有这样的家书,有这样的表达方式,有这样的精神财富的积累。在前不久就在纪念抢救家书文化20周年的一个活动中,我捐出了我们家的4封家书,分别是我在小学、中学、研究生和知青期间给家人写的信。其实我挺舍不得的,我家家书是我妈妈用棉线的方式,最传统的方式把它装订起来的,我要捐出其中的信的时候,需要把那线剪开,我剪子下去的时候泪也下来了。虽然舍不得,但是还是值得。
含之:刚才咱们谈的是《那年那信》,关于中国家书的一些故事。您今天带的《走过》,能跟大家聊一聊吗?
敬一丹:你看《走过》这个(书名),你就可以想象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我们这一行半世光阴路上忙,媒体人就是走来走去,边走边看,边走边说,走就是我们的一个生活常态。走有的是职业行为,有的时候也是旅游者的目光,所以我就把我走过的千山万水,看到的感受到的、想表达的记在这本书里。《走过》这本书是我退休10年以后写的,所以我整个的状态就放松了很多,显得很自在,很松弛,也很享受。在这本书里,我也写了一些山水,也写了花朵,也写了那么多的博物馆,还写了那么多可爱的节气,这都是过去我们不大有机会聚焦的美好。
想看看苏超,想坐船游运河
含之:扬州在这本书里吗?
敬一丹:我在写运河的时候写到了扬州。我拍了三个和运河相关的博物馆,其中就有咱们扬州的大运河博物馆。然后我到了扬州看到我们的大运河博物馆的时候,天哪,这么大一博物馆,比我想象的还要大,那么高大上。那次的参观和录节目的过程都让我特别的享受。来扬州看苏超的人也一定去这个博物馆吧?要不是我们有事先预约的活动,我都想去看看苏超了。我不是去看足球,我是体会气氛。
中央电视台早年间曾经做过一个节目叫《话说运河》,在中国电视史上也是个经典之作,这个节目里就有一句著名的解说词:当我们看中国版图的时候,长城是阳刚的一撇,运河是阴柔的一捺。我现在依然记得我当时看电视纪录片的感觉,我听到这样的解说词的时候,我就觉得面对的就是一句诗。如果我们有幸住在长城脚下,住在运河两岸,然后我们再有一个视角,就是这种高的视角,能够看到一个“人”字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自己家门口的这些东西特别耐琢磨。现在我们有新媒体这么便捷的方式,我觉得我们可以不同的方式来展示运河。
含之:我们也欢迎和邀请敬一丹老师常来扬州,常来我们运河的原点城市看看。
敬一丹:好啊,以后找个机会,在运河上,坐着小船走运河,这又是一种角度。
含之:感谢敬一丹老师,谢谢您。(采访:含之 图文:刘晨薇 高笑天 贾斌)
下一版
封面
焦点
焦点
导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