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扬州的葡萄熟了,果农的烦恼来了(三)
2012-08-10 10:36:17 来源: 作者:游程 【
导读: 葡萄品种越来越多,口味也越来越好,然而,由于种植葡萄的人越来越多,因此葡萄除了不能卖出好价钱外,它的销售也成为困扰许多果农的一个问题。 最近几年,扬州葡萄种植面积翻了数番,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葡萄的销售却越来越难,扬州葡萄或将面临大考。 对此,一些业内人士也十分担心,如果葡萄种植扩张不及时刹车,那么整个葡萄行业将可能毁于一旦。

更低,更受市场欢迎才对。但本地葡萄却能够被外地葡萄冲击到滞销的地步,原因是什么?不从市场环节入手,一有东西滞销了就呼吁市民去包圆,解决不了根本啊。”许慧20万斤葡萄滞销事件背后,有网友提出质疑。
    “葡萄是限季节农产品,都是现摘现卖。”张柏林告诉记者,扬州大多数葡萄园都不具备冷库储藏条件,因此采摘下来的葡萄必须限时卖掉。从事葡萄种植十多年,张柏林的葡萄园有着比较成熟的销售渠道,即便如此,每年葡萄园60%的葡萄依旧是被批发商压价收购。
    未来葡萄产业之路,究竟路在何方?
    “必须走精品化、特色化之路!”在思考未来葡萄产业的前景时,不少人不约而同地给出了类似的答案。
    “葡萄要想效益好,必须有好的品种,而且要避开上市高峰。”张柏林告诉记者,十多年来,他通过考察、学习,不断引进新品种,在温度、产量、肥料等方面做足文章,以提高亩产效益。“重质不重量”,这是张柏林的秘诀,在他看来,品种好的葡萄不但品质好,而且挂枝时间长,可以缓解储藏的问题。
    “因为没有专门的储藏设施,葡萄如果不快速营销出去,就会烂在地里,举办采摘节无疑是一种好方式。”在仪征市葡萄协会副会长孙友林看来,要将本地葡萄推向市场,还需要加大宣传。
    早在2010年,位于仪征市枣林湾的康大葡萄园就开始举办葡萄采摘节。2012年8月8日,第三届“枣林湾葡萄采摘节”再次拉开序幕,据了解,此次活动将持续到9月8日。为了宣传葡萄采摘节,康大葡萄园通过媒体宣传、政府论坛赠送优惠券等形式,吸引市民的眼球。
    “从采摘角度来说,直接效益并不明显。”孙友林告诉记者,举办葡萄采摘节更大的收获是一种“间接效益”,即在无形中扩大了果园的影响,积聚了人气,树立了品牌形象,提高了果园的知名度。
    事实上,最近几年,也有不少葡萄园自发举行采摘活动,然而,由于果园规模较小,再加上大多数葡萄园位于郊区,乡村路况差、接待能力偏低,缺乏相应的休闲服务配套设施,因此很难持续留住人气。
    其实,葡萄营销并非只有办节一条路可走,还可以实行“四卖”,即卖果子、卖景观、卖文化、卖服务,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升葡萄的种植效益。
    “仅仅是单一的采摘,很容易使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扬州神农网的负责人谢伟认为,为避免这一情况,葡萄园应与观光休闲旅游相结合,把葡萄采摘与餐饮、旅游、娱乐等产业结合起来,且葡萄园的发展应以市场需求和差异化发展为原则,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精品葡萄园,不必追求规模和产量,要在质量和效益上下工夫。
    在业内人士小林看来,葡萄产业要发展,还必须要围绕品牌做足文章,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创新服务和营销模式。而扬州林业站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扬州未来葡萄产业在适当控制规模、提升品质的同时,更要不断延伸葡萄产业链,丰富葡萄加工产品,同时积极拓展销售渠道,让更多的葡萄及葡萄加工产品走出扬州。
本报记者/游
Tags:葡萄 果农 市场销售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肯德基扬州“劝捐门”持续发酵 下一篇“黑电动三轮”狂挤正规人力三轮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