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家庭农场”观察(二)
2013-07-05 15:42:47 来源: 作者:严柳 【
导读: 10000斤桃子,每斤最高售价18元;3000斤杏子,每斤平均售价13元。还有即将上市销售的李子、柿子和土鸡等农产品,记者试图为农场主谢正鹏算笔丰收账。但他却认为,现在根本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作为媒体宣传的扬州首批家庭农场的场主,谢正鹏认为现在农场最缺的还是钱。

法面对的是那些把土地流转到他手上的村民们。“农村的习惯是自家的东西放在那里没关系,但是一旦有人要用了,那肯定就得算账。农民凭什么把自己的承包土地交给你?租用合同一签就是10年,怎样保证农民的收益?”谢正鹏说,并不是每个村民都看好他的果园,为了获得村民手上近20亩土地的使用权,也可谓经历了一番周折。
    一些村民听说要把自己的土地交到一个小伙子手上,大多感觉不太放心。“毕竟是农田,用作果园之后,万一经营不下去再退回来,土地的平整费用该找谁?”村民们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在土地的流转上问题上,珠玉村村委会请来了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们与村民沟通,劝说村民给年轻人一个创业的机会。最终,谢正鹏以每亩200元的价格租用了村里的土地。
    外省人老蒋在朱玉村承包了近100亩土地用于种植果园,他首先成为了珠玉农场第一任“技术顾问”。从选择品种到如何嫁接、治虫,再到今年的果树授粉,谢正鹏无一不向老蒋请教。“有些东西,就算看再多的科技书籍都是无法彻底掌握的,必须有人手把手的教。”在谢正鹏看来,最重要的还是老蒋这么些年所掌握的种植经验,有他常到农场看看,自己才能够放心。
    幸运的是,老蒋是谢正鹏的远房亲戚,所以对于他的帮助也是无私、无偿的,但资金一直是困扰他的最大问题。因为谢正鹏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先进代表,所以关于他的事迹屡屡见于报端,有商业银行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谢正鹏对银行的不信任由来已久,在上大学的时候,他申请了5000元助学贷款,距离还款期还有一个月的时候,银行屡次打来电话催要,这让他在心底对银行产生了抗拒。所以,这次当银行给出了7%的优惠贷款利率时,遭到了谢正鹏的拒绝。“拒绝银行不仅是在心底有反感的阴影,主要是觉得自己无力承担那7%的贷款利率。”于是,当珠玉农场试图开启50亩的二期扩容时,谢正鹏首先想到的还是能从政府手上借到足够的创业基金。

“农场”普遍推开
   
    依靠借来的十万元,谢正鹏启动了自己的“创业园”。但这十万元很快就被花了个精光,他没有想到,种植果树不止是收获采摘的时候才用人,平时的治虫、翻土、除草等等都得用人。表面上,谢正鹏的果园为村里解决了闲散劳动力,实质上是他日益紧张的资金链。
    过去的两年里,谢正鹏果园的收入仅仅是放养在果园里土鸡。“但是,今年开始却不敢多养了,因为鸡会吃桃子。”桃子的率先上市,缓解了谢正鹏缺钱的现状。
    今年的3月13日,谢正鹏收到了家庭农场的营业执照。在大多数媒体宣传上,谢正鹏是“主动”了解关于申请家庭农场营业执照的相关信息。但他却说,自己当时并没有那么高的“觉悟”,之所以成为农场主,主要得益于邗江区工商局来村挂职的朱昉书记。
    “因为朱书记本身就是工商局的干部,对家庭农场营业执照的申请比较了解。所以当他看到我的果园后,主动给我讲起了相关政策。”谢正鹏在朱晗处得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

Tags:扬州 农场 问题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马瑞芳:另一个视觉的妙解 下一篇"择校”之困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