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最是那一种 年蒸的滋味(一)
2013-01-18 10:32:04 来源: 作者:俞晖 【
导读: 随着城市的发展,不少家庭的厨房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老式的锅灶早已被快捷的燃气炉所代替,而进入腊月里最有年味的年蒸,也已落后于城市发展的步伐,渐渐只能在扬州各家饭店找到,在味觉上延续年蒸带来的年味。社会化的年蒸市场逐年庞大,使包子、年糕、花卷等年蒸加入了扬州人选购年货的产品行列之中,并且销售总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对于市民来说,购买这些年蒸产品也许是一种习惯,是坚守传统的年俗,而那种烟火缭绕、蒸汽升腾的滋味渐已淡去。

    随着城市的发展,不少家庭的厨房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老式的锅灶早已被快捷的燃气炉所代替,而进入腊月里最有年味的年蒸,也已落后于城市发展的步伐,渐渐只能在扬州各家饭店找到,在味觉上延续年蒸带来的年味。社会化的年蒸市场逐年庞大,使包子、年糕、花卷等年蒸加入了扬州人选购年货的产品行列之中,并且销售总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对于市民来说,购买这些年蒸产品也许是一种习惯,是坚守传统的年俗,而那种烟火缭绕、蒸汽升腾的滋味渐已淡去。




蒸笼上的记忆
    2007年,丁洁从邗江区杨庙镇的仓颉碾坊***到了农民集中安置小区。安置小区里面虽然还是独立门栋,但无论是两层区还是三层区的住宅,每一层都只有90多平米,村民们拿到宅基地时就发现,小小的厨房里面在设置上就没有老式锅灶的份。没有了放置大蒸笼的地方,年蒸从此在整个安置小区就消失了。
    虽然再不用蹬半小时的自行车到镇上的中学上课,但丁洁很怀念2007年房子没有***之前过年时一家人忙碌的情景。
    那时候,刚进腊月门,家里就开始张罗自制各种年货,杀猪,灌香肠,腌制鸡鸭鱼肉,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年蒸。
    “一般过了腊月二十,就开始了年蒸。”丁洁的印象里,家里会搬出吃饭的大方桌子,将包在棉被里发酵了一夜的面团搬上去,由力气大的爸爸或者叔叔揉面,在揉的同时,不时切一块面团看看气孔,等气孔细腻而均匀了,就可以蒸馒头了。这馒头不是北方的馒头,是有馅的,馅儿五花八门,萝卜丝馅,青菜馅,肉馅,豆沙,芝麻糖,糯米饭,霉干菜……
    孩子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看大人做馅料,尤其是芝麻糖馅料,需要用石臼,村里有石臼的就一户人家,在村东。到了做芝麻馅的时候,丁洁会和村里的小孩一起,看年轻力壮的村民舂芝麻,趁着大人不在意,伸手去石臼里抓出一把舂得香喷喷的芝麻来吃。
    等到做完所有的馅料,包好所有的馒头,孩子们就开始围绕在蒸笼边,等着吃刚蒸好的馒头。等不及的小孩总会想上前打开锅盖瞧一瞧,但都会被大人及时阻止,说不吉利,跑掉了福气。
    早晨忙着发面和做馅料,吃上第一笼馒头往往都到了中午时分。年蒸这一天,一家人除了早晨喝点粥,一整天的食物都是馒头,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刚出笼的馒头冒着热气,卷席着馅料的香味,入口软和。那时在蒸笼边已等了很久,无论是劳作的大人还是等待的孩子,几乎都是大口吞咽,津津有味。
    蒸好的馒头能够从腊月二十一直吃到正月十五。每天早晨将装了馒头的碗放在粥锅里蒸,等粥好了,馒头也热气腾腾地出锅了。

忙年蒸的院子
    杨庙还有一些人家有老式锅灶,但多数锅灶旁边都摆了煤气钢瓶和煤气灶,日常烧菜煮饭都用煤气灶,只有逢年过节或者来了客人,才用老式锅灶蒸煮。中国人最早将“蒸”带入厨房,也创造了海量的蒸制菜肴,老式锅灶在蒸的技艺上最能发挥其作用。
    有老式锅灶的人家往往成了周围居民年蒸的选择地,裴庄的老缪家除了老式锅灶,还有一个大院子,今年过年晚,还没有到腊月二十,已经陆续有人过来和老缪商量一起蒸馒头的
Tags:年蒸 扬州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1/3/3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包”着的扬货 下一篇扬州籍歌手汤非新作唱响《中国梦》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