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特别报道]后申遗时代,大运河的保护与利用
2014-09-29 11:48:26 来源: 作者: 【
导读:9月26日,2014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在京杭之心举行; 从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到大运河保护管理办公室,扬州始终承担着“运河长子”的责任; 后申遗时代,大运河该如何保护与利用?运河城市之间,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推动更有价值的利用,在更高平台上加强深度交流和合作,任重而道远。

聚焦运博会——
后申遗时代,大运河的保护与利用
   
    9月26日,2014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在京杭之心举行;
    从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到大运河保护管理办公室,扬州始终承担着“运河长子”的责任;
    后申遗时代,大运河该如何保护与利用?运河城市之间,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推动更有价值的利用,在更高平台上加强深度交流和合作,任重而道远。
   
   
    生活,因运河而变
   
    9月25日晚上,家住大草巷的杨阿姨像往常一样沿着古运河畔散步,旖旎的灯光下,树影婆娑,扑面而来的秋风中夹杂着阵阵桂花香,让人如痴如醉。古运河边每隔一段距离,便能看到大妈们伴着欢快的音乐跳着广场舞,也能看到在“古运河休闲健身长廊”锻炼休闲的男女老少,勤劳的运河人——让这条古老的运河充满了活力。
    “小时候运河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而现在运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杨阿姨告诉记者,过去运河边没有公厕,锻炼、散步想上个厕所都难。随着“运河申遗”,运河边建起了一座座生态公厕,大大方便了居民生活和游客观光休闲。“随着运河申遗,运河边环境不断提升、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我们的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杨阿姨兴奋地告诉记者。
    “运河边上建起了步行漫道,岸边的环境卫生也跨上了一个崭新的层面。”从小生活在邵伯运河边的刘郁告诉记者,“申遗”让她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特别是邵伯古镇在申遗过程中的蜕变,更让她觉得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很舒心。“申遗”过程中,邵伯镇开展了古堤木桩加固、码头修缮、沿河民居仿古修缮等一系列工程,对遗产点采取本体保护,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2012年,为配合大运河联合申遗,我市对天宁寺行宫(含重宁寺)等一批遗产点进行了修缮。“天宁寺古玩市场的重新开张,延续了‘老扬州’逛古玩市场的老习惯。” 天宁寺古玩市场管理部主任董行玉介绍,重新开放后,不少天津、北京等城市的古玩爱好者,每到周末都会聚集到天宁寺。“大运河申遗成功,大大带动了扬州天宁寺的人气。”天宁寺经营古玩生意的李先生兴奋地告诉记者,借助大运河申遗成功的东风,天宁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随着沿河风光带串联起瘦西湖、个园等著名景点,八方游客也会走进天宁寺,也会随之带旺天宁寺古玩市场的人气。
    事实上,申遗的过程是普及遗产知识的过程,更是让遗产保护的理念在社会大众中生根的过程。从今年上学期起,花园小学就将“大运河保护”纳入教学日程,采用看动画片、玩吉祥物等寓教于乐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们了解有关大运河保护的知识。该校汤倩老师介绍,今年暑期,学校还组织学生沿大运河沿岸考察,让学生通过“听、看、走、写、画”的方式,了解身边的大运河,了解自己的家乡,激发学生们的自豪感。
    “遗产保护与文物保护、百姓民生是紧密联系的。”扬州市文物局局长、申遗办主任冬冰认为,申遗不仅改变了大运河遗产的生存状态,也提升了运河沿线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旅游,在保护传承中发展
   
    对千年古城扬州来说,文化是根,文化是魂。而运河之于扬州,不是生母便是乳娘。当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扬州一系列的景点也随之升级,其中瘦西湖最为醒目。
    瘦西湖作为扬州城市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运河紧密相连,是大运河进入南方地区后最能体现地域审美价值的文化景观,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 “瘦西湖本身的品牌价值就很高,而成为遗产点之后,认可度更高,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慕名前来。” 瘦西湖景区管理处副主任徐顺美坦言,大运河申遗成功给扬州旅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既然站上了国际的舞台,那就必须以国际的标准来保护、发展瘦西湖。”徐顺美介绍,未来的瘦西湖将更加国际化,软、硬件都将进一步提升。
    运河申遗成功,将扬州整个水线串联起来,高邮、邵伯等也从中得到了“实惠”。今年“4.18”,扬州开通了首条大运河水上旅游专线,每周六、日,游船从市区京杭之心出发,终点为高邮或者邵伯。“不止是本地居民有了更多休闲去处,今年游客量也较往年增加了一倍以上。”邵伯镇宣传科副科长丁云峰介绍,不少人因遗产点慕名而来,一些中外青少年夏令营也将邵伯作为目的地,给邵伯带了了更多的旅游商机。目前,邵伯镇正在全力打造水上运动项目、观光旅游项目,将运河文化与古镇文化相结合。
    扬州园林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大运河成功申遗,使得个园、汪鲁门盐商住宅、卢氏盐商住宅等一批扬州传统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点,这代表着扬州园林取得了和苏州园林一样的“金字招牌”,也意味着遗产保护、展示和利用水平必须同步提升,才能配得上世界文化遗产点这一荣誉。“大运河申遗成功,也进一步推动扬州园林的旅游发展。”市园林局规划建设处副处长杨震表示,今后,市园林部门将坚持不断挖掘园林文化内涵,开展文化解读工程,使市民、游客更加方便、深入地了解扬州园林深厚的文化内涵,为遗产保护利用提供有力支撑。
    “大运河申遗成功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保护、合理利用开发这条运河,让后人能享受历史遗存,感受文化魅力。”扬州市旅游局副局长王明宏认为,通过旅游合理规划是对大运河最好的保护,目前全市规划的七大旅游度假区中六个都围绕运河而生。此外,运河沿线城市也成立了运河旅游推广联盟,未来有望推出穿越多个运河城市的大运河邮轮游,让更多中外游客领略大运河之美,体验古运河文化。
    “通过申遗,扬州不仅捧得首张世界文化遗产证书,更重要的是,在文物保护理念、城市品质提升、人才队伍培养以及城市形象打造等方面,收获颇丰。”回首申遗历程,原文物局局长、大运河申遗办主任顾风认为,作为独特文化遗产的大运河见证了沿线城市的生命历程,是运河城市最为宝贵、最为独特的文化优势。
   
   
   
    运河长子,一座城市的责任
   
    扬州自古以来便与运河同生共长,从挖掘大运河的第一锹土,到见证运河的兴衰,扬州始终与运河命运相连。
    2007年9月,国家文物局将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设在扬州,扬州正式成为申遗工程的牵头城市。作为牵头城市,扬州在大运河沿线城市率先颁布实施大运河市段保护规划,率先制定大运河遗产保护地方规范性文件,建成数字管理和监测预警示范平台,被国家文物局作为试点向沿线城市推广。随着大运河入列世界文化遗产,如何做好长效保护管理成为全线35座城市面临的共同挑战。
    扬州是沿线城市入列遗产点、段最多的城市,是名副其实的“运河第一城”。9月26日,设在扬州的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正式更名为大运河保护管理办公室,牵头大运河沿线长效管护。从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到大运河保护管理办公室,扬州始终承担着作为“运河长子”的责任和义务。
    “申遗成功,是一种荣耀,更是一份责任。”市长朱民阳表示,扬州将严格执行对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标准,并继续利用城市联盟这个载体,围绕运河遗产的保护利用与中外运河城市开展更加务实的工作。如继续修订《扬州市大运河保护办法》,不断提升完善大运河遗产减灾预警通用平台,建设“水上高速”,把大运河扬州段打造成为城市腹地的黄金水道,不断丰富运河文化旅游内涵和形态,进一步丰富运河与城市、与市民的融合互动形式,拓展运河观光旅游、沿运河体育健身、运河美食休闲等内容,让运河真正成为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让运河的节日真正成为市民的节日。
    “申遗是一种责任和承诺,不仅是对世界教科文组织的承诺,更是对当地百姓的承诺,对先人和后代的承诺,乃至全人类的承诺。”扬州市文物局局长、大运河管理办公室主任冬冰介绍,要兑现承诺,意味着要做更多的事,承担更大的责任,他表示,扬州将用服务和示范来牵头全线城市对运河的管理保护。
    “在大运河申遗阶段,大运河申遗办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肯定了扬州作为牵头城市在申遗中做出的贡献,同时也提出,在今后的大运河保护管理工作中,希望大运河保护办进一步加强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在大运河遗产档案管理、监测预警、专题研究、宣传推介和教育培训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尽快成为名副其实的大运河遗产保护中心、研究中心、培训中心,带动各遗产地保护管理整体水平提升。   
   
    保护与开发,任重而道远
   
    对于已经列入世界遗产的大运河,我们究竟该如何保护和利用?申遗成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野,我们可以更常态化地接受国际遗产组织的指导,深入借鉴其他世界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经验。
    “大运河申遗成功,对于扬州旅游业发展是一次机遇。” 加拿大里多运河遗产点观光旅游协会执行主任安·玛丽·福赫希亚以里多运河为例,介绍了“里多运河遗产廊道游客体验机会概念”项目。她认为,扬州是大运河沿线旅游的第一站,可以将这里打造为航行港口地标,游览者在此感受城市生活方式。
    “管理部门、操作部门,运河的管理涉及很多各种部门,我们想办法让这些部门定期集中在一起,探讨在各自领域的分工、定位。” 比利时瓦隆区航道与运输理事会理事长、比利时中央运河遗产点专家伊冯·罗亚厄兹认为,中央运河旅游景区的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协作。据其介绍,涉及运河运营的基金会、花销、债务都是比较实际的部分,如何“协调”解决实际操作中的困难是特别关键的。
    “法国米迪运河开辟多种水上游览航线,如兰冠线路、行家之旅等,还可以选择不同的游船甚至可以自驾船游览。运河流经地区分布众多宗教活动遗址,同时也是法国主要的葡萄酒生产区之一,在线路设计上将以上资源合理配置,更加丰富了运河遗产旅游的文化内涵。”天津市文物局专门负责大运河申遗工作的邵波,一直从事着国内运河保护管理体系的研究。他认为,法国米迪运河是世界上首个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运河,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在法规制定上,法国《公共水域及运河条例》中设有专门章节规定米迪运河的管理,米迪运河也是《条例》中唯一一条享有专门章节规定的法国境内水道。虽然没有出台针对米迪运河的新的法律文件,但颁布了许多管理章程用于规范运河遗产管理。这些管理规定对运河驳岸、沿线景观、构建筑物、运河工程等方面做了详实的阐述和规范,使运河的保护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在此之前,在现代社会只有西方的运河被世界遗产地协会承认过,在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地后,一条至今仍在使用着,并且承担着活跃且繁重的交通运输的真实运河,这与只被用来发展旅游业作为其‘第二生命’的西方运河是截然不同的。”世界遗产顾问、大运河项目报告人米歇尔·科特认为,让大运河发挥运输、农业、生态、水源等作用,将这些方面有效协调起来,才是比较好的开发。
    “申遗是过程,保护才是目的。”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认为,大运河遗产保护应坚持整体保护原则,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做到保护与利用相统筹,监测与执法结合,尊重民众惠及民生。“大运河的生生不息,需要我们作出更多的努力。”市长朱民阳倡议运河沿线的兄弟城市一起并肩奋斗、携手同行,共同打造三条运河“走廊”,即文化走廊、生态走廊、经济走廊,共同续写大运河新的篇章。
    后申遗时代,我们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Tags: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评论]让“黄金周”能够私人定制 下一篇[专访]专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