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焦点
焦点
导视
2025年7月17日
焦点
扬州市国画院:六十五载华章璀璨,承古开新再谱新篇
2025年6月19日,“栖桐留音——扬州市国画院建院65周年作品展”在扬州市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精选80余件作品,对扬州市国画院65年艺术成就作全面回顾与总结,在画坛引发热烈反响。
根脉深植,传承扬州画派
扬州市国画院的诞生根植于这座城市深厚的艺术传统。清代初年,石涛寓居扬州,其“我自用我法”的艺术主张与创作实践深刻地影响了扬州画坛,成为扬州画派的先驱和开派者。当时扬州处于盐运枢纽地位,促进了扬州绘画艺术的繁荣,“堂前无字画,不是旧人家”,成为扬州旧时的俗语。石涛的影响加上扬州独特的经济文化环境,孕育了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郑燮的墨竹、金农的漆书、黄慎的人物……无不彰显着艺术家领异标新的艺术追求。
深厚的历史积淀,成为1960年扬州在地级市中率先成立国画院的重要基础。首任院长江轸光,是丹阳吕凤子先生的高足,傅抱石的留日同窗,是当时扬州画坛领袖。彼时,扬州艺坛人才辈出,画院从北京请回吴砚耕,从沪上请回宗静风,以及在扬州的李圣和、王板哉等诸位大家,均为一时之选,开阔的艺术视野和深厚的传统积淀为画院奠定了高起点。
建院之初,条件维艰,没有专门的院址,只能暂借江轸光的住处——位于东关街的逸圃开展活动。尽管如此,前辈艺术家们热情高涨,创作出大量精品力作,画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华章璀璨,绘就辉煌院史
继江轸光之后,李亚如任第二任院长,扬州市国画院也迎来新的发展高峰。
为让画家们在良好的创作环境中多出精品,李亚如率领画院的画家们在今盐阜路西段建设嵎园。嵎园格调高雅,环境清幽,成为艺术创作交流的理想场所,催生了大量佳作,也见证了扬州市国画院与众多海内、国际艺术大家交流的盛况。
著名艺术大家刘海粟曾四次到访扬州市国画院,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当时的条件下,为接待刘海粟,院长李亚如借来八仙桌,从富春请来厨师,就近借用门卫的小炭炉焖制扬州名馔狮子头款客。国际画坛艺术大师,有“英国艺术教父”之誉的大卫·霍克尼也来到扬州市国画院,在这里,他第一次尝试拿起毛笔作画,为李亚如画了一张像。当年画院条件仍然有限,画家们作好画,就用铅丝悬挂起来,这幅场景给大卫·霍克尼留下深刻印象,在书中专门予以记录。日本画家东山魁夷、书法家梅舒适,以及众多政要名流,均留下与扬州市国画院交流的佳话。
李亚如任院长期间,还完善了学员班制度,1961至1979年间,画院共举办四期学员班,这种人才培养机制在当时地方画院中并不多见,为扬州乃至全国画坛输送了大量人才。王赞、顾迎庆、晏明等一批画家从扬州市国画院学员班走出去,成长为画坛中坚力量。
继往开来,谱写发展新篇
时代更迭,丹青永续。扬州市国画院院址从嵎园转至位于长征路的重宁寺,又再次迁到目前的院址并与扬州市美术馆合署办公,画院的院长也已接力至第九任,开启了系统性建设的新篇章。
2023年5月,接任伊始,院长徐震就开始“抢救性梳理”国画院的历史积淀,对院藏作品进行全面清点,将所有作品登记在册,同时推出“与时代同行”扬州市国画院院藏研究展,并印制了精美作品集。“前辈画家留下了丰厚的历史,创作了大量的精品,这些都不容散失。”徐震表示。
在整理的基础上,扬州市国画院创造性地开设“时间的轮廓”常设展览,让尘封的画作重新与公众见面。许多画院的前辈画家以及全国画坛名家纷纷前来观摩。有些画家帮忙丰富、考证院史细节,画院也不失时机地对前辈画家进行访谈,留下珍贵记录,还有一些画家主动提出捐赠近年作品用于展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部辉煌院史的轮廓逐渐呈现。
更具前瞻性的是画院打造的四大品牌展览:“二分明月”凝聚扬州籍艺术家力量,“春风十里”展示年度创作成果,“歌吹扬州”促进跨地域交流,“绘美扬州”则着眼青少年美育。立体化的展览体系,既传承了扬州画派开放包容的传统,又体现了当代艺术机构新的社会功能。
近年来,扬州市国画院在艺术创作上也收获颇丰。在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第六届全国青年美展、百家金陵画展、第十二届中国工笔画大展、第五届全国中国画展等众多画展中,扬州市国画院都取得佳绩。画院还面向全国引进3位青年画家,为扬州画坛注入新鲜血液。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扬州市国画院不忘历史根脉。近年来,扬州市国画院着力系统收藏研究扬州画派作品,力求通过作品完整呈现扬州画派发展脉络。这一做法突破了传统画院“重创作轻研究”的局限,以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梳理地域画派脉络,这不仅是对扬州画派的精神传承,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当代表达——让那些曾被视作“怪”的艺术革新精神,在新的历史语境中焕发新的光彩。
六十五年的光阴在宣纸上层层晕染,凝结成扬州市国画院辉煌的院史和独特的精神向度——既保持对传统的敬畏,又孕育突破的勇气;既守护地方文化的根脉,又敞开与世界对话的胸怀。笔墨随时代,丹青连古今,扬州市国画院将始终扎根扬州这片文化沃土,描绘最美丽的时代画卷。(作者:刘晨薇 高笑天 图片由扬州市国画院提供)
下一版
封面
焦点
焦点
导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