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餐桌上的腊味(二)
2013-01-18 10:41:09 来源: 作者:张宏兵 【
导读: 走进腊月,再忙碌的人也会抽出点时间准备年货。在多数人看来,年货不只是普通的食物。 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步提高,年货的品种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腊味这一类有着标志意义的传统年货依然备受青睐。也许是因为人们从这一类年货特有的味道中能品出感觉中已经慢慢淡去的“年味”, 或许还因为其他。 聪明的商家抓住了这一融进了情感记忆的商机,做出了扬州人心目中的腌制年货的“品牌”。

点,多数的中年人和青年人几乎没有实际操作过。
    “花点时间多跑几处,那些咸货都能买到,而且质量同样有保证。”陈女士对记者说。


腊制的品牌
    陈女士的“底气”看似来自她的三口之家“不差钱”,其实还是源于有着地域特色的年货被市场细分后兴起的区域性的市场繁荣。而在这一区域性市场繁荣起来的过程中,有“技术”、“会总结会提高”的人抓住了商机。
    “老陆”香肠商标的持有人陆建军无疑是其中的一位。在这一特别的市场中,以陆建军们为代表、制作出不同品类的腌制年货往往被认为是“最扬州”的代表。
    今年64岁的陆建军在江都区邵伯镇甘棠路上有一家不大的店面,店面内的货架上摆放着包装好的香肠等品种繁多的腌制品。店内挂着的几串香肠和悬挂在路边写有“老陆香肠”字样的古色彩旗格外显眼。
    “灌香肠的肉块的大小对香肠的口味影响很大,平时见到的肉块较小的香肠中有些是掺入淀粉的,摆放时间稍长点容易呈粉红色。另外,香肠中肥肉与瘦肉的比例也要把握好,我们做的香肠中肥肉只占5%左右。”陆建军告诉记者,香肠灌好后晾干三四天后就算制作完成,蒸熟后就能吃了。
    陆建军做香肠已近40年,祖辈留传下来的手艺在近些年被他和他的儿子发展成规模性“产业”,每年的农历冬腊月,父子俩就开始忙活起来,一直忙到农历腊月二十八左右。
    “老陆”香肠主要市场在扬州以及周边地区,以单位发年货和家庭购买为主,年销售量陆建军表示自己也没计算过,而外界流传的说法是“老陆”香肠的年总销售量有数万斤。
    几乎在相同的时间段,仪征大仪的张福仁也在忙碌。张福仁腌制的卤牛肉和香肠一样,都是扬州人的年货中必购品。
    张福仁做卤牛肉的手艺同样是祖辈传下来的,他用了其父“张兆飞”的名字给卤牛肉命名,他的堂弟则给按祖传方法制作出的卤牛肉取了“张飞”这个更响亮的名字。
    张福仁介绍,好的卤牛肉应该是干的,色泽为红色,切开后没有色差,牛肉的纹理清晰,肉质的线条较粗。
    “每年到最后几天,有人想买我家的卤牛肉基本买不到。就那么点时间,来不及忙。今年我家准备做1000多斤。”张福仁这些有自夸嫌疑的话并非“满嘴跑火车”,记者从其他途径得到了一些验证。
    有媒体报道中就曾说,大仪的牛肉都比市场上的牛肉贵几块钱,不过张福仁丝毫不担心生意。“每年到了秋冬季,从扬州、南京等地前来大仪品尝牛肉和全牛宴的人可用趋之若鹜来形容。”
    如果说自制香肠、卤牛肉的“门槛”比较高,那“玉成咸货”在原材料购买和“腌技&rd

Tags:腊味 扬州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3/3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 《小儿难养》热播 王思思诠释“.. 下一篇“包”着的扬货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