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马瑞芳:另一个视觉的妙解(二)
2013-07-05 15:48:06 来源: 作者:俞晖 晨薇 【
导读: 在山东青州,马瑞芳是一个传奇,“他们家的二妮是十二个月出生的,她爷爷救的她。”二妮就是马瑞芳,直到现在,仍有很多人不相信这件事。但这位来自山东的老太太并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她的一生都是传奇:24岁被批斗,但一句话让自己顺利下台;为“狐狸精”正名;敢怒敢言,对刘心武称其“没有底线”……初见马瑞芳,她穿着一双花棉袜,凉鞋,远没有那种“我是名人”的距离感,笑呵呵地就像邻家奶奶一样亲切,又直爽睿智敢言。

dquo;如何欺骗伟大领袖毛主席”。马瑞芳虽然很年轻,但是很镇定。她拿起扩音器就说,“毛主席英明伟大,洞察一切,谁敢说毛主席上当受骗,谁是现行反革命!”
    马瑞芳的话音一落,台下没有人敢回答。造**派大眼瞪小眼,最后说了句,“马瑞芳下去。”第二天贴出布告,“马瑞芳自行分配工作”。
    马瑞芳直爽敢言。一次,有部门就教研经费问题去山东大学检查。一位官员说,学校没必要给每位教师配一台电脑,“可以几个人合用一台。”
    没人吱声。马瑞芳站出来,“你讲得不对!电脑就像手机一样私密。打个比方,要是我在电脑上写了篇文章,下一位来用电脑的老师拿去发表了,算谁的?”
    那位官员听完认为她说得有道理,“那这就算了。”
    接着又提出问题,“一个老师配一台打印机没必要,可以去教研室打印。”
    还是没人提出异议。马瑞芳又站出来,“你说得不对,很多老师住得远。”她指着身边的老师说,孔老师来学校一趟要一个多小时,“来回一趟三个小时,都可以再写一篇论文了。”官员再次认同她的看法。这两个问题就不再追究。

[换了个地方讲了堂课]
    “在红学家看来,作家写点儿红学文章是好事;作家想象力丰富,有点儿出格理论,看着很新鲜;作家对《红楼梦》胡猜乱道,更没什么了不起,不理就是。不过,你们这些当代作家,应该写属于自己时代的小说,最好不要对曹雪芹越俎代庖、画蛇添足。”同样讲红学,马瑞芳不认同刘心武,在她的书中直率地批评刘心武续写的《红楼梦》,“重要的不是作家叙事哪个时代,而是作家在哪个时代叙事,曹雪芹如果像刘心武这样处理秦可卿、贾元春、妙玉,他还能成为曹雪芹吗?”做学问、做学术,要一个底线,就是以事实为依据,这是马瑞芳坚持的原则。
    再说到新版《红楼梦》,马瑞芳认同这部剧尊重原著,但不认同里面额装造型,“大观园里的姑娘们和宝玉一起聚会,中间宝钗发现林黛玉的头发乱了,就让她去整理一下,出来后,宝钗又给她整理了一下。当下宝玉就看得呆了。觉得这个样子,仿佛比先前还好看了。像这样的细节,梳了额装,怎么表现得出来?”
    除了《红楼梦》,对《聊斋志异》马瑞芳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其中有83篇故事描写狐狸精,在马瑞芳看来,蒲松龄笔下的狐狸精不同于人们脑海固有的形象,“她们不仅美丽动人,还有智谋,有独立意识,学雷锋做好事。”马瑞芳用现在的方式笑谈,“她们独立、敢爱敢恨。是公关好手,她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对现代人的生活都具有参考价值。”
    对于别人的褒赞,马瑞芳都觉得,上《百家讲坛》主讲,只是换了一个地方讲课。所有的名衔到最后,只有孙子口中的“奶胖”和外孙女喊的“胖姥姥”是永恒的,“这是我最幸福的两顶帽子。”

[受过

Tags:马瑞芳 扬州讲坛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3/3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苏扇在扬州,朱国勇的“孤军奋战” 下一篇“家庭农场”观察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