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扬州广电报电子刊 -> 导视

TOP

指尖上的扬州-负重的文化(一)
2012-09-28 10:13:59 来源: 作者:张宏兵 【
导读: 工艺界流传着“教会徒弟打死师傅”的说法,这一说法似乎并不适用于如今的传统手工艺。 一些有着鲜明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在目前后继乏人的局面下,为了将这些凝结着精神、文化财富的技艺传承下去,已开始多方出力--政府积极推动,民间工艺大师广派“招徒帖”。 然而,这种传承的需求也无可避免地面临着艰巨性。很多传统手工艺受到时代的淘涤,有的已经走向了小众化,有的甚至彻底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还有的因其工艺繁琐复杂,学习起来周期长、难度高,对初学者来说,是一场毅力的考验,这些都导致很多现代年轻人不愿涉足,传承一直遭遇“孤独求拜”的窘境。

    工艺界流传着“教会徒弟打死师傅”的说法,这一说法似乎并不适用于如今的传统手工艺。
    一些有着鲜明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在目前后继乏人的局面下,为了将这些凝结着精神、文化财富的技艺传承下去,已开始多方出力--政府积极推动,民间工艺***广派“招徒帖”。
    然而,这种传承的需求也无可避免地面临着艰巨性。很多传统手工艺受到时代的淘涤,有的已经走向了小众化,有的甚至彻底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还有的因其工艺繁琐复杂,学习起来周期长、难度高,对初学者来说,是一场毅力的考验,这些都导致很多现代年轻人不愿涉足,传承一直遭遇“孤独求拜”的窘境。





    9月19日上午,扬州玉器厂新大楼3楼的一个房间内,20多个男孩女孩在各自的操作台前忙着打磨、雕刻手中的物件,尤学麟在他们中间来回巡视,时而俯身对身边的孩子说上三言二语。
    尤学麟是他们的老师,教的是一门传承多年的手工技艺,遵照传统,孩子们习惯称尤学麟为师傅。
    尤学麟的另一个身份是扬州玉器厂的工艺师,扬州玉器厂与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培养玉雕后备人才后,他被选聘到商务高等职业学校做老师,教学生玉雕理论并负责学生的实践,几年来带了近200名徒弟。
    这些学生在学校学习完理论后,到玉器厂实训,经过一年到一年半时间的实际操作,有少部分进入玉器厂工作,其余进入扬州本地的湾头玉器城以及外地从事与玉雕技艺相关的工作。
    “经过理论学习和操作实践,一般都能掌握玉雕基本技艺,做些小物件没什么问题。”尤学麟说。
    如今,扬州的玉雕工艺通过这种“小规模办学”的模式更广泛地传承着。这样的传承模式始于2006年,当年,玉器厂与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办学,每届招生100多名。这一年,扬州玉雕首批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06年,在日益壮大的玉器产品市场需求下,扬州玉雕工艺传承模式的转变准确地契合了市场,也为玉雕工艺更好地传承奠定了基础。其实,这一“华丽转身”依靠的是几十年来的积淀。
    尤学麟所在的扬州玉器厂1956年建厂,此前扬州的玉器生产以手工作坊为主,技艺的传承也以“师带徒”或“子承父业”的方式,玉器厂将民间的技艺人员相对集中在一起,玉雕艺师们相互学习,技艺也不断精益求精、融古铸今,而建厂时开办的玉器学校则承载着传承人“摇篮”的功能。
    玉器学校根据工厂的需要不定期招生,学员学满3年后进入玉器厂工作,中国工艺美术***高毅进、薛春梅等都曾是经这所学校进入了玉雕行业。
    从扬州传统工艺传承角度看,只要有市场需求这一前提,扬州玉雕工艺的传承模式完全可以被***。与玉雕工艺相似,扬州传统工艺中的漆器等传统工艺也开始了“小规模办学”的传承模式。
    尤学麟为指点徒弟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住在扬州
Tags:扬州 玉器 通草花 制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1/4/4
】【打印繁体】【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指尖上的扬州-时代的期冀 下一篇指尖上的扬州-精细的活儿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不能发表您的观点,请[登录][注册]
 

直播扬州