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扬州艺坛点将录]欲辩真意已忘言——安玉民先生人物画印象(一)
2014-09-27 10:48:21 来源: 作者:求之 【
导读: 我闲暇时喜欢读画。最近,安玉民先生赠我的画集便长置于案头。不时翻阅,意味深长。可当我合上画集,仔细想想,又怀疑自己的理解可能有些肤浅了。陶渊明诗云,“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我想,古往今来的画家能得大境界者,莫过于此。 我对玉民兄的..

    我闲暇时喜欢读画。最近,安玉民先生赠我的画集便长置于案头。不时翻阅,意味深长。可当我合上画集,仔细想想,又怀疑自己的理解可能有些肤浅了。陶渊明诗云,“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我想,古往今来的画家能得大境界者,莫过于此。

    我对玉民兄的画并不陌生,多年前刚接触时就印象极深,当时给我感觉有着鲜明的异域风情,意象震撼,强烈地撞击人的心灵。我有一个习惯,欣赏一个人的画时,总喜欢联想画家本人的形象。听说玉民来自蒙古草原,我总觉得他应该是个桀骜不驯的人,长发披肩,目如鹰隼,或者蓄着浓须,冷血如凝。

    初次见面,颇出意料。玉民兄外貌清秀,温文尔雅,绝无东北粗犷之感。细品之,饱学谦逊,宽厚弘毅。后来有过几次交流,平和而愉快。及至坐下来对面深谈,洞悉到他丰富的精神世界。他苦行僧般孤独、执著地追随艺术理想,他对画事的深悟和诸多独特的见解,他那带有传奇色彩的艺术之路,都深深地打动和吸引了我。

    在扬州画坛,玉民兄以其写意人物而独树一帜,长期以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亦为国内外画坛所瞩目。中国的人物画创作,我钟情于那些蕴藉深厚、自然流畅,有著一种不动声色的内向美的作品,更喜爱那些富潜东方意象之夸张、变形的艺术追求,有著一种穿透人之灵魂深长力量的佳作。环顾当今画坛,能以一管之笔直抵生命家园并充溢浪漫情怀的画家并不多见,我觉得玉民兄是其中的一位。

    玉民兄的人物画创作,主要部分是以科尔沁大草原上蒙古牧人的生活为主要内容。这类人物夸张变形,精致传神,或端庄尊严,或柔丽慈祥,或恍惚飘逸,或奇突怪异,如其《祥云》、《圣地的诱惑》、《吉祥》《敖包相会》、《美丽的传说》、《锡林河》、《成吉思汗子孙》等,都充分表现了画家对草原人物的深刻理解,并给人以鲜明的美学意蕴。

    玉民的这类人物作品,不论是庄严主题或世俗风情,虽取相不同,神韵相似。蒙古包、驯马人,蒙古姑娘、拉马头琴的牧民、老大娘、驼铃与马蹄声构成了画家绘画作品的特有符号,是画家孜孜不倦、忘情不已的艺术体验,是画家将艺术与心灵糅合融一的生命情愫,更是一种精神意味、历史渊源传承和乡土情怀意识的情景交融。
   
    应该承认,玉民的游牧人物,首先不是雅趣,而是取其庄严。他的作品从姿态上我们看到了高昂和不屈,看到了一种美,更深刻、更显力度的生命之魂,看到了一种跳出了古典的清雅趣味,启开了庄严韵致的艺术探索。

    在玉民的笔下,你会意会到,生命是美好的,奇异的,也是充满艰辛和悲壮的,你会超脱了纯粹自然地域的因素,而达至人的情感与生命精神合而为一的境界。此时,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于玉民而言,已是生命的象征和精神的寄物。

    玉民的另一类画,是来扬州以后,以传统文人笔墨为手段,推出的一系列古意人物小品。这些画水墨淡彩,意悠境美,笔精墨妙。如其《得大境界》、《怀远图》、《难得浮生半日闲》、《拂声图》、《夏趣图》、《得妙图》等等。画中人物与山水、花鸟情景相叠、心境互映,清逸淡远之风和高洁自许之格融为一体,旨在摆脱俗念、远离浮躁,把被世俗所异化的自我加以净化,追寻的是现代都市中的古典情怀,喧闹中的平和安详,繁华中的淡泊静谧,走的是重返古典、皈依本心之路。


水墨人物画《朗云》。这幅画无论是笔墨、造型还是技法,玉民显然有了新的思考。

    在这些画里,一切物象都转换为心象。因此,他的笔墨方式强调“意”的经营,注重“写”的挥洒,这种意象表现性的绘画方式,与传统文化、古老哲学水***融、难分难解。他把对儒家的中和、道家的无为、佛家的彻悟等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一一注入他的作品中,并以他自己的方式彰显和解读着传统文化的丰厚与含蓄、深邃与博大。

    玉民兄是一个充满着历史责任感的画家。他的人物画艺术,还将笔触深入到主题性大型创作中。从2009年到2012年共创作了三幅巨型作品:江苏省文化厅重大主题精品工程,创作了《南京保卫战》、《丹顶鹤的故事》(入展),内蒙古美协举办的“重大主题创作工程”作品《红山曙光》。2013年参与中国美协、文化部主办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永乐大典》(与高云、李强、詹勇合作)。
 


主题性大型人物创作,最能体现一位画家全面的艺术功力。在画板前,创作中的安玉民,颇像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

    我国的主题性中国人物画创作,建国以后,大致上遵循徐悲鸿建立的美术教育体系,即以西洋素描造型为固定模式,起到一定时期积极的作用,但也带来严肃性、写实性有余,抒情性、写意性不足的遗憾。玉民的主题人物做了有益的尝试,他在写实的基础上,采用略带夸张的变形,凸显人物之“真”,以深厚笔墨、疏落有致、极具动感,体现了一种当代人物画的传统新境界。

    对这类画作,玉民兄的创作态度是十分严肃的,创作一幅新作前的苦思冥想,从构图、造型、场景、预期效果等,都要进行创作写生、动态设计,经反复推敲之后方才下笔。玉民曾经自言,画大型主题创作“很花精力也很辛苦”,可是他的脸上又分明洋溢着巨大的成就感。

    总之,通读玉民兄的几类画作,无论是他的草原世相、古意人物,还是大型主题创作,他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笔墨、造型功力是扎实的,他涉及的领域是宽广的。据我所知,玉民不仅在国画人物上独树一帜,他对传统山水亦有涉猎,而且他的速写、线描、版画、油画也极具特色,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在地方和全国的各类展赛中获奖无数,充分展示出他在绘画领域的各个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正是因为他技法领域的宽广,所以在用笔和结构上,玉民人物画的最大特点之一是能将线与面、疏与密、虚与实、主与次、色与调等诸多艺术元素巧妙地结合起来,并无痕地运用到作品中。

    在创作过程中玉民还牢牢把握著一个原则,既注意“形”之准确,又注重“意”之开掘,因之,他对自己人物画创作的思考、生命的诉求,个人的风格等等答案,都可以在作品中得到解读,即在幽深或夸张的境象中蕴涵自己对人性的深刻感受。我明显地感觉到,他的画中已有某种磁力,深刻而激扬,引导著人的心灵去体味生命的行程,一直通向人类精神的美好家园。

 

Tags: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1/3/3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新闻故事]阻断了的骨肉情 下一篇[扬州艺坛点将录]翰逸神飞通古今..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