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特别报道]圆梦大学 希望同行
2014-08-29 11:01:14 来源: 作者: 【
导读: 开学在即,不少准大学生即将踏入大学的校门。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的身体残疾,却自强自立、成绩优异;有的出身寒门,拿到心仪大学的通知书,可学费却成了“拦路虎”;有的身世坎坷,但奋发图强,希望能通过知识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特别报道]圆梦大学 希望同行
   
    开学在即,不少准大学生即将踏入大学的校门。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的身体残疾,却自强自立、成绩优异;有的出身寒门,拿到心仪大学的通知书,可学费却成了“拦路虎”;有的身世坎坷,但奋发图强,希望能通过知识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张语秋:自强自立的阳光少年
   
   
    人物名片:张语秋
    高考成绩:403分
    考取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会玩会学的“学霸”
   
    2011年中考,他是扬州市区的中考状元;2014年高考,他以403分的高分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小时候发烧留下腿脚不便的后遗症,但他却特别乐观开朗;他叫张语秋,一个自强自立的阳光少年。
    8月20日,“英成教育基金”会向今年中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发放奖、助学金,张语秋榜上有名,获得奖学金5万元。
    从小到大,张语秋的成绩一直都很优异,是公认的“学霸”。不过,这个学霸可不是个书呆子。课余生活,张语秋从不补课。“暑假里就把下学期的知识提前学了,那开学后干什么?”张语秋觉得,对学习一定要保持新鲜感,这样学习起来才有动力和***。妈妈杨慧自称奉行“自由主义”,虽然嘴里说着“不补就不补,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但心里却有些心虚——“别的孩子都在起跑线上提前跑了,儿子会不会落在后面啊。”然而,每次开学一个月之后的模拟考,张语秋依旧名列前茅。事实证明,她“想多了”。
    张语秋会学也会玩。下棋、看书、拉二胡、弹吉他、打游戏,甚至于并不擅长的体育项目,他都乐在其中。在老师、同学的眼里,张语秋绝对是班里的“灵魂人物”。“他学习很轻松,很有计划性,上课的时候很认真,休息的时间很放松。”语文老师朱红芳介绍,张语秋的同学缘非常好,每次他上台发表观点的时候,台下的掌声通常比其他同学都要热烈。“他和同学之间的交流非常广泛,都能打成一片。”张语秋的班主任王辉林老师也表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甚至从来都不觉得张语秋与自己有什么不同。
    张语秋坦言,自己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秘诀,就是上课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听讲,休息的时候彻底地放松,此外,良好沉着的应考心态也很重要。
   
   
    豁达乐观的大男孩
   
    1米78的张语秋,戴着眼镜,笑起来的样子既阳光又有点可爱。如果不是走路时的缺陷,你很难把“残疾”这两个字眼跟这个优秀的大男孩联系起来。但张语秋的生活中却似乎从来没有这样的困扰。“其实没什么,妈妈从小就跟我说,每个人都有点缺陷,只不过我的比较明显罢了。”儿子的豁达、坦然、乐观与阳光,让妈妈杨慧觉得特别欣慰和自豪。
    在父母眼里,张语秋有时也是自己学习的榜样。杨慧介绍,有一次,她下班回来吐槽工作上的不愉快,结果儿子反倒“教育”起她——“妈妈,跟人交往要看主流,不要总被这些次要的、负面的情绪所影响和控制。”这样的理论从儿子的嘴里说出来,听得杨慧一愣一愣的。
    在张语秋的家里,随处可见他和家人的合照,每一张照片都笑得特别阳光。“每次见面,他都是乐呵呵的。”和张语秋接触过的人都觉得,这是一个自信而乐观的孩子,对生活十分乐观,对未来充满信心。
   
   
    用更宽广的心看更宽广的世界
   
    并不是所有的尖子生都爱扎堆于清华、北大,张语秋便是其中之一。尽管成绩达到清华、北大的分数线,但他却选择了香港中文大学。
    从小学到现在,几乎每个暑假,张语秋的生活都是“在路上”。杨慧坦言,从小开始,她就刻意多带着张语秋出去旅游,哪怕不方便,哪怕背着,也要让他多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国内早就玩了个遍,国外也去过大大小小十来个国家。开阔了眼界后,张语秋觉得,应该出去闯闯,于是毅然在高考志愿一栏上填上香港中文大学。
    据了解,香港中文大学实行全英文授课,对学生英语要求非常高。同时,粤语也很重要,是和其他当地同学交流的主要工具。“很多学生暑假里都会参加英语培训班,努力学习粤语,他却一点都不忙着准备。”尽管妈妈对语言关上表示出担忧,但张语秋依旧信心满满——肯定能够适应,绝对没问题。
    开学在即,张语秋还特地接受了个“突击”培训,培训的内容是——铺床、叠衣服、套被子……学校要求,正式场合必须着正装,张语秋还特地跟爸爸学习了如何穿西装、打领带,“我先学会了,到那儿可以去教同学!”
    “用更宽广的心,看更宽广的世界。”对于未来,张语秋早已整装待发。
   
   
    
    王巧芸:命途多舛  永不言弃
   
    人物名片:王巧芸
    高考成绩:313分
    考取大学:南航金城学院  
       
    身世坎坷
   
    19岁的王巧芸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亲生父母,在她人生的字典里,养父=爸爸,奶奶=妈妈。
    仪征陈集,众多的小洋房中间,一座破败不堪的房子尤为扎眼。这是两间刷着石灰的砖墙砌成的屋子,墙体已经有些开裂,糊着报纸的斑驳墙壁,像是悠悠的时光隧道。十几年来,王巧芸和养父王明山就在这座房子里,相依为命。
    王明山身体赢弱、残疾多病,没有什么谋生技能,以开小店维持生活,收入微薄。“家境贫困,她跟着我们也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回忆起跟老母亲一起将巧芸拉扯长大的艰辛,王明山心酸不已。但让他欣慰的是,巧芸很懂事,学习从不要他烦神,“高中三年,她年年都是学校的先进。”   
   
    奋发图强
   
    三年前,奶奶不幸去世,只剩下巧芸与养父相依为命。养父身有残疾,又年老体弱,家里的家务一下便落在了巧芸的身上。而更让巧芸焦急的是,一年前养父又因意外忽然住院。
    生活的艰辛与挫折没有击垮巧芸,她一边忙学习,一边照顾住院的养父。为了“抢”出更多的时间学习,巧芸下课上厕所是跑的,吃饭也是跑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的汗水拼洒与坚持,巧芸的高考成绩如愿达到了本科线,被南航金城学院录取。
    喜讯传来,王明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可随即笑容就一点一点的隐退下去,虽然不露痕迹,但巧芸还是敏感地察觉到了。为了减轻家中负担,多挣点学费,她决定出去打工。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在家附近的一家电子厂,19岁的巧芸干着和其他工友一样的活儿。炎热的车间里,巧芸稚嫩的脸上沁出密密麻麻的汗珠。早出晚归,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很多大人都吃不下的苦,这个小姑娘硬是给扛了下来。“家里没钱不是爸爸的错,他把我养大已经很不容易了。我要凭自己的能力去圆大学梦。”家境贫困,懂事的巧芸知道,她的学费只能靠自己的双手来挣。
    厂里中午提供伙食,但需要交3元的饭钱。为了省钱,每天中午,巧芸都步行回家吃饭。巧芸瘦瘦的,爸爸想给她补补营养,但紧巴巴的日子,让这个家庭只能两三个月开一次荤。即便是西红柿蛋汤这样“平常”的饭菜,在巧芸家的饭桌上都很少见。
    “永不言弃,永不放弃。”这是王巧芸的座右铭。“我上大学后,肯定不会像其他学生一样放松、逃课,我肯定会好好学习,争取大学毕业后能找个好工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巧芸希望自己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给养育自己的爸爸带来好日子。
    巧芸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扬州一家公司的员工为她捐款筹集了1000元学费,还有两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爱心市民,捐赠了四千元人民币,帮巧芸上学。 
   
    赵程杰:“笨鸟”先飞,给梦想插上翅膀
   
    人物名片:赵程杰
    高考成绩:369分
    考取大学:四川大学   
   
    “几代才出了一个大学生”
   
    “太好了,太好了,我被四川大学录取了。”7月下旬,赵程杰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一家人沉浸在兴奋与喜悦之中。“孩子,家里几代人才出了你这么一个大学生,你以后可要好好学习啊。”一听孙子考上重点大学了,爷爷激动得直抹眼泪。
    “学费、住宿费、书杂费,再加上生活费,一年加起来,不便宜啊!”看完通知书,赵程杰刚刚还兴奋的心一下子就沉了下来,他心里默默计算了下,自己上一年大学,大概需要2万元。
    家里的收入情况,赵程杰心里是有数的。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以打临工为生,妈妈在一家饭店做清洁工。这两年,爸爸又患上了腰间盘突出,每次发病时,都不能出去打工。奶奶血压高,心脏也不好,又有糖尿病,每个月都要打胰岛素。一年2万元的花费,对于这个年收入不过三四万元的家庭而言,确实是一笔沉重的负担。赵程杰抬头看了看自己的父母,觉得有些于心不忍——四十出头的他们因为辛苦与忙碌,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比同龄人看上去要苍老许多。
    父亲一下就看出了赵程杰的心思。“我们没上过大学,吃的就是没文化的苦,绝对不能让你重蹈我们的覆辙,不管怎么样,我们都会供你上学。”父亲的安慰与承诺,让赵程杰觉得温暖又心酸。   
   
    “昂贵”的路费
   
    “369分,在省内填好点的大学,有风险;填差点的大学,又不甘心。而在省外,这样的分数可以选择一个好点的大学、好点的专业,远就远点吧。”“身未动,心已远”,8月份,赵程杰和爷爷已经去了好几趟火车站。
    “硬座243,硬卧444,软卧684。”从扬州到成都的火车票价,赵程杰早已烂熟于心。“从扬州到成都,坐普通的火车,要经过大小20几个站台,大概需要30多个小时,要是从南京坐动车,只要13个小时,但座票就要500多元。”爷爷有些心疼孙子,但“昂贵”的路费,让他们望而却步。
    “不就是多坐会儿时间么,没什么大不了的,沿途还能多看看风景呢。” 赵程杰决定买普通硬座。在火车站,听说可以在网上“淘”到特价火车票,赵程杰立马决定碰碰运气。“买到了,买到了!”赵程杰成功地在网上订到了扬州到成都的特价火车票,“两张加起来才三百多元,便宜了1/3!”
    开学在即,赵程杰一家才刚把学费凑齐,团市委和电视台《关注》栏目联合开展的“圆梦行动”资助他3000元。“以后的生活费再按月寄吧。”奶奶觉得有些“对不住”孙子,赵程杰却坦然一笑,拍了拍奶奶的肩膀,淡淡地说了句“没事的”。
    考虑到路费“太贵了”,赵程杰打算以后一年回来一次,“节假日可以在学校那边打打工,挣点生活费。”   
   
    “笨鸟”先飞
   
    一家五口人,仅靠赵程杰的父母打工,生活本身就紧巴巴的。为了减轻儿子、媳妇的负担,赵程杰70岁的爷爷在汊河一家厂里找了份保安的工作。三班倒的轮值,意味着这个70岁的老人经常还要值夜班,而从家里到厂里,老人每次骑自行车都要花上个把小时。“一个月1200块钱。”尽管收入微薄,但老人却很满足,“趁还干得动,怎么着也得让孙子上大学。”
    这一切,赵程杰都看在眼里。“我想自己努力些,减轻点家里的负担。”高考刚结束,赵程杰就开始打暑假工,在一家饭店里做服务员。由于皮肤敏感,赵程杰的背上、胳膊上起了不少小红疙瘩。打工的间隙,他还给父母煮饭、洗衣服,“他们早出晚归的,太辛苦了。”
    在奶奶眼里,赵程杰是一个特别“懂事”的孩子。“家里条件并不宽裕,他很少上补习班,通常都是自己看书、钻研。”奶奶介绍,高中三年,赵程杰每天都是5点起床,晚上12点才睡觉。
    尽管还没开学,赵程杰却已早已规划好了“未来”。“到了大学,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希望通过优异的成绩,获得奖学金。”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高考结束,赵程杰就已经开始了大学的学习,提前看一些化学、数学类的书籍,“笨鸟先飞,提前学点,总没有坏处。”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法制故事]老宅遗产之争 下一篇 [新闻调查]“进城”背后的农村教..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