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最是那一种 年蒸的滋味(三)
2013-01-18 10:32:04 来源: 作者:俞晖 【
导读: 随着城市的发展,不少家庭的厨房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老式的锅灶早已被快捷的燃气炉所代替,而进入腊月里最有年味的年蒸,也已落后于城市发展的步伐,渐渐只能在扬州各家饭店找到,在味觉上延续年蒸带来的年味。社会化的年蒸市场逐年庞大,使包子、年糕、花卷等年蒸加入了扬州人选购年货的产品行列之中,并且销售总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对于市民来说,购买这些年蒸产品也许是一种习惯,是坚守传统的年俗,而那种烟火缭绕、蒸汽升腾的滋味渐已淡去。

十多岁就来了富春当学,在富春已经待了20多年。这几年是她一年中最忙的时候,每天都要起早贪黑。晚上将老酵和入面里,凌晨四五点便来到店里扯面做包子皮。老酵发面的时间比较长,往往要经过一夜,但口感扎实有弹性,带着天然面粉的香味。用刚擀出来的面皮包上馅心,叶千金最快一分钟能包上十个包子。
    馅料也一点不能马虎。以富春名点三丁包为例,鸡丁、肉丁和笋丁做馅。鸡丁选用隔年母鸡,既肥又嫩;肉丁选用花肋条,膘头适中;鸡丁、肉丁、笋子按1:2:1的比例搭配,要做到鸡丁大、肉丁中、笋丁小,颗粒分明。用老酵发好的面做皮,让馅心卤汁松软甜美,绵嫩入味。蒸笼在靠近散客厅的地方,高高地摞起十来个,密密排开,蒸汽让厨房看起来犹如仙境。
    一些知名的饭店花园茶楼、杨氏汤包、古旗亭等也忙得不可开交。虽然有些饭店不接受包子预定,但市民从只买几个回去吃,到买几十个回家存年蒸,让年味越加浓厚。
 
蒸几斤桂花糕过年
    比起包子,老扬州人更加偏爱桂花糕。在国庆路光明眼镜店门口的三义阁,有个摆了二十多年的桂花糕摊子,老板是丁家湾人,平常只零售。到了过年的时候,就会陆续有人过来预定,往往只需要提前一天预定,第二天就能拿到。
    “现在过年,能吃的食物越来越多,比如包子,儿子女儿单位都发,亲朋好友还送,吃不完有时只能扔掉。”在老扬州人老金的心里,桂花糕更符合他的胃口。家里做起来比较麻烦,老金就预订了三斤,“一斤十多二十个,三斤有五六十个。”老金传统的思想里,觉得家里不做年蒸了,要在新年讨个好彩头就要吃糕,“过年吃糕年年高。”
    桂花糕做起来比包子简单多了。先将糯、粳米粉筛一下,加白砂糖,用清水揉拌均匀。再将拌揉透的糕粉上笼蒸约一刻钟,再将糕粉用湿纱布包住,不断翻揿,揉捏,直至面光滑、糕粉细腻为止。再将糕粉揿平,拉成长条,抹上植物油,撒上晒干后的桂花,切成长方块即成。
    比起桂花糕简单的做法,在外面买更加方便。老金喜滋滋地拎着三斤桂花糕,边走边说,我年轻的时候,和我老伴都在单位食堂里面做年蒸,做包子、卷子,将馅料带过去就可以了。他顿了一下,感慨,“我们单位效益不好,没有食堂了,我五年前退休在家,过年最忙的时候,除了挤超市,也不用自己做年货。人是清闲了,但很怀念年蒸带来的年味。”
本报记者/俞晖
Tags:年蒸 扬州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3/3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包”着的扬货 下一篇扬州籍歌手汤非新作唱响《中国梦》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