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新闻调查]取暖“神器”里的安全隐患
2015-01-16 09:21:23 来源: 作者: 【
导读: 取暖“神器”伤人事故时有发生,那么,这些取暖产品的质量如何?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寒冬里,各种取暖装备让人眼花缭乱,但质量却良莠不齐,烫伤事故频发 ——
               
                取暖“神器”里的安全隐患   
   
      取暖产品烫伤事故频发
   
    入冬以来,我市发生多起因暖手宝、热水袋爆裂的烫伤事故。
    12月5日晚上,市民周女士因为手脚冷,将刚加热好的暖手宝放在“脚头”捂脚,暖手宝突然爆裂,滚烫的热水将周女士的小腿烫伤。随后,周女士迅速被家人送到市中医院急诊科治疗。值班医生***告诉记者,因为烫伤比较严重,周女士在急诊简单处理之后,随后转入了烧伤科病房,住院治疗长达一个多星期。而周女士说起那只爆裂的暖手宝至今心有余悸,但因为是在地摊上买的,所以只能自认倒霉。
    无独有偶,市民陈女士从网上购买了一些暖宝宝贴片,把它隔着棉毛衫贴在身上,以为这样就可以避免被烫伤。但是,随后陈女士发现皮肤出现红肿、水泡、脱皮的现象。所幸发现及时,伤情才没有进一步恶化。
   “现在,我们这里因取暖用品烫伤住院的就有三、四个病人。”苏北人民医院烧伤科主治医师周杰告诉记者,每年该院都要接诊数十起因取暖用品烫伤的患者。“大部分都是暖手袋爆裂烫伤,这类患者受伤后会留下永久性伤疤,特别是一些小孩子。”周杰介绍,更为麻烦的是暖宝宝烫伤,属于低温烫伤,暖宝宝如果直接贴在身上,热量逐渐深入皮肤,造成的烫伤可能需要手术治疗,甚至植皮。另外,因为暖宝宝的成分大致是铁粉、碳粉、食盐、水、蛭石、吸水性树脂,一些成分容易造成人体皮肤过敏,引发皮肤瘙痒。
   “建议市民最好不要使用暖手宝、暖宝宝一类的取暖产品。特别是糖尿病患者、血液循环不良者、皮肤感觉神经障碍者、婴幼儿和孕妇等更不能使用暖宝宝。”周杰告诉记者,万一发生烫伤,应当及时使用“冷敷”,在状况不明的情况下不能强行脱掉衣服,防止脱皮,可以剪开衣服,随后应当立即到医院治疗。
   
    暖宝宝基本都是“三无”产品
   
    取暖“神器”伤人事故时有发生,那么,这些取暖产品的质量如何?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在曲江小商品市场,这里的暖手宝产品琳琅满目,价格高低不同,最贵的不过30元左右,最便宜的则在10元以内。“暖手宝基本都是一样,主要贵在造型上,卡通毛绒玩具式样的贵些。”一家电器商行的老板告诉记者。但记者注意到,柜台上各式各样的暖手宝,大多没有标识和品牌信息。“怎么都没有牌子啊?”记者拿了一款售价15元的暖手宝问道。老板立即从柜台下面拿出了一只硬纸盒告诉记者,“很少有人要盒子。”记者注意到在这个盒子上既没有生产厂家,也没有品牌名称,却标注着“高档”、“智能断电”等字眼。随即,记者要求试一下质量,老板将暖手宝通电后不一会儿,内部就传出了“咕咕”声,听着让人有些不敢靠近,老板解释,这是“水烧开了的声音”,并且随着暖手器的加热,电源线也越来越软,有种要烧化了的感觉。
    记者在曲江小商品市场走访发现,这里的“三无”产品不在少数,更为严重的是,记者发现这里的大多是“电极式”暖手宝,是国家早就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的。“如果是电极式的,用手捏一下里面的发热体,在电极的位置有一个基座带两个棒。”一位从事暖手宝产品销售的老板神秘地向记者透露。“‘电极式’暖手宝的结构比较简单,几块钱就能做出来。”这位老板继续向记者透露,如果是发热丝或电热管式的暖手宝,生产成本一般在30元以上。
    在市区一些夜市以及中小超市,记者也发现了“电极式”暖手宝和暖宝宝的身影,在文汇东路扬大附近的夜市上,看到记者要买暖手宝,老板热情地表示,每天都能卖出几十个。但记者问起是“电极式”还是“电热丝式”,有的摊主不愿多说,有的摊主直接表示没有听说过,而一些学生模样的消费者,则表示完全不明白这二者之间的区别。
    记者还注意到,一些生产厂家为了证明暖手宝的可靠性,均在外包装上注明了“本产品由XX保险公司承保产品质量责任险”。记者随机挑选了两款由“慈溪东久电器厂”和“余姚晓红电器厂”生产暖手宝进行查询,宁波“人保财险”和“太平洋保险”的客服人员分别向记者表示,通过查询没有发现上述两家电器厂的产品质量责任险,甚至连与之名称相近的厂家也没有查询到。
   
    市场监管存真空
   
    记者在百度搜索相关新闻发现,近年来质监部门抽检发现暖手宝质量严重堪忧,其中,广东抽检8成不合格,甘肃抽检37个批次竟然全部不合格,而上海抽检也有4成不合格。早在2010年11月,电极式暖手器就被禁止生产销售。
    扬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处处长朱跃平介绍,暖手宝的质量应当一分为二,首先用于充电的电源线必须具有“3C”强制认证,这是很多消费者容易忽视的细节;其次,暖手宝本身要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对于已经明令淘汰的产品,不允许在市场上销售。“据我所知,并不是所有暖手宝都需要进行“3C”认证,但是都必须符合‘国标’。”朱跃平解释,暖手宝还没有上升到必须强制“3C”认证的高度,所以也导致销售市场更加鱼龙混杂。
    市质监局"12365"工作人员卞志群表示,商品流通环节的“国标”产品应当属于工商部门监管范畴,建议记者直接向工商部门举报。广陵工商局消保科科长屠小兵表示,该局因为没有接到质监部门关于暖手宝“国标”要求,所以没有对市场上的产品进行过抽检。“并不是发现一个产品觉得有问题,就可以随意抽检的,但查处必须要经过质量抽检。”屠小兵认为,这也是很多基层工商所比较“头疼”的问题,明明知道产品可能存在问题,但是缺乏必要的抽检经费。“抽检机制要求一级一级向省局申报,的确是个比较麻烦的过程。”但他同时也表示,如果消费者在市场上发现“三无”的暖手宝和暖宝宝可以随时向工商部门举报。
    扬州市消费者协会相关负责人提醒,消费者应当严格注意暖手宝的使用年限,一般商家都不会在产品包装上主动标注,暖手宝的使用年限只有1-3年,超限服役极易引发暖手宝的材质变硬,导致爆裂。消费者购买暖手宝等产品要尽量选择到正规的大型商场、超市购买正规企业生产的产品。注意查看合格证、说明书、企业名称,保留购买凭证,以备出现***时,作为***依据。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新闻调查]小区保安能让人放心吗? 下一篇[聚焦两会] “清水活水”惠民生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