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指尖上的扬州-沿革的手艺(四)
2012-09-28 10:05:16 来源: 作者:游程 【
导读: 扬州,一座有着2500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 曾经三次大繁华,又曾经数度烽火,扬州历经岁月轮回,兴衰交替。而就在富庶繁华之上,诞生了扬州工的精湛深厚、出类拔萃、独树一帜,以及扬州工艺品的美轮美奂、光彩照人,在烽火岁月之后,扬州很多工艺又得以幸存保留,日积月累并传承光大。 随着年轮翻转,今天,扬州工艺品以其特有的精湛工艺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海内外宾朋,展现出舟车辐辏、市廛繁华的历史长卷,并成为扬州馈赠国际友人的礼品和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 扬州工,独步天下。

uo;,俗称“刻零碎”,整版雕版只有扬州能够雕刻。保存古籍版片的地方并非扬州一处,但完整的雕版工艺却是扬州所独有的。
    刺绣与玉器、漆器、剪纸一起,被行业内誉为扬州工艺美术界的“四大名旦”。因为绣师百出,早在清代,就有“广陵女子善绣”之说。
    史证扬州刺绣源于汉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早在汉代,扬州刺绣就已达到较高的技艺水平,1980年在扬州西北天山汉墓出土的汉广陵王刘胥夫人墓中的刺绣品,这些绣品采用辫子股针法,运针用线设色颇为细致,可同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绣品相媲美。唐代扬州刺绣业已很发达,据《唐鉴真过海***东征传》记载,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随行人员就有扬州绣师多名。清代扬州戏曲业繁荣,佛教兴盛,除名闻名遐迩的天宁寺、福禄寺等八大名寺外,其它中小庙宇则不胜枚举。扬州庵观、寺、院的殿宇,佛事用具均以刺绣装饰,使扬州刺绣业空前发达,清代扬州刺绣为贡品之一。
    扬州刺绣与苏州刺绣的技艺虽属于同一门类,但由于受扬州历代文化的影响和扬州八怪画派的熏陶,“仿古山水绣”和“水墨写意绣”是扬州刺绣的两大特色。
    陆树娴、陈淑仪并称为扬州水墨写意绣的创始人。陆树娴从8岁起就开始学习刺绣。1957年,扬州成立“探花刺绣小组”,陆树娴加入并致力于刺绣研究。1959年扬州绣品厂建立,手绣精品恢复生产。受到素描画是由线条组成的启发,模拟铅笔画中的网纹画法,陆树娴发明了“施网针”。为了反映写意画一笔多色的水墨效果,在工具上她采用“麦芒针”,其细如发,长度不到2㎝;在用线时把丝劈得更细。通常使用的细丝线由双股16缕拧成,于是她先把一根线分成32缕,然后再将每一缕劈分为几根单丝,绣到最细致处往往只用两根丝,肉眼很难看清。
    遗憾的是,到20世纪90年代,由于经济不景气,扬州绣品厂改制,迫于生计,不少刺绣艺人只好转行。如今,屈指数来,能称得上“刺绣***”的,包括陆树娴、吴晓平、臧经国、李寿年、傅燕、曹忠等人在内,也不过十多人。后继无人的窘境已经出现,即使曹忠这样师从陆树娴的***辈,从事精品刺绣工作也已30多年了。
    “扬州工艺的鼎盛时期是在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秘书长华萍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当时扬州雄厚的财政实力,同样经济富庶还催生了其他工艺品类,雕塑、漆器、刺绣和染织类、金属工艺和首饰类以及通草花、工艺画、手工玩具、剪纸等,这些品类的手工艺都曾达到过相当高的水平。
    “造屋之工,当以扬州为第一”,如今,“扬州工”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历史专有名词。作为中华一绝,扬州工名扬海内外,它是扬州人民数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是扬州城市的历史骄傲和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保护和传承扬州工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Tags:扬州 玉器 漆器 刺绣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指尖上的扬州-精细的活儿 下一篇陆川《鸟巢-吸引》火爆国庆档 左..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