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扬州艺坛点将录]是真名士自风流——朱福烓的诗酒人生(一)
2014-09-09 09:49:37 来源: 作者: 【
导读:藏 家 我来扬州时间不长就认识朱先生了。那时候先锋书店还没搬迁,我经常去逛,总会遇到一位长者,面容和善,鹤发酡颜,在书架前踱步翻书。我觉得好奇,便问店主张武。张武指着墙上的一幅书法告诉我,他便是扬州著名书法家朱福烓。 与朱先生相识,很快熟悉起..

藏 家

    我来扬州时间不长就认识朱先生了。那时候先锋书店还没搬迁,我经常去逛,总会遇到一位长者,面容和善,鹤发酡颜,在书架前踱步翻书。我觉得好奇,便问店主张武。张武指着墙上的一幅书法告诉我,他便是扬州著名书法家朱福烓。


    与朱先生相识,很快熟悉起来。我那时到书店频繁,几乎每次都能不期而遇。那时书店常客除了我们,还有扬大退休老师胡先生、师院历史系老师陈文和、中文系的顾农先生,青年学者吴锡平。偶尔碰到韦明铧,点头颔首,来去匆匆。我们都是书蠹,聚在一起除了买书就是瞎聊,颇像一个自发形成的读书沙龙。谈兴所至,天高地阔,不知天之将晚,不觉夕阳西下。
    前几年,扬州搞过一个十大藏书家的评选活动,结果出来,竟然没有朱先生的名字,我暗自窃笑,问过先生,他只是狡黠一笑,并不作答。朱先生的藏书丰富,体大精深。作为学者,他喜欢购置工具书,辞海、辞源、辞典之类的书一应俱全。类书也很齐备,《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太平广记》、《文苑英华》、《艺文类聚》等基本皆有。另外居多的便是史书与古典文学,断代史、编年史、通史,中华书局、上海古籍的古典丛书。先生喜欢笔记、佛学、禅道、医书,这些也是他藏书的一些门类。早年间先生亦喜欢外国文学,像现在已经绝迹的系列网格本他的架上几乎全套。
    先生的家中,可谓书满为患。客厅、书房、卧室,书柜满满当当,连孩子的房间也全是书架,床下、厨柜塞满了装书的纸箱。很多暂时不用的书籍便堆放在***。走进先生家里,满目典籍,身陷书海,而在先生,则是坐拥书城,乐在其中,“虽南面王而不易也”。
    先生对书喜新厌旧,用他话是“推陈出新”,若有老版新印,其必易之。因此购书频繁且豪阔。记得像中华书局新版二十四史这样的超大部头,他也会毫不犹豫吐故纳新,其实他手里有好多这样的旧版本。淘汰的旧书有时送人,有时便放在书店处理,我买过不少这样的旧书。后来他知我恋旧,便直接送我。
    每次陪先生去外地,书店是必去之所,因为同好,我也乐得相随。我们还专门去南京、镇江等地买书,同行的还有先生的挚友、文史专家李保华。每次出去,我与保华先生喜欢钻小书肆,淘旧书之乐,如沙里披金。而朱先生则喜欢跑先锋、万象这样的大书店,估计那些旧书,他架上皆有。
    朱先生嗜书成癖,遇到心仪的好书,必欲据之而后快。我听保华先生说,他曾在旧书市场偶遇一套港版简又文先生著《太平天国全史》、《太平天国典制通考》,两种六册,坊间鲜见,十分珍贵。知朱先生爱书便呈见赠之,先生果然爱不释手,藏之庋间,再不示人。
    先生惜书,颇有孙犁之风。他从不在书上乱写、涂划,盖章、钤印。近期要用的书,翻阅前一定会包上外皮。有些书他还会自己设计书衣,书脊上配上他自题的书名,娟秀书法,为之增色。先生每日手不释卷,撰文、著述,但他只做笔记不作批注,最多在书中夹上字条备检。因此,先生所有藏书都是干干净净,纤尘不染。
    藏书人最怕借书之虞,借而不还,至为惨烈。先生豁达之人,慷慨好施。但据我揣测,借出的书未必不在心上。有一次,汪氏小苑搞展览活动,跟先生借用藏书,有厉鹗辑著《宋诗记事》,另有几种《红楼梦》版本。后因人事变动,迁延不还,先生无奈,又羞于追索。最后还是我陪他一起去将书取回。我几次听他念叨,《骆临海集》多少年前被谁借走未还,《广群芳谱》被谁借去泼了茶渍,痛心疾首焉。借书人也许不以为意,可是书主却无日不在盼归。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扬州艺坛点将录]是真名士自风流.. 下一篇[扬州艺坛点将录]是真名士自风流..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