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扬州的葡萄熟了,果农的烦恼来了(二)
2012-08-10 10:36:17 来源: 作者:游程 【
导读: 葡萄品种越来越多,口味也越来越好,然而,由于种植葡萄的人越来越多,因此葡萄除了不能卖出好价钱外,它的销售也成为困扰许多果农的一个问题。 最近几年,扬州葡萄种植面积翻了数番,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葡萄的销售却越来越难,扬州葡萄或将面临大考。 对此,一些业内人士也十分担心,如果葡萄种植扩张不及时刹车,那么整个葡萄行业将可能毁于一旦。

在销售渠道上确实有些狭窄,几乎无法通过市场销售出去,只能通过人脉关系,销售给一些有需求的高端人士和单位做礼品盒。
    高价高质的有机葡萄销售困难重重,普通的葡萄园也难以摆脱销售难的困境。
    8月6日傍晚6点多,蒋王葡萄种植户老王拉着一车葡萄在四望亭路西段摆起了路边摊。“10块钱3斤!”老王卖的主要是乒乓葡萄,这样的价格也算不上贵。相隔二三十米处,一辆货车也拉着一车“蒋王葡萄”,价格更低,一斤只要2块钱。
    “人家才卖2块,你怎么比人家贵那么多?”有顾客停下来问。
    “你尝尝我的葡萄,肯定跟他那‘蒋王葡萄’不一样。”老王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一个劲儿地叫顾客尝一尝,尝了再买。
    顾客尝了颗老王的葡萄,又尝了一颗自己刚买的2块钱一斤的葡萄,“口感果然不一样,甜度更高,果肉也更紧实一点”。
    这样的情形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对老王而言,这是一种无奈之举。“我们是小型葡萄园,也没有什么销售渠道,批发商的价格又压得死低。”老王告诉记者,最近几年,种植葡萄的农户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像他这样自己将果园里的葡萄提到市场上来卖的种植户并不在少数,有的甚至全家出动,在路边摆三四个摊子。
    高邮市甘垛镇的张柏林算得上是扬州种植葡萄的“老前辈”了,有着十四五年葡萄园的种植管理经验,还拥有面积多达上千亩的葡萄园。然而,近几年的葡萄园的发展势头,却让他开始担忧起来。
    “两三年的时间,高邮就多了二三十家葡萄园,至少两三千亩地。”在张柏林看来,“高效农业”的口号让很多人都开始挤向种植葡萄这座“独木桥”,而随着种植面积和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葡萄的种植前景和效益将会大打折扣,如果不适当控制,恐怕将有很多种植户要亏本了。
    “不仅仅是扬州,外地很多城市也都存在跟风种植葡萄的现象,甚至在有些地方,葡萄园都开始饱和过剩。”仪征葡萄协会副会长孙友林认为,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葡萄产业将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而随着近两年,更多的葡萄园进入挂果和盛果期,本地产的葡萄将会出现大范围的滞销现象。

葡萄热的冷思考
    “葡萄是一年一熟的经济作物,每年开春到了四月中旬,葡萄秧就开始开花了,花期到了五月中旬陆续结束,就到了坐果的时节,小果实经过两个多月的生长,在七月下旬八月初陆续成熟。”这意味着,本地葡萄通常要到7月中下旬才能陆续上市。然而,尴尬的是,早在5、6月份,外地葡萄就已经充斥扬州市场。
    “1.6元批过来,2元卖出去。”张柏林告诉记者,由于外地葡萄的价格比本地葡萄低出许多,因此对本地葡萄的市场冲击很大。
    “大家吃葡萄的热情没减退,而本地葡萄占据地利,运输和保鲜的成本更低,按理说价格也会
Tags:葡萄 果农 市场销售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肯德基扬州“劝捐门”持续发酵 下一篇“黑电动三轮”狂挤正规人力三轮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