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餐桌上的腊味(三)
2013-01-18 10:41:09 来源: 作者:张宏兵 【
导读: 走进腊月,再忙碌的人也会抽出点时间准备年货。在多数人看来,年货不只是普通的食物。 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步提高,年货的品种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腊味这一类有着标志意义的传统年货依然备受青睐。也许是因为人们从这一类年货特有的味道中能品出感觉中已经慢慢淡去的“年味”, 或许还因为其他。 聪明的商家抓住了这一融进了情感记忆的商机,做出了扬州人心目中的腌制年货的“品牌”。

quo;方面有着明显优势。
    1月15日,市区的刘女士在同行朋友的指引下开车来到位于平山宝诚一处民房内的玉成咸货店买了一个咸猪头和几只咸鸡。买咸货时,刘女士一行被带到了店后的一个二三百平方米的晒场挑选正在晾晒中的各类咸货。
    “家里有不少种了,今天来挑点没有的品种。”刘女士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认为,咸肉、咸鱼以及咸鸡等的市场没有香肠、卤牛肉大,规模经营的商家不多,“玉成咸货”因为捕捉到了商机,逐渐做大了影响。

放大腊味的“年”市场
    凭着咸货菜肴引来食客的“玉成咸货”在饭店生意好后才开始兼做咸货外卖的,没想到咸货外卖生意也被做得红红火火。
    “这一片很快要***了,店面怎么弄还没确定。”玉成咸货的许老板对记者说,目前他们腌制咸货所需的原材料都有固定的供应商,尽管他早有建养殖场的想法,即将到来的***还是让他放弃去想建养殖场的事,不过做咸货的手艺不会因此丢失。
    与“玉成咸货”相比,张福仁的“基础”要好很多,不过牛的来源还是一直困扰着他。
    据了解,牛市繁荣的时候,大仪老街上家家户户都以牛为生,从喂养、贩卖、屠宰再到加工销售,整个产业链都很齐全,每逢旺季来自天长、盱眙、金湖、高邮等地的牛贩子就蜂拥而至。
    牛市不在了,张福仁这些年定点购牛的地方换了几个。而据说当地从事全牛宴和牛肉制作的至少有40家,需要大量的原料供应。
    有消息称,大仪镇政府试图解决大仪牛肉原料长期从外地购买的尴尬局面,并表示进行相关的文化推介。
    “我们老俩口先这么弄着,每年做的量比前一年多几十斤,也没想过弄多大。”60多岁的张福仁说,唯一的女儿已经成家了,女婿是公务员,他们都不愿意学做这个,好在堂弟的儿子已经学会了。
    “老陆”做的香肠的市场前景要乐观很多,借助“邵伯龙虾”的影响,香肠已经被成功端上了龙虾餐桌,突破了香肠的季节性局限。
    不过,陆建军目前还没有进一步扩张市场的打算,他说目前的市场够他们父子好好做的了。“要把香肠卖得更远首先要解决保质期的问题,尽管在食品中加入少量的防腐剂是允许的,我还是不想迈出这一步。”
    上述几位经营咸货的扬州人对生意发展的想法不尽相同,正如不同的人有着不一样的新年愿望,而“酷喜”咸货的陈女士同样有着自己朴实的想法。
    “不会腌咸货并不影响吃到口味纯正的咸货,其实乡下的父母也没必要为给我们准备咸货而忙前忙后。”1月15日,陈女士对记者说。
本报记者/张宏兵

Tags:腊味 扬州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3/3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 《小儿难养》热播 王思思诠释“.. 下一篇“包”着的扬货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