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指尖上的扬州-沿革的手艺(三)
2012-09-28 10:05:16 来源: 作者:游程 【
导读: 扬州,一座有着2500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 曾经三次大繁华,又曾经数度烽火,扬州历经岁月轮回,兴衰交替。而就在富庶繁华之上,诞生了扬州工的精湛深厚、出类拔萃、独树一帜,以及扬州工艺品的美轮美奂、光彩照人,在烽火岁月之后,扬州很多工艺又得以幸存保留,日积月累并传承光大。 随着年轮翻转,今天,扬州工艺品以其特有的精湛工艺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海内外宾朋,展现出舟车辐辏、市廛繁华的历史长卷,并成为扬州馈赠国际友人的礼品和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 扬州工,独步天下。

肇始于隋,行于唐世,扩于五代,精于宋人,盛于明清”,精辟的总结语里蕴藏着丰富的故事。在佛教盛行的隋朝,寺庙里的抄经人加班加点抄写都难以满足信众对佛经和佛像的需求,有人想了个办法,将***反面雕刻在木板上,再在雕刻好的版上刷墨,铺纸印刷。如此反复,就能够得到大量的***。应市场需求,雕版印刷术诞生了。后来为节省材料,有了“升级版”的活字印刷技术,还有了可以套印彩色图画的技术——饾版,雕版印刷在明清时期进入高峰。
    清代扬州雕版印刷空前发展,刻印之书不可胜计,最值得一提的要数《全唐诗》,世称“中国雕版印刷第一书”。康熙年间皇帝命两淮盐政曹寅于扬州天宁寺内设扬州诗局,召集全国各地雕版印刷的能工巧匠前来效力,集中写刻印制,用将近两年的时间刻印完毕。《全唐诗》分装一百二十册,十二函。版式为半页十一行,每行二十一个字,白口,双鱼尾,左右双边。全书写、刻、校、印皆精。工楷写刻,字体秀润,墨色均匀,用开花纸印刷,纸张坚韧洁白。康熙皇帝阅览进呈的样书后,大为赞赏,御笔朱批道:“刻的书甚好!”
    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承方式按组织形式可分为官刻、坊刻和家刻,传承的特点各不相同。扬州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承大体也分为这三种形式,但传承更有序,表现更独特。然而,随时代的变迁,清末以后,这些传承方式走向了衰败,于是杭集扬帮成为扬州雕版印刷技艺传承的主力军。
    杭集位于扬州南郊,清代以来这一带雕版艺人众多,以陈开良、陈正春、陈礼环等为代表的“杭集扬帮”,写工、刻工、印工、装订工齐全,世代相承。然而,在近代,受到各种现代印刷技艺的冲击,雕版印刷的市场曾呈现出颓势。所以杭集工匠们已不集中在一起干活,如果在外地接到活,工匠就聚集起来一起外出,干完活后各自散开。没有活干的时候,这些工匠就会帮人刻家谱,做木雕。
    这支拥有雕版印刷高精技艺的骨干力量,在他们走南闯北承接刻书业务的同时,将技艺也传播至各方。如今,在杭集的王桥村,邗江古籍印刷厂也成立了雕版印刷传习所,并为雕版印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义时成立了***工作室,印刷厂的韦厂长希望把杭集的雕版印刷,打造成像“桃花坞”、“杨柳青”这样的博物馆,可以把杭集雕版技艺的精髓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扬州诸多手工艺中,雕版印刷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扬州是古籍雕版印刷业的发源地之一,是国内惟一保存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扬州广陵书社藏有近30万片明清以来的古籍版片,并采用雕版印刷出版了大量的古籍线装书籍,成为全国最大的线装书加工基地。虽然大量的版片作为文物,已经不能再印刷,但现代雕刻的版片同样具有一定价值。而这种传承千年的技艺,也是一种“绿色印刷”,因为版片是可以重复运用的,而松烟墨也是符合低碳环保的要求。
    作为历史上的雕版印刷中心,如今的扬州拥有最大的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而据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雕版工艺包括刻书和刻图两大类。就刻书而言,除了扬州的几位雕版师之外,国内已经找不到其他刻书艺人。虽然在四川、福建等地还能找到一些刻字艺人,但他们只能刻一些活字印刷中使用的“字丁子&rdq
Tags:扬州 玉器 漆器 刺绣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指尖上的扬州-精细的活儿 下一篇陆川《鸟巢-吸引》火爆国庆档 左..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