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指尖上的扬州-时代的期冀(一)
2012-09-28 10:18:41 来源: 作者:严柳 【
导读: 传统之于现代,有着一条时间的深深鸿沟。谁能够不断跨越这条鸿沟,就不会被时间所伤。 有的传统工艺一直在与时代同行,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不断调整自己,自我改善,因此其与现代生活几乎没有多少距离。而有的传统工艺因为长期封闭守旧,加上其它诸多主客观因素,导致这种时空的距离越拉越远,技艺也就慢慢濒临失传。 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之源在于创新,传统工艺更不例外。只有创新,才能赋予传统工艺新的生命力,它也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传统之于现代,有着一条时间的深深鸿沟。谁能够不断跨越这条鸿沟,就不会被时间所伤。
    有的传统工艺一直在与时代同行,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不断调整自己,自我改善,因此其与现代生活几乎没有多少距离。而有的传统工艺因为长期封闭守旧,加上其它诸多主客观因素,导致这种时空的距离越拉越远,技艺也就慢慢濒临失传。
    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之源在于创新,传统工艺更不例外。只有创新,才能赋予传统工艺新的生命力,它也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玉雕***顾永骏的工作室到处充满着新奇:三层的小楼安装了一部垂直电梯,装修得古色古香的工作室,却不像是个工作的地方,更像一间文人雅士谈古论今的高档会所。
    垂直电梯不止可以运送些较重的玉石材料,更多的是方便一些高端客户参观购买玉器。天南地北的客人来到这里可以不必拘束,会所式轻松的氛围让主客之间更随性地交流。
    三年前,顾永骏与儿子顾铭将工作室移至今址,取名“云石斋”,以此纪念先父顾伯逵,感谢父亲的书画创作给予其玉雕创作的灵感。
    1978年,中国经历了一个特殊的时期之后,玉器的雕刻工艺也随之迎来了新的发展。玉雕可以不必以雕刻红色主题为主,转而可以随心所欲地雕刻观音、佛像等自创作品,而这时的顾永骏想到了父亲的山水画。通过学习古诗词和山水画,使他的玉雕作品独树一帜。通过在长江写生得到的灵感,1984年他完成了《聚珍图》的创作,同样作为国宝级玉雕作品的《汉柏图》也在1990年诞生,作品巧妙的构思和精湛的工艺堪称巧夺天工。
    “不创新就没有出路。”顾永骏言简意赅的话语不仅总结了自己的创作之路,更是对儿子顾铭的工作室走向市场化后的感悟。
    评价儿子在玉雕工艺上的创新,顾永骏以“大胆”来形容。
    “过去我们创作一件玉雕作品,是根据图纸挑选玉石。而现在,新一代的扬州玉器创作者们是根据玉石的颜色质地创作雕刻的图纸。”顾永骏如此总结儿子与自己的不同之处。
    近些年,随着玉石材料价格的水涨船高,更多的如顾铭一类的扬州玉雕师傅们开始试图以最小的损耗完成玉雕的创作,力图保证玉石的完整性和作品的艺术性。如顾铭创作的《花仙子》,一改过去深挖的雕刻手法,只在玉石表面通过必要的雕刻将人物立体的展现出来。而过去被随地丢弃的“边角料”,现在却成了玉器师傅手中的“香饽饽”,更是见证了现代扬州工师傅们根据玉石创作图纸的革新过程。
    针对市场化创作的玉雕作品最终目的是能产生经济效益,所以许多扬州师傅们的创作不仅仅局限在玉石雕刻技艺上有所创新,而把注意力从雕刻大件玉器转移到“把玩件”上,将传统的扬州工艺与作品的艺术性创作相结合,使越来越多的扬州玉雕作品走进了寻常百姓的家庭。
    从“大”到“小”,贴近市场而进行创新的还有扬州漆器。
    古代富人家的屏风等大件漆器
Tags:扬州 绳结 盆景 玉雕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1/3/3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指尖上的扬州-市场的命脉 下一篇指尖上的扬州-负重的文化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